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詩歌去旅行|山之靈動造就了他們的獨妙匠心

點擊上方藍字“寧鄉旅遊”一起玩耍吧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跟著詩歌去旅行

發現絕美寧鄉的人文故事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今日

旅遊君帶大家走進

寧鄉人文微紀錄片《跟著詩歌去旅行》

第八集

靈境造就匠人心 香佛縈繞楚江間

一起來感受老一輩的獨妙匠心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靈境造就匠人心 香佛縈繞楚江間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劉長卿

芙蓉山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寧鄉芙蓉山屬楚江流域。楚江河,是溈水的一級支流,它縱貫寧鄉西部,流經青山橋鎮、流沙河鎮、老糧倉鎮、橫市鎮四大重鎮。擇水而居的百姓,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楚江流域創造出豐富的文化和生活

木偶戲藝人陳谷梅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芙蓉山下的青山橋鎮,89歲的陳谷梅,用木偶戲的表演方式吟唱著劉長卿初入芙蓉山的故事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劉長卿用詩詞記錄著芙蓉山的故事,陳谷梅用木偶戲演繹著劉長卿的人生。歷史的更迭、時空的交錯,變幻的是人生,不變的是人與山的羈絆。

藥農曾雪科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沿芙蓉山而上,在林木蔥蘢間,一種名叫玉竹的藥材在此生長。《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上品之藥,可藥食兩用,有強身健體之功效。藥農曾雪科,在此開墾了一片藥田,把芙蓉山的玉竹賣到了東南亞。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芙蓉山的靈山秀水,賦予了玉竹的蓬勃生機。每年藥材豐收,曾雪科都會前往芙蓉山頂的普濟寺,點燭焚香,告慰山靈。

制香人黃楚伏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芙蓉山南面山峰形似神磬,與北邊形若香爐的山峰對峙,就有了“北香爐,南磬子,中間夾著普濟寺”的傳說。普濟寺,修建於宋元年間,正廳供奉清庵祖師坐像。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經常去普濟寺禮佛的老香客,在登山前,常會拜訪一位手工香匠人,他叫黃楚伏,今年69歲。制香是他的一場修行,從他手裡出來的香,細膩乾淨,燃燒充分。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香樟樹葉,是最好的制香原料。泛舟而上,田坪水庫,由五條河流匯聚而成,猶如手掌伸開五指,頗具特色。在與田坪水庫毗鄰的芙蓉山下,黃楚伏總能找到最好的香葉。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制香過程也頗有講究,經由晾曬、磨粉、成型、陰乾等多道工序才能製作出上好的手工香。至此,黃楚伏的身心才算獲得最大的滿足。

“章子客”沈宗武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75歲的沈宗武老人,是老糧倉第一批“章子客”,他從小生長在風景秀麗的望北峰下,穩健的大山,靈動的楚江河水,滋養著這一方的百姓,也造就了他們沉穩的心性。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章子客”是當地打製圖章印鑑的手工業者的俗稱,他們打製的圖章風極一時,是當時的人們身份的象徵。改革開放後,不少“章子客”,開始外出“打金”,在全國各地從事金銀首飾加工和買賣,老糧倉也因此享有“中國首飾文化之鄉”的美譽。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水之有靈,山之有念,楚江流域的人們,正書寫著一出普通人的傳奇。木偶戲藝人陳谷梅,用盡身心吟唱對經典的摯愛;藥農曾雪科,紮根山林守護山的興旺;制香人黃楚伏,執著於佛前的那一股飄渺青煙,在世間完成自己的修行。“章子客”沈宗武,闖蕩天涯漂泊半生,只想打造一個穩固的家。縱橫山野之間,是山的靈動給人以希望,還是人的堅守給予山更多的可能,歲月長河裡靜默的人與山的故事,總能給你更好的答案。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本期的《跟著詩歌去旅行》就到這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會繼續連載,

歡迎大家持續“收看”哦~

下期預告

↓ ↓ ↓

《跟著詩歌去旅行9》

南楚靈山

小夥伴們記得收看哦~

一部走心的人文微記錄片

《跟著詩歌去旅行》

發現絕美寧鄉的人文故事

往期精彩: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跟着诗歌去旅行|山之灵动造就了他们的独妙匠心

這裡,觀看完整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