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之歌——应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纪实

高大整洁的汽修实训车间,一台台锃明瓦亮的发动机一字排开,身穿蓝色工服的32名“修理工”,戴着浸满油渍的手套分成八个小组,正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一板一眼地拆解、清洗、组装汽车的“心脏”;

“焊把书写人生,弧光照亮前程”。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滋滋声,一簇簇光华闪耀飞泻,一缕缕蓝色的焊烟升腾而起,一群焊工们正演绎着无缝对接;

安静、雪白的病床前,一个个身着白大褂、头戴燕尾帽的白衣天使们正麻利地施行着扎针输液、鼻饲供氧、心肺复苏、无菌操作;

悠扬的笛声,婉转的二胡声,高山流水般的琵琶声……,循声而觅又仿佛让人登上音乐艺术的大雅殿堂。

——这是2018年春季学期应县职中实训大楼启用后的真实场景,也是职中学生践行德技双修、工学并举的真实见闻,更是县职中华丽转身向现代职业教育迈出的坚实步伐。

打造技能成才新高地

不忘初心,纵荆棘坎坷,咬定青山不放松。

砥砺前行,任风雨交加,改革创新展雄风。

党政重视是奋进前行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县委书记兰成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当前和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县长句爱云和副县长黄军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学校运行情况和升学、就业工作,并组织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对学校改革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校长吴桂山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乘着奋进的号角喊,层层传递动力,人人加油发力,专业建设更加齐全完备,实训基地建设方兴未艾,教研课改稳步推进,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安全防范扎实坚固,后勤服务保障有力,不菲的办学业绩,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

筚路蓝缕,奋起直追。

面对办学条件落后、技术技能实训空白的短板,应县县委、县政府投资8000万元在县城主干道金城西街新建占地65亩的新校区,接着在新校区对面再投资2800万元新建了占地90亩的学苑体育场,2014年再次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吴校长带领学校一班人上下求索主动争取,电子电工、陶瓷工艺、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运用、会计、音乐等7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0万元专项资金落户应县职高。建筑工程施工、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等成为省级财政资金专项培育的3个重点专业。

开启德技双修新模式

不破不立。踏尽坎坷成大道。

“能够管好学生就是教育专家,能够教好学生就是教学名师,能够让学生成才成人就是职业名校。”

“学生喜欢什么,我们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学校总结多年来的办学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总体工作和每一位职高教师提出如是标杆性要求,打出了一套立德树人、技能成才的组合拳。

实施分类教学、分专业教学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每个新学年,学校把中考分数在350分以上的学生划设为“火箭班”,集中优质师资力量,重点加强文化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侧重在升学上向本科高职院校冲刺。在每年对口升学考试中,这一类学生80%都如愿以偿升入理想的本科大学。

把中考250—350分的学生划设为技能成才班,注重加强技能培训及基础文化课教学。

张耀忠是吴校长三顾茅庐请来的北京老万炉业集团高级焊工师,三年来,他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带领学生走进北京老万炉业、应县方圆炉业集团生产一线,先观摩,后回学校操练,再进车间师徒结对子,这样几番磨炼,学生焊接技术飞速提升。这样三年下来,焊工专业的学生成了县内20多家炉具企业的“香饽饽”,许多焊工班的学生很快成长为企业的顶梁柱。

把其余低分的学生划设为技能明星班,聚焦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养一技多能的本土人才。

全力推行课堂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技能实训与企业生产相对接的办学模式,这既是一次改革创新的破冰之旅,更是一块承载技能成才的试验田。

铸就应县职教新辉煌

一路奋进,座座丰碑。

连续4年学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年度工作先进集体”;

2016年被省政府评为“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201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职业教育特别贡献奖”;

2017年在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校长吴桂山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十佳优秀校长”称号。

一所县级职业中学在相继荣获“山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山西省四星级规范管理示范学校”的基础上,2018年又过关斩将荣膺“中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山西省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称号,获得了500万元的高额奖励,一举跻身全省职业教育名校行列。

此外,近五年来在全省文明风采、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近1000人次获奖,学校多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在2017年山西电视台和朔州市政府主办的《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助演中,2018年在应县举办的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上,该校学生大展身手,好评如潮。学校陶瓷乐团在2018山西省文博会上展示了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国内外参会人员的点赞。

2018年5月4日,刚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39班毕业生雷彩虹,专程返校向学校赠送锦旗感恩母校。近年来,考入大同大学等本科院校的有高瑞芳、刘淑丽、谢永永等100多名职高学子。刘淑丽同学在校期间表现非常优秀,担任了学生会主席。

2017年,刑玉伟在北京创业成立了自己的数字科技公司,当年就掘到了30万元人生第一桶金。在职中像这样的升学、就业、创业明星不乏其人。

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为学生升学就业开通便捷路。去年毕业的篮球队学生被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全部招录,学院免费提供服装、住宿,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三年毕业后该院已经与神头电厂签约全部进入该厂篮球队。

今年毕业的电焊专业学生,职中与北京老万炉业集团合作办学全部由老万出学费就读于北京机电职业学院焊工专业,三年毕业后全部进入老万集团。

绿树成荫,芳香四溢,硕果累累,大厅里一张张奖牌无声地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成绩是奋斗出来的!

通讯员 张忠山 段元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