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古文化驚現一件絕世珍品——清代玉盤唐卡

我國唐卡藝術譽滿天下,歷史悠久,技術精深,不論是在商場上明碼標價出售還是在每年的藝術品拍賣會上,唐卡出售皆是氣勢強勁,尤其是具有保藏價值的老唐卡、藏地佛教唐卡、傳統西藏熱貢唐卡等更是炙手可熱。在上世紀80年代初,唐卡的報價僅為數百元,那時候唐卡多為藏傳佛教用品,供奉於藏傳佛教寺廟中,還沒有被大家遍及認識和了解。直到上世紀90年代,藏傳佛教藝術品進入保藏商場,唐卡商場才開端逐漸升溫,跟著保藏唐卡的人不斷增多,唐卡報價也跟著漸漸漲了起來,但漲幅不大,漲速也較慢。

2006年唐卡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以後,唐卡作為典型的藏傳佛教藝術品,其保藏價值、文明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只得到了大家的遍及認可,更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重視,報價日新月異,一路高漲。現在商場上,通常的新唐卡、西藏唐卡、彩繪唐卡、印製唐卡、尼泊爾唐卡、熱貢唐卡報價都不是很高,依據質量的不同通常大約在幾千元到1萬元擺佈,老唐卡、絲絹唐卡和繡花唐卡的報價則要略微高一點

問古文化驚現一件絕世珍品——清代玉盤唐卡

玉盤唐卡

但這一塊玉盤唐卡不管是從用料和做功方面來講都是比較高的,特別是細節方面做得是極其細緻,價格也絕對是比同類似的唐卡要高得多唐卡是藏語,簡單地說就是西藏的卷軸畫。唐卡起源於公元7世紀的吐蕃時期,對於藏傳佛教僧尼們來說,唐卡乃是修行時必不可少的用具,禮拜唐卡可獲功德,同時也要通過觀看唐卡,引發關於佛像義理的聯想。

唐卡的繪畫顏料採用松石、瑪瑙、珊瑚、金、銀、珍珠、硃砂等寶石礦物,並用植物顏料來過渡。工藝繁瑣,主要經過採集、精選、清洗、浸泡、熬煮、蒸發制丸等工藝。一幅好的唐卡由30多種顏色繪成,由淺入深,有的多達40~50種紅、黃、白、藍、綠、紫青是常見的幾種基本色。配色是一門學問,其變化無窮,豐富多彩。

作為對佛禮敬,用料之珍貴,在世界繪史中少見。用礦物顏料畫像,色彩豔麗,色亮凝重,圖案層次分明、壯觀,具有保持時間長,不易褪色,不易變質的特點。

問古文化驚現一件絕世珍品——清代玉盤唐卡

隨著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傳,造就了建築、雕塑、繪畫方面的人才,而外 來文化藝術的滲透,也造就了屬於藏傳佛教藝術的唐卡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繪畫 風格,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自11世紀藏傳佛教再次興盛,唐卡藝術也隨著進入繁盛的頂峰時期。其間流派紛起,大師眾多,不同的流派風格也使得唐卡這門藏族繪畫藝術迸發出璀璨的光芒。其中比較典型重要的畫派有尼泊爾畫派、齊崗畫派、勉唐畫派、欽則畫派、噶瑪嘎孜畫派(噶赤畫派)、新勉畫派。唐卡的歷史價值:很多唐卡以史實為依據,記錄著歷史上有著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如表現松贊干布生平業績的歷史題材。如以謳歌藏漢民族友誼的作品,如文成公主進藏故事,都會繪在寺廟醒目的位置。畫面通過使唐求婚、五難婚使、公主進藏等情景,描繪了貞觀15年唐蕃聯姻的歷史事件。

唐卡的宗教價值:唐卡的起源和發展興衰與藏傳佛教息息相關,這門繪畫藝術傳入西藏,當時藏區,遊牧生活還是許多地區的主要生產方式,固定的寺廟無法滿足眾多遷徙不定的信徒宗教生活需要的。唐卡這種主要以卷軸畫形式出現的藝術,滿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成為他們可以隨身攜帶的崇拜物。唐卡繪製、裝裱完畢後,僅僅只是一件繪畫作品或工藝品。在藏傳佛教中,唐卡要成為傳播佛教的靈物,還需要經過開光。只有經過開光加持後的唐卡,才具有佛教意義上的神聖性。畫完以後,由高僧活佛開光加持,用硃砂在唐卡背面寫上經咒,使唐卡具有“身之所依”的特性,以保佑結緣人平安健康

問古文化驚現一件絕世珍品——清代玉盤唐卡

有人說唐卡炫麗在它的藝術

有人說唐卡主要是拉如(唐卡畫師)心誠

從一個弧度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佛意

有人學唐卡為了其中的商機

有人學唐卡是為了讓心在一筆一劃中靜下來

無論出於哪些目的

感謝這些不讓唐卡消失

併發揚其中文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