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邊緣」的中國越野滑雪 突破從跨界跨項選材開始

在冬奧會的各比賽項目中,越野滑雪牢牢佔據著基礎大項的地位。今年平昌冬奧會,越野滑雪共決出了12枚金牌,是僅次於速度滑冰(14枚金牌)的“金牌大戶”。除此之外,共產生11枚金牌的冬季兩項又以越野滑雪為基礎,可以說,想要在冬奧獎牌榜上佔據領先地位,越野滑雪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走在“邊緣”的中國越野滑雪 突破從跨界跨項選材開始

對中國體育代表團來說,越野滑雪卻並不是一個傳統強項。中國選手在冬奧會越野滑雪項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績僅為2006都靈冬奧會上的女子接力第13名。今年則只有四名中國選手參加了平昌冬奧會越野滑雪的比賽,而他們在比賽中的排名都位於中游。這也意味著,為了實現北京冬奧會“辦賽精彩,參賽也要出彩”目標,中國越野滑雪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們距離越野滑雪強國有多遠?

由於地緣關係和良好的滑雪群眾基礎,挪威和瑞典在國際越野滑雪的賽場上常年保持強勢地位。“挪威有500萬人口,註冊滑雪運動員接近3000人,而中國有13億人口,但註冊運動員卻不到300人,運動員人口比例差異很大。”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顧問關惠明介紹道,“滑雪已經成為這些北歐國家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當地的小孩子剛會走路就會滑雪了,20歲的運動員可能已經有十幾年的滑雪經歷了。”

走在“邊緣”的中國越野滑雪 突破從跨界跨項選材開始

相比之下,中國越野滑雪整個項目的處境略顯艱難。由於中國選手此前在國際大賽成績不盡如人意,不少年輕運動員更是不願意“吃力不討好”地練這樣辛苦又難出成績的項目,因此,關惠明教練直言中國越野滑雪是一個“邊緣項目”。

今年68歲的關惠明是解放軍隊的功勳越野滑雪教練,退休近十年來仍以國家集訓隊顧問的身份支持並關注著中國越野滑雪的發展,在越野滑雪發展方面,關惠明教練也頗具發言權。他表示,就中國的自然環境和實際情況而言,暫時不具備效仿北歐國家“從小抓起”的培養路線。中國越野滑雪若要在四年後的北京冬奧會上有更加出色的表現,跨界跨項選拔人不失為一條捷徑。

跨界跨項選材成果初顯

越野滑雪項目距離短達1.5公里,長至30公里(女子)至50公里(男子),因此在選材方面也比較偏向耐力素質出色的選手。“從田徑中長跑、十項全能等項目中選拔出身體素質高、基礎能力好能吃苦的苗子,再加上好的專家團隊科研保障,我們是可以讓越野滑雪在短時間內有很大進步的。”關惠明說。

越野滑雪的跨界跨項首期訓練營於2017年6月在北京體育大學正式啟動,最早一批入圍的選手已經訓練了整整一年。目前跨界跨項組共有41名運動員,其中年齡最小的是14歲,最大的也不過20歲,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生力軍”。

“我們用一年的時間練了別人十年的內容。”跨界跨項組教練組組長孟慶軍肯定了這段時間隊員們取得的成績,“不難看出身體素質其實決定了很多東西,所以跨界跨項選材對越野滑雪項目來說也是很好的‘擴面’途徑。”

走在“邊緣”的中國越野滑雪 突破從跨界跨項選材開始

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跨界跨項組在室內雪場進行夏季訓練

在運動員通過選拔測試入隊後,首先要找“雪感”——雪上滑行時的適應能力與協調能力。“越野滑雪是一個全身性的體能類間歇項目,但它的重點還是腳下功夫。”在孟慶軍的訓練計劃中,雪上練習是重中之重,在沒有雪的時候則要專攻體能、進行戶外力量課並進行滑輪模擬練習。

平昌冬奧會期間,一篇揭秘挪威越野滑雪女王比約根“13600小時養成”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孟慶軍教練為跨界跨項隊員們設計的訓練計劃也頗有些致敬“13600小時”的意味。隊員們每天要進行7個小時的訓練,除了必備的滑雪課之外,每天的力量課和體能訓練也必不可少。“我們改變了以往的訓練模式,運動員們要在力量課後再滑雪,或是滑雪訓練後再進行跑步體能訓練。”孟慶軍介紹道,“這樣交叉訓練的效果非常好,運動員體能提高和力量增長很明顯。”

每天隊員們跑步和滑雪的累積距離超過50公里,身體訓練之餘,孟慶軍還會組織“頭腦訓練”。隊員們在一天的訓練結束後還要回看訓練錄像和研究冬奧會頂尖選手的比賽錄像。“這樣大家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超越自我 北京週期道阻且長

儘管越野滑雪跨界跨項組成立一年間已取得不小進步,但在北京冬奧會上實現自我超越依舊是一個艱鉅的任務。畢竟國家集訓隊的頂尖選手與世界高手們差距明顯,想要讓跨界跨項的隊員加速追趕,更是前路艱難。

走在“邊緣”的中國越野滑雪 突破從跨界跨項選材開始

在孟慶軍教練看來,除了選拔出身體素質好的選手並幫助他們儘快培養起雪感外,還需要充分藉助科技的力量,同時為運動員創造更多參加國際賽事的機會,從而積累更加豐富的比賽經驗。如此全面發力、多措並舉,定能幫助跨界跨項組快速提高運動成績,實現“彎道超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