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老家許昌

文·圖‖李俊濤

村裡文化廣場建好之後,支書趙書記跟我說:李書記,人家那村都有村標,咱村也得建個村標呀。我說:中啊,建唄!他說:村裡沒錢呀!我說:我這兒有錢。趙書記臉上浮現出正中下懷的表情,呵呵笑了。

第一書記當到第三個年頭,上級給每名第一書記配套了十萬元項目經費和兩萬元工作經費。十萬元項目經費我們準備裝路燈,已經走村級事務決策“四議兩公開”程序,報到鎮扶貧辦了。兩萬元工作經費由第一書記個人支配,但是勤于思考、會過日子的趙書記已經替我做了好幾個預算方案了。我們村的確需要建個村標,村兩委班子開會商議之後,就定下了建村標的事。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很多村莊的村標都是一塊刻上村名的巨大的大理石或花崗岩。兩萬塊錢買不住這樣一塊巨石,我們想找村裡出去的成功人士贊助一下,把村裡的成功人士盤算了一遍,要麼已經贊助過了,要麼還要留著辦更大的事,都不合適。趙書記說:怎麼建咱慢慢想,李書記你先想想村標上的字請誰寫吧?

讓我想就是讓我落實,我給書協主席劉紹典先生打電話說想請他寫個村標,又羞羞答答告訴他:俺村是貧困村,在潤筆上有些拮据……別說了,不要錢,就當我扶貧了。紹典主席截住了我的話。過了幾天紹典主席把寫好的村標親自送到了村裡,同時還送來了一大包豬頭肉和一隻燒雞。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據說豬頭肉有健腦之效。第二天和趙書記在村裡轉時,我看到了一戶人家門口放置的紅石磨盤,突然靈光一現,跟趙書記說:咱別想著買大石頭了,把字刻在磨盤上不是也行麼,就是一時半會往哪兒找幾個大小、品相都一致的磨盤呢?趙書記一拍大腿:好,這個想法好,用磨盤建個村標,肯定是全鎮獨一份兒,大鴻寨景區外邊有個奇石生態園,那兒有磨盤。

我開車拉著趙書記和村主任勝利到了大鴻寨景區外邊奇石生態園。園子裡堆滿了過去民間常用的石磨、石槽、石缸、舂穀臼和各種稀奇古怪的石頭,老闆張箱50開外,高高的個子,兩隻大眼。作家在鄉村屬於稀有生物,趙書記向別人介紹我時總像是在介紹一隻五條腿的羊:這是俺村的李書記,到鳩山後組織人寫了一本宣傳鳩山的書!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張箱眼睛瞪得更大了,一把握住了我還沒伸到位的手,接著開始咧著嘴笑:咦,李書記,我可見著你了,你寫的文章好些我都看過,寫得真好呀!八線小明星終於遇到了一個粉絲的幸福感在我的胸中瞬間盪漾開來。

旁邊的趙書記要的就是這效果,見腿搓繩,立刻吩咐村長:勝利,去把車上李書記寫的書給張老闆拿過來一本!

我們說明來意,還沒從喜悅中走出來的張老闆說:放心吧,磨盤我照本給恁,從刻字到施工服務到底。張箱先生前些年做過包工頭,懂建築,好讀書,還能畫兩筆,是個標準的文藝中年。

他讓我們進屋,立刻給我們設計起了村標:樓院文化廣場,6個磨盤,1個磨盤上面1個字,上面兩個磨盤大點兒,下面4個磨盤小點,堆積式排列,上面兩個正好卡在下面4個磨盤上,為保證上面兩個磨盤穩固,最上面還需要放置1個磨盤。上面那個磨盤你們想想上面刻什麼,要不刻個五角星吧。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刻個黨徽吧!趙書記的嗓音突然低沉了下來:要不是黨中央開展脫貧攻堅,咱村的路能修,能打上深水井,河壩能加固清淤,能建文化廣場……我扭過臉看他,六旬老漢眼眶溼潤,動情了。

好,刻個黨徽好。張箱沒讓趙書記的淚掉下來,又說起了話:還有點兒事,磨盤壘進牆裡,下面得有個基座,基座上得嵌一塊石條,要不然看起來有點悶,石條上還得刻幾個字,你們想想刻什麼?趙書記讓我想,我想了想,從過去鄉村常用的一幅對聯“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中挑了四個字——耕讀傳家。

張箱給我們做了工程預算,連工帶料不到九千塊錢。基座和磨盤周圍通常要貼文化石,張箱說咱也不用貼文化石了,你們到山上拾些紅石片,貼上去效果更好,還不要錢。

回到家裡,我又給紹典先生打電話,羞羞答答請他寫“耕讀傳家”,他第二天就把作品送了過來,又附帶了一包豬頭肉和一隻燒雞。他說上次看你吃豬頭肉時,眼都綠了。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加了張箱的微信,他實時發佈他那兒的工作進展:開著小麵包車到城裡掃描放大書法作品,石匠進場在磨盤開始刻字……發完圖片總要說一句:放心吧,李書記,肯定懟美!我們也沒閒著,聽說下泉村修路挖出了很多紅石片,我和光耀、欽哥開著三輪車跑到下泉村去撿了一車紅石片。

過了兩天,張箱拉著刻好的磨盤、石條、水泥、沙子到了我們村。從磨盤卸到地上起,就不停有村民和過路的人看了說:這是誰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哥們兒一不小心成了個建築師。圖19

村標建好了,鎮長到村裡看了說:好,比那好幾萬的大石頭好,打造美麗鄉村就得這樣,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我拍了村標發到朋友圈裡,一個在《許昌日報》工作的朋友看到後立刻與我聯繫,要過來拍這個村標,說這個村標好看,尤其是上面那個黨徽,鮮豔奪目。朋友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第三天圖片在《許昌日報》頭版登了出來,佔了很大一塊地方。

又過了半個月,張箱給我打電話:李書記,自從恁村建了那個村標,我這兒的磨盤賣脫銷了!

這是哪個許昌人想的點子,這人能得不輕呀!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李俊濤,男,43歲,現任供職於河南省許昌市文聯,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任禹州市鳩山鎮樓院村第一書記。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個千姿百味的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