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同窗宰相互相宴请吃“半鲁”,这“半鲁”是什么宴席?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但又不满科举制度;他深受科举之害却又坚忍不拔地屡考屡败;他才华横溢却又无用武之地,无缘仕途,终生落魄。蒲松龄在屡考不中后,悲愤交加,痛定思痛,便回到了家乡蒲家庄,除了当个教书先生之外,便是将满腔的愤懑都倾注在《聊斋志异》和《历下吟》上,再不与官场来往。

蒲松龄与同窗宰相互相宴请吃“半鲁”,这“半鲁”是什么宴席?

一日,他突然接到曾和他同窗共读的宰相送来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本来对官场上的吃请腐败深恶痛绝,认为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当官的就知道整天吃喝玩乐。于是,很不满的把请帖一扔,并对送请帖的使者说:“对不起,我身体不佳,不能前往,请宰相谅解。”这时蒲松龄的妻子在一旁听到了,认为不妥。就对蒲松龄说:“你不去赴宴,这样不好,一则人家是宰相;二来您和宰相曾经是同窗共读的好友,人家当了官不忘旧友,你不管从哪方面讲,都说不过去的,应该去。”蒲松龄再三考虑后,最终还是决定去了。

蒲松龄与同窗宰相互相宴请吃“半鲁”,这“半鲁”是什么宴席?

  蒲松龄来到宰相家里,宰相就安排吩咐开宴,这时只见两位使女抬来一盆鱼汤放在桌上。宰相对蒲松龄说:兄台包涵,小弟自入官以来,一直是默守清廉,不涉烟尘。此非席宴,不过只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浑水摸鱼而已,只有你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蒲松龄听后,心里很是不高兴。他想“来而不往非礼也”来日一定要回请一次宰相。

蒲松龄与同窗宰相互相宴请吃“半鲁”,这“半鲁”是什么宴席?

数日后,蒲松龄也差人送出请帖宴请宰相。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后,欣然前来。当看到蒲松龄的茅房破舍,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得产生一种怜悯:当年曾同窗共读,兄台的学识远远超过自己,只是因兄台性情刚直倔强,对当时的世态怀有不满,又加之于无钱打点各级考官,竟然落到如此田步。便取些银两交予蒲松龄,蒲松龄坚决不收。只和宰相畅快叙旧,就是不吩咐开宴。

同窗相见,叙旧多多。半日已过,宰相深感饥饿,几次到屋外张望太阳,但直到太阳快偏西了,还是不见开席的动静。宰相饿得实在憋不住了,就问蒲松龄:“尊兄何时置宴?”蒲松龄笑答曰:”今一日三餐已毕,您已吃足半鲁,为何还要置宴?”宰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鲁”字的下面是个日字,我宴请他吃了“鲁”的上边“鱼”,而他却请我吃“鲁”的下边“日”宰相虽然挨了一天的饿,但领悟了做官的道理:这食“鱼”和食“日”含义不一样的,吃了这个“日”,那就是吃了一肚子的太阳,这不是明明劝戒我要做个光明正大怀抱太阳的明亮青官吗?

  两次互相宴请,宰相用“请吃半鲁”让蒲松龄尝试一下怎么浑水摸鱼,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而蒲松龄却依旧“着污泥而不染,”妙用吃下边“半鲁”来劝诫宰相要当个胸有太阳的一心为民的青天好官。正因为蒲松龄的为人处世,虽然贫穷没落,但他高贵正直的品德和他的作品《聊斋志异》世代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