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農民朋友你家存了多少口糧?

天空6709


我們農村飯青菜都是有的吃的。就是不能出去上班各種開銷都要錢。現在擺在面前的這些問題真是能急死個人!


廣西劉哥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家附近上班,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先說一下我家現在的存糧吧:小麥一千斤左右,玉米年前沒賣,在一萬斤左右。米麵等基本是買的,大米有二百斤左右,面有一百多斤。花生油一百多斤。還有其他一些蔬菜水果。基本吃幾個月問題不大。

小時候家裡大人外出打工的少,因此每年的生活全靠地裡中的糧食。所以當時家裡存糧很多。我們這以前種花生,小麥,玉米,就從這幾個方面說一下。

現在農民家庭真的很少存糧了,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收完小麥,便把小麥曬乾,趁熱入囤,當時為了防止生蟲,還會從商店買糧蟲淨,灑在小麥囤裡。這樣小麥基本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小麥收穫的季節。

玉米收穫之後也很少脫粒或者賣出去,一般把玉米帶軸曬一下,然後入囤。一般都放在院子裡,院子裡一囤一囤的,看著很喜人。冬天沒農活的時候就從囤裡拿一些出來手工脫粒,然後再曬乾收起來。這樣冬天也不用閒著了,也有農活了。等到春天用錢的時候把玉米賣了換錢花。

花生一般是收穫之後,曬乾,放起來。冬天一般就是撿花生,把好的挑出來。然後趕集去賣。之前花生市場很大,一眼望去都是賣花生的,一般都是各家各戶的,每個人拉著幾袋花生。都是三六五鄉的,大多都認識。一邊賣花生一邊聊天。一般中午就能賣完了。

現在的情況是小麥收下來之後,直接就在院子裡或者路上曬乾,然後直接就賣給糧站了。玉米收完之後基本是直接賣了,有些是帶著玉米軸,直接交給糧站。有些脫完粒之後曬乾再交給糧站。至於花生,管理和收穫麻煩,所以很少有人種了,即使種也很少了。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農業是個辛苦活,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但是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石,以前一直說手裡有糧,心中不慌。所以糧食要握在自己手裡。希望農業越來越好。


農村農業農民1


現在農村家裡有存糧的少了,83牟土地承後農民家裡才有了存糧,一年比一年多,到了86年存的糧食沒地放,一波水泥缸製作的生產者出現了,那幾年家家戶戶都有2一3口大水泥缸,能裝500一1500斤不等,一存至少到下年新麥下來,當時91年我剛結婚分家就存30o0斤小麥,中間6月份還得倒一次缸(曬一次),到下年被蟲吃了不少,93年我就不再存了,只能5oO斤,那也夠吃一年的,村裡的人都說我不過日子,說明年不收看你吃啥?我也不敢頂嘴只是笑一笑,過了沒幾年存糧的每年都減少,現在農村集中居住,折遷過後遍地是水泥大小缸沒人要,每次看到我都會說一個時代養一批人,當年生產,販賣一條龍,現在沒人要了。說起這事我就和親朋說,糧食至少要存3個月的,但都是說有國家儲備來,怕什麼,人的觀念變了,危急感沒有了。這是祖國強大人民幸福的體現。


A老學生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覺得好現實,疫情期間家裡的餘糧能撐幾天?

座標魯南地區,家裡四口人三畝地,現在雖然都搬到縣城住了,但家裡的地一直種著。

每年種麥子收麥子,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地裡的活都是父母在幹,我勸過很多次,別種地了,一畝地一年純收入也就幾百塊錢,還沒有一個月的工資多,但父母說我不懂,即使不掙錢也要種地,種地也不是為了掙錢,家裡有糧和家裡沒糧,心態上是不一樣的。

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恐怕也是很多農民父母的心態吧。

每年家裡都種花生,現在家裡前年打的花生油都沒吃完,後來堅決不讓父母再種花生了,什麼時候吃完油,什麼時候再種,因為收花生真是太累人了,一粒一粒的種進去,然後一顆一顆的拔出來,再一把一把的摔出來,雖然現在什麼都機械化,但父母不願花那幾十塊錢,所以所有程序純手工,一天下來真的是吃嘛嘛香,躺下就睡。

現在家裡常備滿滿兩鐵通花生油,小麥二十幾袋,斷糧的時候隨時可以打成面子,玉米沒有,收了就賣,家裡院子大,種了當季很多蔬菜,水有自來水和壓水井,火有一罐煤氣,撐不了多長時間,但可以生火的秸稈多啊,高高的兩大落,自給自足幾個月沒問題!


給懶惰說再見


你好 我是東北農村的 我覺得存多少糧那得看種的是什麼。種水稻的一年吃的大米,肯定留夠。種小麥的,留夠一年的白麵。種白菜 蘿蔔的也會留不少。

我們這裡種的大部分玉米,我家只留3000斤,其餘都買掉。平時吃的大米,豆油、白麵都是買的。平時買一袋50斤,過年買4袋也就200斤。糯米50斤做點豆包八十多斤。

基本就這些了,雖然我們種地但是也不是什麼都種,我們自己沒有的很多,與城裡人一樣都得先吃現買。

種的多的像是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等。大部分都是賣掉,不會留太多。我們靠賣糧生活呀!


靠自己生活會更美


嗨,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現在在農村老家住,幸好臘月29回到農村老家。我們這裡大年初一封村的,現在也還封著呢。

我是做藥品銷售的,出於職業的敏感,在臘月29的時候感覺這次疫情的不一樣,傳染太快了。我拉上幾個朋友,讓他們去藥房多買一點,金銀花,口罩,板藍根之類的。可朋友們都不太願意去,覺得離我們太遠,又覺得大過年去買藥,不太喜慶。真的,我真的好好勸他們,才勉強一起過來的。我買了2包口罩,其它的也是雙份。朋友大都只是買了一包板藍根,我力推下才有一個人買了一包口罩。除夕的時侯我又多買了一袋米,一袋面。

後來呢,大年初一封村了。門都不讓出去,幸好春節大家購物都比較多,暫時不愁吃。初六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沒菜了,政府出策搞來一批菜,必須帶口罩出來拿。在城裡覺得口罩都是平常物品,可這裡是農村,應該算是大多部分家都沒有口罩,有的人從來都沒戴過口罩,心裡都沒有這個概念。

好像我的那兩包口罩成了香餑餑,不知誰把消息放出來的。我突然就接了很多電話,有鄰居,有親戚朋友的,有直接給我要幾個口罩。我那兩包是3m口罩,一包20個,共40個,車上常備一包一次性的口罩大概50多個吧。其實我也覺得疫情沒幾天就過去了,自己留了一包,其它70多個都送出去了。

後來大家都知道吧,到現在一個月了,還沒放鬆。我們家有個小菜園,有白菜,有白蘿蔔,有紅蘿蔔,有青菜僅此而已,村東頭有個養雞場,雞蛋很便宜,2.9元一斤。如果不出去的話,伙食標準不是特別高的話,應該能堅持半年。

意外的收貨是有好幾個老鄉給我發微信說,要送給我蔬菜,用上我給他們的口罩他們很高興。我們這裡口罩就是出門的證件,幾個老人戴著我送的一次性口罩給我說,感謝我,要不門都出不了,那口罩都是洗了又戴,堅持了快一個月了,我從來沒感覺一個口罩意義這麼大。

其實農村也挺好的,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吧。


蘋果味的小葡萄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感覺好心痛!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沒有經歷過捱餓得時代,對於存糧實基本概念很少,加之現在過年都是跟著老人過年,年貨都基本不準備,所以對於我的家庭來說基本家裡沒存糧。年前媽媽讓我存糧實,我還說現在各大超市都不關門,可以隨時買到,家裡放那麼多糧食都吃不完,都發黴的。可通過這次疫情發現,老祖宗的話很有道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沒有聽媽媽的,好後悔。所以老人說的話一般都是有根據的,以後多聽媽媽的話才是好孩子!


悅詩風吟963


我在西北農村。

我們這邊土地多,但都是山地,廣種薄收。沒有經濟作物,一年只種些口糧,種些玉米買錢花。大部分土地已經荒蕪,雜草叢生。壯年勞力都打工掙錢了。

我家沒有錢,倒是存的口糧也能吃三四年,也就五六千斤。

現在是經濟社會,口糧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歡歡澤澤575


大家好,我是桂林地地道道的農民,2017年才搬回村子種田,一年種一季水稻,每季種四畝地左右,只賣掉1600斤,其餘都是留作口糧,還喂點雞和鴨。目前,穀子就剩下幾百斤吧(請看下圖)。在農村收入低,青菜、水果能種的我都會種點,還養點土雞、土鴨。自給自足,保障口糧,孩子還小,能不花錢就儘量少花錢。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我喜歡多存點穀子,要不我總擔心不夠吃,也擔心沒糧食餵雞鴨。

我村上有一家人,種了二十多畝水稻,穀子到現在都還沒有賣掉,剛開始是準備留到過年前才賣,價錢比較高。前年他們也是這樣操作的,別人收完曬乾直接賣掉,才1.6/斤,他們年前出售,2.0/斤。去年,整個冬季都沒有老闆來收糧。現在準備春耕了,糧食還沒有賣掉,心理肯定也是慌的。希望疫情快點過去,鄰居家的穀子能賣過好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