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台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玉米機市場的好日子就這樣延續了10年,從2005年到2015年。我承認,業界用了10年時間,把一款果穗型收穫機從樣品發展到量產,並以此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玉米種植生產模式。

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臺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直到2016年,玉米機出現斷崖式下跌,業界才不得不重新思考當初的命題,玉米收穫械化的最後一公里在哪裡?

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臺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其實,業界也知道,西方歐美髮展的是籽粒型收穫機。當然,人家的生產模式是規模化種植。果穗機和籽粒機兩種機型,竟然決定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產模式。都說農機與農藝要相互適應,這又是一個典型案例。兩種機型較量的本質,不是收穫方式的區別,也不是產品技術路線的不同,其背後是兩種生產種植模式的比拼。

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臺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那麼,從果穗機到籽粒機,就不應是玉米收穫機械化要完成最後一公里,而是從頭再來。根本上來說,是實現玉米生產經營模式的轉型、提升和接軌。

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臺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看來,玉米產業競爭力低下的問題,不是頭疼腦熱的小毛病,而是產業體系出了問題,必須從創新品種選育、種植模式、播收儲運、流通消費等整個產業鏈條再造體系,圍繞新形式、新常態、新技術,從根本上解決找出解決辦法。

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臺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一是可以減少收穫環節。由穗收轉為粒收可以減少晾曬、脫粒、貯藏等環節,地頭直接裝車烘乾或在地頭就把糧賣了。此外,與穗收配合的是非常原始的儲糧方式,環節多損耗大,雞刨、鼠嗑、黴變等難以避免,有測算數據說損耗在5-8%,通過籽粒機收可徹底解決此類問題。

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臺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二是可以提升糧食品質。這些年,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洋糧入市,國糧入庫”,除去臨儲政策因素以外,反映出國產玉米品質不高的現狀。玉米生產越來越關注品質,這是事實。玉米粒收後,直接烘乾入庫減少了大量中間環節,有效降低了黴變率。同時,規模化種植適合粒收的品種,使不同品質應對不同的需求方,可以對下游用戶進一步細分,做到“專品專用”“優質優價”,避免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泥沙俱下”。有調查表明,玉米粒收比穗收每畝可以增效約50元。

小麥收割機配玉米割臺收籽粒,你覺得行不行?

三是可以隨行就市賣糧。在玉米收購政策與市場接軌以後,受供求關係影響,不同時期市場需求的旺盛程度差異很大,賣糧價格也就有高有低,如果成熟能早一個月,又是適宜粒收的玉米品種,主動權就完全掌握在農民手裡,可躲過新糧大批上市糧價下探的不利時機,隨行就市賣糧,增加效益,同等級的糧食可以賣個好價錢。有測算表明,供應空檔期與新糧批量上市時期比較,價格波動有10%左右的幅度。

到此為止,觀點基本形成了。一旦籽粒機走向前臺,就不是玉米收穫方式的改變,而是玉米種植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和接軌。其背後將是一條數百億的產業鏈,必然孕育著一個巨大的市場,甚至有可能成為拉動農機市場新的增長點。

有人說,籽粒機是玉米收穫機械化的最後一公里,這觀點我不大同意。粒收不是最後一公里,而是從零開始的再次啟程,粒收引導的是先進的玉米生產模式。從穗收到粒收,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喜歡的幫忙轉發出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