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时代到来,新高一的你将要适应全新上课模式

前两期,明师高考研究院已经为大家分析了新高考的“3+3”考试模式,未来高中学习将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素质教育。前面的“3”是语数外三门科目,而后面的“3”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6门科目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俗称6选3)。

那么问题来了,6选3有多达20种组合。如果按照以前统一行政班划分上课的话,不同选考科目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大大不同。不仅老师教学难度提升,还容易造成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因此,走班制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走班制?

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课,学校将根据整体学生选科情况,按科目安排课室和任课老师。学生根据个人选考课程,进行流动听课。

传统行政班最大特点是课室固定,学生一天的学习基本只在一个固定的课室;而走班制则相反,学校根据科目安排好课室:例如学生第一节课是化学,可能就需要到三楼课室上课;如果下一节课是历史,学生就需要走动到二楼其他课室上课。课室不再固定,同桌也不再固定,再也没有”同桌的你“。

“走班制”时代到来,新高一的你将要适应全新上课模式

走班制的亮点——个性选择

走班制的本质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者强项进行学科的选择,将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一种形式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在学习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多种初高中走班模式

1.“不走班”

不走班,即学校提供有限的学科组合,将选择学科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或者是学校根据学生所选的学科组合,将组合相同的学生进行归类组建行政班,然后统一教师上课。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相似,前提是学生的选课相同且学习能力差异不大,特点是固定课室,固定班级,教师能够很快适应教学和班级管理。

2.“小走班——优先三科成班”

是指依据学生的选科结果,优先将三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两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最后组成一科或零科相同的班级。

这种方式可优先满足选科最多学生的需求,固定一部分完全不需要走班的班级,便于这些班级的管理;同时对于两科和一科相同的行政班,采取走班或拼班的方式完成教学。

3.“小走班——定两科走一科”

是指两门选考科目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以及两门选考科目和其他科目在行政班上课,剩下一门选考科目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4.“大走班&全走班”

“大走班”模式,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全走班”模式,是指语文、数学、外语和“7选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走班制”时代到来,新高一的你将要适应全新上课模式

走班制的优点——归类教学,提升效率

可满足选科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先固定一部分完全不需要走班的同学,节省精力和资源开展学习工作。再根据选科不同和成绩层次不同分类走班教学,能够将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也便于班级的管理和老师教学模式调整,降低老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018是变幻莫测的一年,新高考改革使得危与机并存。走班制或许只是改革的其中一个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