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網2018 一帶一路建設承載共同發展的熱望

“我們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來訪!”

宛如暖風吹來,從阿拉伯半島到非洲大地,從塞內加爾河到毛里求斯島,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的各國人民期待同中國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聲音匯聚成美麗樂章。

這是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連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是中國面向發展中國家採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

2013年,習近平主席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以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世界積極響應。阿拉伯國家聯盟外長理事會的決議中,集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成員國共同的政治意願。非洲各國對未來發展的謀劃中,推動“一帶一路”與非盟《2063年議程》相對接、與各國自身發展戰略相對接,被列為優先事項。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逆全球化”思潮湧動,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上升,亞非發展中國家如何借共建“一帶一路”契機加強協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活力?

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與世界的聯動互動空前緊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如何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快車、便車?

習近平主席此次亞非之行,將為到訪國和世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謀求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

堅持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書寫全新歷史

中東和非洲,都飽受戰亂與貧困之苦。“一帶一路”倡議為人們提供實現持久和平、共謀發展的新路徑。

古絲路友好交往史是阿聯酋各界認知“一帶一路”的起點。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說,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早在久遠的歷史時期就因絲綢之路相知相交,如今共建“一帶一路”是雙方的共同志向。

15世紀初,鄭和遠航東非,易物海外,溝通文明。在非洲學者眼中,這段歷史蘊含豐富的象徵意義。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阿達瑪·蓋伊說,鄭和航海史充分證明中國在對外交往中,自古以來就注重播撒和平與友誼的種子。中國同非洲擁有特別的“柔性關係”。

近5年來,“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推進,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基礎更加夯實。在阿聯酋,中國提供了豐富的工業產品,也為其石油石化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中國連續多年成為阿聯酋最大貿易伙伴。阿盟副秘書長鬍薩姆·扎基如此解釋中阿合作的活力源泉:“中國在對外交往時不預設政治條件,堅持互利共贏,阿拉伯國家普遍樂於和中國開展合作。”

“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歷程,讓中非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習近平主席的這一重要論斷在非洲國家深受認同。

“中國正努力實現現代化,對於非洲的發展迫切性,有著遠勝於西方的體察。”塞內加爾前總統阿卜杜拉耶·瓦德說。阿達瑪·蓋伊指出,《經濟學人》雜誌曾稱非洲是一塊“沒有希望的大陸”,而今在同中國深化合作的過程中,“非洲正逐步成長為世界版圖中的重要一極”。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今日中阿、中非“一帶一路”合作熱潮,彰顯著延續千年的絲路精神之脈。

強調戰略對接,一帶一路創新發展合作

“一帶一路”合作致力於促進求同存異基礎上的相互協調,發掘聚同化異帶來的互補潛力,“對接”始終是關鍵詞。因為強調對接,合作更加順暢。

阿聯酋國務部長蘇爾坦·賈比爾強調,中國關於經濟發展的理念同阿聯酋不謀而合,阿聯酋完全同意並堅信“一帶一路”倡議關於貿易、和平、繁榮的理念和願景。

“振興塞內加爾計劃”是塞內加爾面向未來制定的發展規劃。塞內加爾基建部長阿卜杜拉耶·達烏達·迪奧洛表示,基礎設施建設是“振興塞內加爾計劃”先行領域,“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非洲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塞中雙方加強合作正當其時。

盧旺達駐華大使查爾斯·卡勇加撰文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非洲實現《2063年議程》,發展可持續經濟。盧旺達地處非洲“心臟”位置,交通運輸潛力巨大,可以在非洲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樞紐作用。

南非知名經濟學家米勒·馬塔拉說,“一帶一路”倡議使得非中經貿聯繫不斷邁上新臺階。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向非洲國家承諾600億美元貸款,一半以上用於建設基礎設施。這些舉措又激發了外部對非洲的穩步投資。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非洲國家渴望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因為這一倡議將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潮流。

“南非相信,‘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增長的催化劑。”南非駐華大使多拉娜·姆西曼表示,“一帶一路”促進跨境經貿合作,為貿易商、生產商和經營者提供了大量投資機會。

毛里求斯位於非洲、亞洲和大洋洲之間,發展轉口貿易的條件得天獨厚。毛里求斯總理普拉溫德表示,中國是毛里求斯在東方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 “一帶一路”倡議代表了全球化的繼續和開放經濟的發展方向,毛里求斯對此充滿敬意並全力支持。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牆、少築牆,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

近5年來,這一符合時代潮流、契合各國需要的合作倡議正把沿線國家的距離不斷拉近。

從藍圖到行動,一帶一路影響力號召力不斷積聚

“被行動證明的語言是最有力的語言。”

恰如這句古老諺語所揭示,“一帶一路”注重化合作意願為具體行動,進展和成果超過預期,影響力號召力不斷積聚,日益顯現出勃勃生機。

不久前,中國企業在阿聯酋陸海石油項目實現首次提油,標誌著該項目正式進入投資回收期,也標誌著中阿兩國“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經貿合作取得實質性收穫。

新的合作領域在加速顯現。電子商務是阿聯酋乃至海灣地區近年來興起的新經濟增長點,中國跨境電商發揮的作用無可替代。浙江執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偉說,中國有著門類齊全的完整製造業產業鏈,再加上近年來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企業在本土市場積累的成功經驗,為海外市場帶來了獨創性的互聯網思維。

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市內多山,蜿蜒盤旋的道路規整平坦,隔離帶內棕櫚婆娑,綠草茵茵。為此作出貢獻的是紮根盧旺達40多年、修建該國70%以上瀝青道路的中國路橋公司基加利辦事處。中國路橋在基加利的工地上,中盧兩國職工有一種特殊的工作語言,融合了盧旺達語、漢語、英語和法語,成為兩國民眾親密合作的見證。除了修路架橋,中國路橋還為該國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如今,在盧旺達的工程企業裡,幾乎每家都有從中國路橋走出去的員工。

塞內加爾商人蘇拉是義烏非洲商會會長。現在,蘇拉的理想不僅僅是做好自己的生意,他還要充當起中非友誼的橋樑,特別是宣介“一帶一路”倡議。蘇拉說:“我相信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們非洲人應該抓住的發展機遇。”

在南非伊麗莎白港的庫哈工業園,中國一汽集團投資的汽車組裝廠每年生產上千臺重型卡車,滿足南非日益增長的公路運輸需求。北汽和南非工業發展公司共同投資50億元人民幣在庫哈工業園興建工廠,項目即將投產,到2022年規劃目標產能4萬—5萬臺。

本報記者採訪的阿聯酋、塞內加爾、盧旺達、南非和毛里求斯各界人士,紛紛表達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憧憬和信心。他們相信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必將有力推動中國同這些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深入發展,推動海灣地區“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中國同亞非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併為將於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凝聚更多共識。中國同阿拉伯國家、中國同非洲友好合作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