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勞》:莫言,用「有趣」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生死疲勞》:莫言,用“有趣”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生死疲勞》:莫言,用“有趣”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生死疲勞》的莫言的新書,延續了莫言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什麼叫魔幻現實主義呢,遠一點,得扯到馬爾克思的《百年孤獨》,這本書曾經獲得諾貝爾獎,近一些,大概是《封神榜》。一提《封神榜》,大家恐怕也就是明白了,魔幻現實主義,其實就是上天入地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百無禁忌,《生死疲勞》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書中主人公西門鬧生前是個地主,死了以後,轉世,分別成為驢、牛、豬、狗、猴和大頭嬰兒,雖然經受了六道輪迴,卻依然保持了人的思維,並通過他的驢眼、牛眼看到了世間的事,有夠詭異,由此可見,莫言的想象力也有夠豐富。

在當代的小說家裡,莫言大概能算最土的一個,其作品,很少涉及到城市題材,除了《師傅越來越幽默》,也就是後來老張拍的《幸福時光》以外。拿評論家的話講,莫言是個很民間的作家,近年來,這個趨勢好象更加明顯,從《檀香刑》開始,莫言就開始嘗試用民間的藝術形式來寫小說,這部《生死疲勞》走得更遠,乾脆就是評書的章回體,其語言也是評書的風格,大段大段的獨白,大片大片的描寫,氣勢恢弘,連綿不絕,要是拿來朗讀的話,保證能讀得唾沫橫飛,等到上氣不接下氣之時,再大吸一口氣,這種感覺,比較類似於剛吃了一盆水煮魚。

《生死疲勞》:莫言,用“有趣”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有人質疑他立場模糊,從未在公共事件中發言。我們不妨在小說中看看莫言的立場:藍臉原是西門鬧家的長工,翻身做主人,他卻不願加入公社。無論領導幹部如何勸說、威脅和毆打,他帶著自家牲畜堅持單幹。時間流淌,村頭的喇叭變著花樣大鳴大放:藍臉只認一條死理:親兄弟都要分家,一群雜姓人,硬捏合到一塊,怎麼好得了?

除去莫言借人物所說的道理,這本小說的敘述技巧也頗精巧。屢次轉世為畜的地主西門鬧是第一人稱的敘事主軸,後加他與藍臉的兒子藍解放的倒敘對話。這種方式擺脫了“全知全能”的武斷,又彌補第一人稱敘事角度有所限制的缺陷。有趣的是,小說中也有莫言。他是西門屯裡一個饞嘴且討人厭的孩子,日後成了作家。

《生死疲勞》:莫言,用“有趣”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莫言讓“莫言”成為小說人物實在大膽。這會造成閱讀時的“錯位感”,讓讀者從虛構的西門屯裡走出來進入真實的世界,產生一種“這不科學”的感覺,就像你在維也納大廳聽著巴赫時,小瀋陽走出來吆喝賣柺啊賣柺。但莫言的技巧蓋過這缺陷,以真假莫辨的多重視角構成精緻複雜的敘事,讓故事順暢且誘人地發生了。

這本小說中,除西門屯的運動史和莫言所展示高超小說技巧外,還有許多引人入勝之處,比如愛情。在小說的第四部分,西門鬧以“狗”回到人間時,年過四十且已婚的藍解放愛上二十歲的龐春苗。莫言在小說裡外稱讚這種愛情:小說裡,他為藍解放龐春苗拉線搭橋;小說外,他稱讚藍解放是個有勇氣的好人。

《生死疲勞》:莫言,用“有趣”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悲慘的故事

我揣測莫言好像並不理解婚外情,他寫藍解放愛上龐春苗,於是棄官棄家遠走高飛。莫言安排這私奔的二位吃足苦頭。直到多年後髮妻病逝前原諒兩人,藍解放和龐春苗才回到故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領證結婚,這時藍臉才願打開房門,接受兒子。這段婚外情裡有懺悔、原諒和完滿,似乎懺悔才是莫言讚譽婚外情的立足點,這並未超出世俗理解。在小說史上,包法利夫人開婚外情之先河,安娜·卡列尼娜緊隨其後揹著丈夫愛小白臉愛得把命丟了。格雷厄姆·格林在《戀情的終結》中借女主角說:“如果我就是個騙子和婊子,那麼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會愛騙子和婊子的,對嗎?”不質疑道德本身的對錯,這些偉大的作家總是站在深刻那一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