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现在大家出门旅行,已经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是希望能够有与众不同的体验,因此,在旅行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比住酒店,吃团餐的旅行方式高了很多。暑期来临,又到了大家外出旅游的高峰时间,参照美国CDC的旅行者指南,我们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外出旅行的注意事项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Part 1

出行前计划

出发前至少一个月,除了办签证,订机票订酒店,还需要查阅以下信息⬇️⬇️⬇️

1

最近的泰国沉船事件想必大家都非常痛心,去年的巴厘岛撤侨事件也与旅行者不了解旅行地的气候和安全情况有关。建议大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公共服务-出行提示栏目下,查询国家对海外旅行地的预警信息,避免选择有潜在风险的旅游地。

2

可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信息服务栏目,可以看到各旅行地以及各种严重传染病的疫情通报,各地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官方网站也有相关信息供查询。

3

更稳妥的办法,是出发前进行医学咨询

(1)可以通过医生了解目的地的流行病学情况,提前接种相关疫苗。为了有充足的时间接种疫苗,咨询应该至少在出发前一个月开始。

(2)如果已经患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咨询医生疾病状态是否适合出行,并且处方足够外出期间的药品。注意,药品应该放在手提行李中,而不是托运,因为托运行李有可能会丢失;并且在飞机行李舱的液体药品和胰岛素类药品可能会冻结失效

4

旅行者应该学习一些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并携带便携的急救包。可以携带一些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止痛,退热),苯海拉明(晕车),西替利嗪(抗过敏),口服补液盐III(腹泻),氢化可的松软膏(蚊虫叮咬),创可贴和绷带等

Part 2

食物和水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食物和水是旅行者与旅行地之间最密切的联系了,大家也乐于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有时就顾不得是不是在车水马龙的路边,或是苍蝇横飞的小脏店。因此,如果是在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不佳的地区旅行,建议大家需要谨慎对待入口的食物和水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食物需要充分做熟,并且趁热食用。未吃完的食物要在2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食用前需重新加热。

尽量避免食用沙拉,生的蔬菜、未经高温消毒的果汁,奶制品如奶酪、酸奶,和未煮熟的鱼或肉。可能通过食物传播旅行者腹泻甲肝寄生虫病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水果应该用干净的水清洗过,并且由旅行者亲自去皮。避免吃不能亲自去皮的水果(如草莓,西瓜)。

避免饮用自来水,和用自来水冲洗的直接食用食品。建议饮用开水、或瓶装水。瓶装饮料是比较安全的,但建议用刚开封的吸管喝而不是对着瓶口喝。餐厅或饮料店鲜制的饮料、冰块可能是不安全的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如厕及换尿布后、吃东西前总是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没有肥皂时可以用含酒精>60%的免洗消毒剂,并且可以洗手时尽快洗手

中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的信息服务栏目中,也有境外食品安全的信息公示,可查看#境外食品安全#标签的内容

Part 3

交通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旅途奔波,交通安全是重中之重。除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旅行地自驾游览,也已经是越来越多自由行旅行者的首选。即使google地图能够带领你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但切记这仍旧是你不熟悉的地点,需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尽量选择白天的航班

30座以上的飞机,安全性更好

✈️长途飞行活动较少,对既往存在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疾病、血栓高危的人群可能引起静脉血栓,因此建议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一些预防措施

✈️心肺功能不佳近期手术的患者(尤其是腹部、颅内、眼内、肺内的手术),也需要咨询医生能否乘坐飞机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旅行者,可用鼻部减充血剂降低引起耳部气压伤的风险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避免乘坐过于拥挤的交通工具

使用合法登记的出租车和熟悉当地情况的司机

尽量避免乘坐没有安全带的交通工具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始终系安全带,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如有可能,任何时候都保持汽车车门锁住、车窗关闭

驾驶摩托车、自行车时,需始终带头盔;如果可能,尽量避免骑摩托车、自行车等;旅行期间不宜学习骑摩托车或自行车避免危险驾驶,如夜间驾驶;避免酒驾毒驾,避免在驾车时打电话(在某些国家违法)

熟悉当地交通状况,如果是左驾国家,应时刻注意自己行驶在正确的一侧道路上;乡村、山地等应提前查询危险路段

Part 4

涉水安全

海边是大家最爱的旅行地,游泳、潜水及各种水上娱乐活动也深受旅行者喜爱。但野生水域有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水边也往往是意外的高发地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应该避免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潜水,或独自游泳、潜水,避免酒后游泳

在海水或氯化处理过的水中游泳比较安全;游泳时应使用鼻夹等装备,避免水进入鼻子或吞咽,避免皮肤有伤口时在海水中游泳

应避免在以下区域游泳或涉水:可能有污水、动物或人的粪便、排污口等污染的水域,靠近雨水渠的水域,暴雨后也不宜游泳,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加勒比、南美、非洲、亚洲等)的野生淡水水域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在热带水域游泳、潜水时,小心水母、海胆、珊瑚等水生物

危险的水上活动,如帆船、水肺潜水等应该在有经验的向导带领下进行

任何水上交通工具以及水上娱乐活动,应穿着救生衣

在有人类或犬类粪便污染的沙滩上,可能会感染钩虫病;所以避免赤足或穿拖鞋在沙滩上行走,坐在沙滩上时最好垫上毛巾或者毯子

如果旅行中计划

潜水,需要考虑近期的身体状况,关注潜水安全;潜水后至少12小时应避免乘坐飞机,乘坐飞机之前,在地面停留的时间越长,减压病的风险越低

避免食用热带珊瑚鱼(如梭鱼、 石斑鱼、 海鳗、 五条鰤、 海鲈鱼或鲟鱼),有可能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热带海鱼毒);食用体重超过2.7kg的鱼类,以及富集毒素的部位,如肝、肠、鱼子和鱼头,风险会更高

冷藏不当的鱼体内可能含有大量组胺,会引起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如瘙痒,皮肤潮红,腹部绞痛,腹泻,头痛等;应确保鱼类捕捉后的保存温度在3.3°C以下或立即冷冻

海水发生赤潮污染后,贝类可能被藻类中的毒素污染,且毒素不能被烹饪等因素破坏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Part 5

预防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因此,前往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和其他虫媒疾病流行的区域,需要做好防蚊工作

1

穿长袖长裤、靴子和帽子,袖口扎紧,裤子扎在袜子或靴子里,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在户外和结束活动回到室内时,需要注意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蚊虫

2

如果不是密闭房间或空调房间,睡觉时需要用蚊帐;蚊帐最好用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预先处理过(不清洗的话,有效期可长达数月)

3

可直接使用在皮肤上的有效驱蚊水成分包括:DEET、Picaridin派卡瑞丁/icaridin埃卡瑞丁、IR3535

4

效果较差或

不太有效的驱蚊水成分包括:香茅精油、其他植物精油、大蒜洋葱等有气味的植物;电子驱蚊装置和手环(不管是否有驱蚊剂)都没有证据证实有效

5

在温带的林地和草地游玩,有被蜱虫叮咬的风险。蜱虫吸血时会紧紧吸附在皮肤上,吸附时间越长,传播莱姆病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发现蜱虫叮咬,可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轻柔但毫不犹豫地向上提起蜱虫,保持一定的时间,可以将蜱虫拽出来。切记不要挤压、碾压、猛拉、扭转虫体

6

被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清洁皮肤,用冷毛巾冷敷叮咬处缓解痛痒和红肿,注意观察有没有呼吸困难等急性过敏表现。叮咬后的红疹尽量避免抓挠,可以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Part 6

一些特殊旅行地

在热带或沙漠地区旅行,注意预防热相关疾病(也就是中暑)

1

旅行的第一周内,每天的运动量(强度和时间)需要限制;应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活动

2

服装需要轻薄、宽松、浅色;佩戴宽檐帽

3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仅仅依靠渴感补充水分可能引起轻度脱水;如果尿量减少,尿色加深,说明需要增加水分摄入

去往2500米以上的高原旅行,就有可能发生高原反应

1

缓慢上升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的发生,建议在2750米以上时每天上升不超过500米,每1000米再多安排一天时间适应

2

进入高原之前48小时避免饮酒中度及中度以上的运动

3

高原反应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疲乏,嗜睡,咳嗽,呼吸困难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在同一高度休息后不能缓解,则应该尽快下降高度

Part 7

避免犯罪侵害和恐怖袭击

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我们抱着开放的心态了解旅行地的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应该想到,旅行者往往携带有较多的金钱,且在外孤立无援,更容易成为犯罪行为的目标

1

适当限制夜间的游览项目和特殊的游览习惯,与同伴同行

2

穿戴贵重的衣服和首饰;旅行时,最好也不要携带标识自己游客身份的衣服,如印有本国国旗、文字或本地球队名称的衣服

3

避免住在旅馆的一层或紧挨楼梯的房间;在房间内锁好所有门窗,并且搭上锁扣或报警装置

4

只搭乘标识显著的公共交通工具,需要核实出租车司机的姓名和执照;需要租车时,从正规公司租赁当地的常用车型

5

如果被抢劫,放弃所有值钱的物品,不要抵抗

6

注意公共区域或人群拥挤的区域无人认领的行李或包,也要小心不明来源的包裹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出门旅行,如何避免泰国沉船悲剧

郭潇

郭潇 医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目前就职于卓正医疗,担任成人内科主诊医生和心内科专科医生。擅长慢性咳嗽,鼻炎,消化不良等成人常见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规范管理。

东单九号院

面向大众普及的医学资讯

来自东单三条九号的校友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出品人:九号院健康理事会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及朋友圈!

“东单九号院”只做科普,不做诊疗。如有疾病,请尽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