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腹腔镜探查“华西四步法”的操作流程

胃癌腹腔镜探查“华西四步法”的操作流程

作者:陈心足 刘凯 张维汉 杨昆 周总光 胡建昆

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5)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指南推荐,局部进展期胃癌可考虑行腹腔镜探查加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精准TNM分期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于术前cTNM分期为局部进展期或可疑腹膜种植的胃癌患者,在常规告知患者和家属腹腔镜探查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前提下,作为可选择的治疗策略之一进行推荐,并在患方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我们将胃癌腹腔镜探查的手术技术流程归纳为"华西四步法"。

第一步,前腹壁及腹腔脏器表面:脐下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及建立气腹,观察戳孔下方小肠有无损伤。按照如下O型→S型的双循环路径分别完成前腹壁和腹腔脏器表面的观察。观察前腹壁的壁腹膜可循顺时针O型路径(30°镜向上):

(1)双侧膈顶及肝圆韧带、镰状韧带;

(2)左侧前腹壁;

(3)下前腹壁;

(4)右侧前腹壁。

观察腹腔脏器表面可循S型路径(30°镜向下):

(1)左肝膈面;

(2)右肝膈面;

(3)横结肠表面及大网膜从右至左;

(4)左侧腹壁、左侧结肠旁沟及降结肠肠管表面;

(5)下腹壁及小肠肠管表面;

(6)右侧腹壁、右侧结肠旁沟及升结肠肠管表面。如此设计依次进行直视观察,目的为避免遗漏场景。

第二步,盆腔及脏器表面:在右侧腹(或左侧)置2个5 mm Trocar操作孔。若计划完成探查后同期行腹腔镜下切除,则布局选点按照常规腔镜手术的弧形布局;若本次腹腔镜探查未计划切除,而是探查后行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则两处Trocar位置可相对向盆侧下移,但不低于脐平面。随后改变体位为头低脚高30°位,使用无创抓钳将小肠牵拉出盆腔,探查双侧髂窝,女性患者需特意探查双侧附件。

向前上牵拉膀胱底或子宫底,向腹侧牵拉乙状结肠,显露盆底腹膜反折观察有无种植结节。若盆底有积液,予以吸引收集,然后注入200 ml生理盐水灌洗盆腔再收集灌洗液。若有可疑腹膜种植结节,在操作安全的情况,用腔镜剪刀切取送病检(因病灶往往较小,避免使用能量器械取标本,热损伤所致组织变性可能影响病理检查结果),然后腹膜创面电凝止血。

第三步,肠系膜及根部:恢复体位为平卧位或头高脚低30°位,将大网膜翻至结肠上区,双手抓钳配合将横结肠向前上提起,观察横结肠系膜及其根部、Treitz韧带,评估有无穿透性肿瘤浸润或十二指肠-空肠起始部受侵。随后自左上右下的方向探查小肠系膜及其根部。

第四步,胃及邻近结构:将大网膜翻下至结肠下区复位,观察胃前壁及大弯侧浆膜面肿瘤浸出情况以及浆膜浸出面积。自胃后方抬举胃评估后壁有无浸出累及邻近结构固定的情况。抬起左肝外叶,观察胃小弯侧肿瘤浸出情况及小网膜受累情况。评估肿瘤上缘位置及与贲门距离。观察幽门环,评估十二指肠球部受累情况。

最后探查肝肾隐窝。若有可疑腹膜结节,则同样使用腔镜剪刀切取送活检,腹膜创面电凝止血。若脾窝、肝肾隐窝有腹腔积液予以吸引收集,随后在脾窝、肝肾隐窝分别注入100 ml生理盐水灌洗,收集灌洗液。完成胃癌腹腔镜探查过程,缝合脐下观察孔腹膜和肌鞘层。

术后,结合腹膜结节活检和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结果完成准确P分期和CY分期,多学科模式下制定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方案。在完成3~4周期新辅助化疗或转化治疗后,再进行评估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腹腔镜探查技术在胃癌准确分期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的国内多中心二期临床试验CLASS-03a(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3468712)已于2018年4月开始进行招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远端D2根治术在局部进展期胃癌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该研究方案中即要求每例可能纳入病例在完成招募前,必须进行腹腔镜探查检查,以尽可能准确分期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