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复渠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

焦思聪


长期以来,不论是报刊、书籍,还是相关的影视作品,大多是对韩复榘口诛笔伐。事实求是地讲,韩复榘在治理地方及抗战初期还是有功绩的。
韩复榘早年从军,投奔了冯玉祥,是冯的十三太保之一。韩复榘善于作战,且擅长文墨,受到冯玉祥的赏识,很快就成了西北军的重要将领。韩复榘是第一个率兵打下北京城的北伐将领,故人称 “飞将军”。中原大战时期,韩复榘多次易主,先是背叛冯玉祥,后投奔阎西山,再投靠了蒋介石。1930年,韩复榘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及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在山东的七年统治。
主政山东的韩复榘还是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如:整顿吏治,禁烟、剿匪、发展经济、提高教育、建设模范新乡村、提倡经济保障等。他多次微服私访,到各地考察官员的任职情况。其时,山东还是比较社会安定、百姓安居的状况。
抗战爆发后,韩复榘身为第五战区副司令、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十二军、五十一军、五十二军、五十六军曾战斗在第一线。第一仗便是夜袭桑园车站。1937年9月,日寇一路向南,连战连捷,因此,他们非常狂妄,也根本没想到会由人进行偷袭。这夜,第十二的一个团成功地袭击了日寇驻守的桑园车站,造成日寇的重大伤亡。德州防御战,是第三集团军根据军委会的命令在黄河南岸布防,德州只有一个旅部及一个团、一个炮兵营防守。日寇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攻德州,德州守军奋勇抵抗,多次进行肉搏战,给日寇以大量的杀伤,最终因兵力不足,伤亡过大,在血战两天后,撤出德州。第三集团军进行了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夜袭大汶口等战役。但这时期,韩复榘与蒋介石在诸多事项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和矛盾。特别是这其间,蒋介石调走了韩复榘的一些部队,韩复榘决定死战时,蒋介石又不同意他调炮兵部队予以支持的要求。因此,当日寇再次逼近时,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放弃抵抗,使祖国的大片地区沦落为日寇的占领区。为此,韩复榘被国民政府以违反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毙了。
可以这么说,抗战初期,韩复榘身临前线指挥作战,抗日作战是有功的。但他后来为保存实力,放弃抵抗,使日军长驱直入,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有罪的。枪毙他也是正确的。
韩复榘死后,其家人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韩复榘有一妻二妾,共生育四个儿子。妻子高艺珍十五岁时嫁给韩复榘,生有三个儿子。韩复榘死后,高艺珍领着家人颠沛流离,后定居北京。1957年,高艺珍病逝。
长子韩嗣燮,因精神受到刺激,患有精神疾病,后死于精神病院。
次子韩嗣燠,曾考入到军政大学学习,后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员后,在兰州某技工学校教书。
三子韩嗣烽,曾在四川军校学习,后在陕西某交通部门任职。
四子韩嗣蟥,是韩复榘与小妾李玉卿所生。他曾留学奥地利,后定居国外。
二妾纪甘青,人长得俊美,能言善道,乐于交际,是韩复榘的“外交夫人”,两人没有生育。
纪甘青与三夫人李玉卿都曾与韩复榘的部下通奸,韩复榘发现后,分别将两位部下处死,而两位夫人结局如何,没有相关资料表述。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当抗日战火燃遍整个中华的时候,无数的国人内心燃烧起了热烈的抗战火焰,全民都被抗日的热潮淹没笼罩,以期能抗击外敌。

但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所有国民心中的怒火都爆发了出来,这件事情就是山东的大军阀韩复渠在抵抗日本的重要情势下将自己的精锐部队调出了山东,使原本能抵抗很长一段时间的山东省仅仅在20天的时间里就成为了被日本人践踏的沦陷区。


他的这个行为激怒了打算全面抗战的蒋介石,被蒋介石以开会的名义引诱他走出大军的保护,最终被蒋介石派手出的军统特工枪决了,一时间使无数的国人拍手称快。

韩复渠的行为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汉奸资敌行为,是绝对无法被原谅的历史罪人,但是现实历史中的韩复渠真的对日本人畏之如猛虎,不敢与之对敌吗?

实际上并不是的,韩复榘放弃山东的背后实际隐藏着很多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韩复榘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怨

韩复榘早年因为不同意冯玉祥与阎锡山等人去打蒋介石,所以就带领着手下的精锐部队从冯玉祥的部下投靠了蒋介石,在后来的一场中原大战中,韩复榘更是因为在与阎锡山对敌的时候立下的巨大功劳而被蒋介石封为了山东的军政大臣。

原本在蒋介石的许诺中韩复榘会在山东获得蒋介石的金钱资助,但是当韩复榘到了山东之后,他发现自己被蒋介石忽悠了,蒋介石许诺的大量金钱他分文都没有收到,他和蒋介石之间的裂痕也产生了,这才在后来驱逐走了蒋介石驻扎在山东的要员,独自一人掌控起了山东的全权。

正是因此韩复榘与蒋介石开始离心离德了起来,这也致使他在后来无论看到蒋介石什么样的作为都首先在心里产生了一种逆反心。

韩复榘在山东的努力建设以及抗日战争初期的努力

韩复渠开始靠着自己的努力将山东建成了一个强省,他经济、工业、教育一个都没有落下,原本落后的山东硬是被韩复渠建设成了能追赶得上阎锡山山西的先进省份。

山东更是在韩复渠的推行下展开了浩浩荡荡的铁血行动,他开始全力的整治起了山东省内的盗匪以及鸦片贩子,其中韩复渠对鸦片贩子是非常零容忍的,凡是被他抓到有贩卖鸦片情况存在的,那所实行的必定是立地枪决,所以当时的山东是整个民国少有的鸦片灭绝省份。


在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韩复榘因为在心里早已对蒋介石产生了怨恨,所以韩复榘公开支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的行为,一开始他是支持抗日的,甚至在当时还拒绝了日本人“华北五省自治”的橄榄枝招揽,在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和日本人打了几场硬仗。

韩复榘心态的改变以及放弃山东

当时的韩复榘是第五战区的副司令,第五战区的总司令则是当时指挥徐州会战以及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当韩复榘浩浩荡荡在山东主持抗战的时候,蒋介石所做出的事情刼彻底的激怒了他。

蒋介石下令要求韩复榘死守山东的同时,却调走了两支原本要交给韩复榘的炮兵部队,这两支炮兵部队在当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因为韩复榘的重兵器稀少不足以和日本人正面硬抗,所以他对这两支炮兵部队有着很迫切的渴望,但是正在这个重要的当口,蒋介石却将两支炮兵部队交给了自己的心腹下属汤恩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汤恩伯当时的部队正游荡在山东附近,有着非常精锐的武器以及很强大的战力,但是蒋介石为了消减韩复榘的势力以及其他的考量,将山东留给了韩复榘自己一人应对日本的侵略。

韩复榘原本就对蒋介石心存不满,所以蒋介石的做法使他的怒火熊熊燃烧了起来,再加上蒋介石将自己的国都南京都丢掉了而没有抵挡,更是笃定了韩复榘放弃山东的想法。


他因为在心里对蒋介石有了成见,所以也没有去思考蒋介石如果不放弃南京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当时,他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你蒋某人都可以放弃南京了,那我韩复渠为什么不能放弃山东呢?

在蒋介石数次下令他死守属山东的时候,他都用南京作为借口应付了过去,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南京不守,何以守泰安?

泰安是当时除济南之外山东最大的一座城市,就这样韩复渠将自己的部队退出了山东的最后一道防线,使日本人在山东长侵直入,兵迫黄河流域。

韩复榘与张学良之间的区别

有人说韩复榘的行为是跟张学良相同的,但我觉得不是,因为韩复渠在放弃抵抗前,还有过一段热血的抵抗,但是张学良是不发一枪一炮就丢掉东北的,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但是最后韩复榘走上了和张学良一样的道路,那就是因为畏惧日本人的实力而放弃山东,所以二人本质上是相同的。



至于为什么张学良最后安享晚年,而韩复渠却被蒋介石就地枪决了,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当时的国家形势不同,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因为畏惧日本怕和日本产生激烈的冲突,所以他实际上是不同意和日本人开战的,而且他当时贯彻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所以不解决自己的心腹大乱他也是不可能会和日本人开战的。

所以在当时蒋介石不可能会对张学良下手,最重要的还是他对张学良下不去手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张学良的身边有着整整30多万的东北雄军拥护,对张学良下手,就是直接对着30万的东北军开战,张学良虽然名义上为蒋介石所管,但他的本质上还是一个拥兵自重的军阀,蒋介石的命令他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纯粹看心情,所以蒋介石就没有对张学良下手。

而韩复渠就不同了,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彻底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联合各方展开了气焰高涨的抗日活动,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是真正想抗战的,而韩复榘的行为无疑令蒋介石如同吃了一个苍蝇一般难受,在加上韩复榘的兵力也没有张学良的强大以及他的出言不逊,最终铸就了韩复榘的死路。

所以说这就是韩复榘在抗日战争中的行为,虽然说他放弃山东有着自己很多的难言之隐,但是我们能因为这些难言之隐而原谅他吗?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守土是每一个军人的天职,抵御外敌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参与的崇高事业,韩复榘的行为无疑是为日本人帮了大忙,从这方面来说,他就是一个罪人,无论有着千万般的理由,都不能原谅的罪人!


孤客生


曾经的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远没有江湖传说的那么笨蛋,开着专列去参加蒋介石在开封召开的军事会议时,带了整整一个手枪营护驾,不过还是着了蒋介石与戴笠算好的道,诱捕之后迅速押往武汉。没办法,作为下级,他要么执行命令到会,就得入瓮;要么拒不奉召,同样也给了蒋介石解决他的借口。

在抗日问题上,韩复榘的政治立场没有问题,1933年就断然拒绝了日本人所提出的“华北五省自治”方案,作为地方实力派,坚决不当汉奸,甚至比态度暧昧的第29军宋哲元做的决绝;军事行动方面也远胜张学良,在抗战爆发的“上半场”也曾经血战德州,所部第3集团军三个师伤亡过半,发扬西北军的大刀作风,夜袭桑园车站、夜袭大汶口等战斗也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韩复榘在“下半场”判若两人的主因有二,第一是明显感觉到了蒋介石的不信任,比如将许诺的重炮旅转隶汤恩伯,比如中央军只配置第二线纵深等情况,互相已经戒心甚剧;第二是传统军阀思想作祟,深知一旦嫡系部队拼光则无论地位和地盘,必然此后一无所有,从这一层看,与张学良撤守锦州的动机无二。

但是韩复榘因此放弃黄河防线和泰山天险,崩盘式完全撤离山东战场,在军事上仍然是不可原谅的,军事委员会原本拟定坚持一个月的防御作战几天内便告破产,使日军矶谷第10师团得以长驱直入直扑徐州,李宗仁第五战区在苏鲁交界几乎没有战役准备时间,全赖川军与西北军庞炳勋部死守,才有后面的台儿庄大捷。



韩复榘上将被审判枪决,倒是也有贡献,它使第五战区的各路杂牌军队将领再不敢轻易抗命,因为李宗仁麾下大多是西北军、东北军、川军和滇军部队,中央军第20军团汤恩伯和桂系第31集团军连总兵力的半数都不到,如果战场号令不遵,也将是灾难性的。徐州会战第一阶段的胜利和台儿庄大捷,与各部较听招呼关系极大。

以韩复榘第3集团军的五个军能守住山东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罪过在于,没有坚决防御达成战役规定时间,让第五战区全盘被动,作为战区副司令官,韩复榘难辞其咎,但似乎罪不致死,丧师失地的国军高级将领多了去了 ,但蒋介石必杀韩复榘除战场抗命外,更有深层原因:



第一,韩复榘并非蒋介石黄埔嫡系,是中原大战中叛冯投蒋获封山东地盘的,主鲁后建设“独立王国”,截留税收,扩编军队,对国民政府的指示阳奉阴违,俨然成为新的实力派地方军阀,这与蒋介石力求军政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早晚必须解决。

第二,西安事变爆发时韩复榘公然通电支持张杨,甚至有配合张杨夹击中央军的作战计划,以蒋介石的为人和作风,想必早就动了杀机,不过在寻找合适机会而已。

第三,韩复榘事后察觉不妙,与四川实力派刘湘秘密结盟,试图倒蒋自保,结果事泄,刘湘被蒋介石派专人申斥,惊恐之下病亡,下一个轮到的,也一定是“韩主席”了。

可以无能,不可不忠,这是老蒋用人的重要标准。1938年1月24日,韩复榘被戴笠的特务枪杀于武汉。


度度狼gg


韩复榘的所作所为就是军阀割据的思想。他有民族大义绝不投降,但是更多的是自身利益。

如果你认为看中自身利益不算什么,但是为了保存实力,放弃整个山东,放弃黄河天险,放弃泰山天险,那就是遗臭万年的事情。


南京沦陷后,李宗仁多次对韩表示要加强对山东的防御,并且说已经调动东北军和桂军阻击日军。韩出于对蒋的不信任,居然放弃黄河天险。日军仅用1000人渡过黄河,震惊了国内外。日本渡过黄河后他又放火烧了济南,放弃济南。

济南沦陷后,李宗仁又电告韩军事重地泰安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放弃了,他居然说:“南京不守,何守泰安?”泰山天险又是拱手让人,短短20天韩把整个山东拱手让人。

韩的退让导致第五战区差点全线崩溃,李宗仁徐州会战的部署还未完成,而鲁南全部暴露在日军铁蹄之下。连李宗仁的徐州司令部都直接暴露给日军,危在旦夕。

当时参加徐州会战的国军还在路上,导致李宗仁甚至无兵可用,如果不是紧急赶来的川军抵挡了一周不要说台儿庄战役,整个徐州会战都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徐州会战,被誉为中国战场的转折点的武汉会战也宣告流产。

韩为一己之私,放弃整个山东,造成的恶劣影响几乎导致整个抗日战争大溃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都无法洗掉这个污点。


渔耕樵读


韩复榘在津浦路河北段德州的抗战应该承认,但其失土,不做抵抗放弃多个重镇,不服从调令,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就像方伯谦的后代怎么洗也是洗不干净的。蒋介石有没有排除异己的心理都变得不再重要。

1、治理齐鲁

韩复渠出身西北军,时人称其为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类似于李服膺之于阎锡山。由于西北军内部的管理节制问题,诸将独立性较大。

在1926年雁北作战,韩复渠就归顺过阎锡山。后来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期间更是如此,选择了蒋介石阵营。

(中原大战)

作为中原大战的回报,山东事实上与名义上都成为其地盘,之后杀张宗昌、逼刘珍年,保障了自己在山东的统治。

其间,也用一些文化名流在山东试验社会治理方法。

2、津浦路北段抗战

1937年9月,日军在占领京津后,分别从津浦路、平汉路南下,在津浦路北段的国军主要是第一集团军,韩复渠的第三集团军。所以国府中央调任冯玉祥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统一指挥津浦路北线作战。韩复渠在此间作战中,基本没有调度军队,算是坚持“守省抗战”吧

由于沧县作战不利,第六战区撤销,第一集团军千里南撤退。

(第一集团军津浦路北线作战)

3、山东弃土

十月份,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

按:由于资历问题,韩肯定不能担任战区司令,这点和阎锡山不一样。其地盘占津浦路一半,属于实力派,得副司令是自然的。第三集团军是其部野战军。作战任务很明确,承担黄河防务,自己有全权调度山东军队。阎锡山是守卫山西、绥远。

此时国府中枢要求反击沧州,侧逼石家庄等,韩都没有执行。

11月,韩复渠部开始在德州作战,大平原上无险可守,如保定、石家庄一样,很快伤亡惨重。两个师受重创。

(日军短时间占领山东)

12月18日日军发动渡河作战,兵力就一个师团加一个旅团。韩部集团军还有八万余人。但日军23日顺利渡过黄河。25日,进占龙山、占周村。日第10师团于26日占领济南,1938年1月1日占肥城、泰安,4日占兖州、曲阜,6日占邹县,11日占济宁。第118旅团1937年12月30日进入博山,1938年1月4日占蒙阴,5日占历山。进攻如此迅速,基本处于行军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韩复榘所部不战而退

1月6日,战区长官李宗仁令其守运河,但其部继续向成武、曹县撤退。

战史评价山东作战,可谓中肯。

鲁北地区中国军队作战的失败和济南、青岛的迅速失守,主要是韩复榘为保存实力屡不遵命所造成的结果。10月1日,军事委员会令韩抽调部队在黄河南岸布防,韩却采取敷衍态度。26日,军事委员会再次指示韩以主力进出沧县,策应第1集团军反攻石家庄,而韩仍拒不执行。1938年1月6日,李宗仁电令韩坚守汶上、济宁,韩仍令其所部撤退。因此,日军未经大的战斗即渡过黄河占领济南和青岛。后来韩复榘被处决,罪有应得。

总结

有个朋友在看了韩的洗地文后,就发出了很多感慨。我当时很担心,怕他又以这个材料为中心写一篇论文,闹出笑话。为此还争论了好久。

研究抗战就要从抗战的高度来看,晋绥军在整个太原会战中伤亡十多万,之后在反击太原中,又伤亡惨重,依然守土抗战。而韩一路弃土,自然不可宽恕。

如果其和刘湘、宋哲元密谋占据西部,那更是破坏抗战,不可宽恕。

参考文献

邢逸群.蒋介石诱杀韩复榘背后的权力之争[J].炎黄春秋,2016(08):11-14.

郭昌文. 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

李维东. 韩复榘军事政治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09.

张晓芳. 山东国民政府文化政策研究(1928-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07.

杜林.梁漱溟韩复榘的合作与冲突[J].炎黄春秋,2002(10):66-69.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史论纵横曾经浅谈过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十三太保,谁更厉害,其中这个韩复榘就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史论纵横认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个人能力还是要比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厉害的。

其中,这个韩复榘就很厉害,但是中原大战的时候,韩复榘和石友三都投靠了蒋介石,以倒戈起家的冯玉祥最后被部下倒戈而倒台,估计也算是作茧自缚了。投靠蒋介石后的韩复榘接收了奉系张宗昌在山东的地盘,成为山东最后一个军阀,主政山东长达七年之久。

在这七年里面,韩复榘不断弱化中央对山东的统治,形成自己的军阀体系,另外山东也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韩复榘为了搞好和日本人的关系,秘密同日本进行联系,西安事变之时,韩复榘还发电报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

所以,韩复榘为了和蒋介石争夺山东的军政大权,展开了较量,在蒋介石看来,不应该再有旧式军阀的存在,军队应该国家化,而在韩复榘看来,山东是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是蒋介石在中原大战拉拢他时承诺的。

1937年抗战爆发后,由于韩复榘和蒋介石猜忌太多,双方不能赤诚相待,深感被蒋介石当弃子的韩复榘没有选择和日本殊死抵抗,而是选择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张学良一样,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

针对这件事情,蒋介石是十分气愤的,在1938年河南召开的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抨击韩复榘对于放弃山东有责任,要韩复榘还承担,韩复榘反而顶了一句:“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气的蒋介石也是牙痒痒。

会议还没有结束蒋介石安排军统特务逮捕韩复榘,并且最后将其枪杀。韩复榘的死,也给全国的各路军阀敲响了警钟:凡是为保存嫡系势力,消极避战者必受到应有的惩罚!

针对韩复榘,史论纵横认为,不管其和蒋介石的关系如何,蒋介石支持其与否,都不应该临阵退缩,前有张学良不抵抗之前车之鉴,而山东已是中华腹地,如此重要的领土,怎能拱手相让。

军阀也是军人,是军人就应该守土有责,就应该向他自己的属下范筑说的那样:“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肝脑涂地,亦所不惜”。


史论纵横


韩复榘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在全面抗战中他丝毫没有投敌变节充当伪军,但是其根深蒂固的军阀思想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决定了他的命运,面对武力强大的侵略者,韩复榘依然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像过去军阀那样拥兵自保,丝毫没有抗战守土这样一个作为军人该有的决心、意志和责任!

韩复榘早年跟随西北王冯玉祥,后来在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买,当上了山东省主席,从此独霸一方。和山西的阎锡山一样,除了在反共立场上与南京国民政府保持一致外,坚决抵制国民政府对山东的任何干涉。特别是与蒋介石势不两立!国民党内但凡有反对蒋介石的声音,韩复榘都会积极响应,例如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韩复榘就曾经支持李宗仁和张学良。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维持华北战局的中国军队大部分是西北军、东北军、晋绥军以及后来的川军,前期又以西北军为主,特别是京津、河北、山东大部分由西北军控制。京津陷落后,国民政府特地将昔日的西北王冯玉祥抬出来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太行山以东的战事。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多数西北军将领完全还是过去国内军阀混战时拥兵自保的那套,根本不服从冯玉祥指挥。特别是韩复榘,不仅拒绝派兵加入河北战事,就在冯玉祥率战区长官部准备退守德州时,也坚决予以拒绝。直到日军一部突入山东后,韩复榘这才调兵遣将迎击,经过一场血战还是丢掉了德州。后来日本人企图说服韩复榘搞山东独立,被韩复榘严词拒绝,同时为了防止日军深入山东,甚至炸掉了黄河铁桥。

徐州会战开始后,韩复榘担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担负津浦路北段防御。日军的第一个打击目标是徐州南部,被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所阻。碰了壁的日军开始准备从北面开辟另一条战线,重点指向津浦路。对此,无论是李宗仁还是蒋介石都力图使韩复榘尽全力挡住日军。而此时的韩复榘却认为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既然抗战是长期的那么自己的部队就不能在局部战役中被迅速消耗掉,特别是一心想要收编他的蒋介石!

国难当头,不把日本侵略者当敌人,反而把国民政府当敌人!

基于这样一个奇怪的逻辑,韩复榘从日军南渡黄河起就开始了不战而逃的历程。一面命令部队从黄河南岸逐步南撤,一面将济南民生银行的数万两黄金白银连同自己私有财产全部打包带走,韩复榘认为只要有枪有钱在哪儿都能自立。等李宗仁和蒋介石“不准放弃济南”的严令到来时,韩复榘早已经跑到了泰安,并准备继续南逃。死守泰安的命令到来时,韩复榘又到了济宁。眼见徐州北面战局迅速恶化,急得团团转的李宗仁还是强压怒火,恳求韩复榘务必在济宁和大运河边停下,哪怕打一仗也好。一心只顾保存实力的韩复榘依旧我行我素,以“保存现有实力待机反攻”为由继续南撤行动,直到到了鲁豫交界处的曹县和巨野,这才结束了南撤的经历。

仅仅20天不到,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大半个山东,南线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换来的有利形势瞬间恶化,李宗仁不得不从南线抽调兵力加强徐州北线防务,力图挡住沿着津浦路汹涌而下的日军。

而那位一路南逃的韩复榘,则被国民政府军委会以不顾民族存亡、不听命令为由予以枪决!从此以后,曾在华北战场因只顾保存实力而丧师失地的西北军开始稳住阵脚,在接下来的临沂之战、台儿庄之战中以西北军为骨干的第3军团、第2集团军、第3集团军、第59军密切配合,打垮打残了曾在华北战场横行无忌的日军精锐第5、第10师团。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韩复渠是抗战前的山东最高军政首长,在日本策动华北自治的时候,韩复渠是日本人拉拢的一个重要对象,到抗战前华北几个比较重要的军头包括韩复渠、宋哲元、阎锡山,宋哲元和阎锡山后来都有比较好的下场和结局,但是韩复渠则不一样,最终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主要原因就在于韩复渠在日军进攻济南的时候弃城而逃。

那么,韩复渠在抗战时期的真实表现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上,在抗战初期,韩复渠是有与日军决一死战的决心的。韩复渠在抗战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副司令,主管山东防务,当时归韩复渠指挥的军队有三个军,共计约十万人,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炮兵,因此如果日军强攻山东的话,韩复渠也不是好应付的,不过就在开战前夕,蒋介石命令将韩部第29和第81师划归第六战区冯玉祥指挥,而且将此前李宗仁调拨给韩复渠的炮兵旅撤回,这样一来,韩复渠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应对日军的进攻,所以在再三权衡之后,决定放弃济南,向南撤。

实事求是讲,蒋介石当时的调兵行为也不是私心的结果,也的确是战事发展的需要,但是韩复渠认为这是老蒋在报复自己,因为此前西安事变的时候韩复渠置蒋介石的生死安危于不顾,支持武力讨伐张学良,这得罪了蒋介石。

不管韩复道是怎么想的,至少他在当时没有选择抵抗是事实,在抗战初期全国抗日热情高涨的时候,韩复渠这样做肯定是不妥的。


青年史学家


韩复渠这人历史上要不看那档子事多多少少也算有些好名声,无论是禁烟、剿匪还是澄清吏治上他干的都有些起色。甚至韩复渠一个军阀在那个年代还能重视教育,隔三差五还会去演讲、写点字什么的。重视到什么程度呢?说蒋介石曾经问韩复渠的教育部长:“省里欠你多少教育经费?”教育部长何思源的回答是韩复渠从来没欠过教育经费。

但无论如何,他也算是国家的罪人,丢了山东。只可惜,那个年月这样的罪人实在太多,而且有的还是在蒋的授意下获罪的。我很能理解对于韩复渠而言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当时南京是蒋在做主。蒋对非嫡系是怎么做的呢?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49军、51军、53军、57军、67军、骑兵第二军,这是东北军撤入关内的部队番号。后来怎样呢?除了51军和53军以外不是被黄埔系的人架空就是慢慢耗到被撤编。三十万东北军,到最后竟然落得这么个下场。

韩复渠能不知道么?更何况他手底下满打满算才十万人。打起来的话,耗光了拼光了,为国尽忠了。然后呢?中国人那个时候大多都太聪明,初一的时候刀架在脖子上,还有心思想十五时候的事。韩复渠不是个笨人,作为一方军阀他不会像张自忠那种“笨人”一样先想到国家利益和军人荣誉并愿意为之死战。

后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他跑也没能跑多久。不过要说枪毙的话他挺冤的,他没有张学良那时的运气,不然按丢失的国土面积算韩复渠枪毙一次的话张学良够起码被枪毙四次,可是张学良活着,他死了。


军事新观察


领兵于山东,为实权军政长官,在外敌全面入侵时退让只为保存自身,难道不是罪人?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韩复渠这样的人多了去了。

我这不是在黑西北国民军,而是人就是这样的。

77事变之前,宋哲元也是抗日英雄啊,但是真到了日本人大军压境的时候,宋哲元也就只能一步步退让。

像韩复渠、石友三、宋哲元,虽然结局不同,但是他们的本质就是一样的,那就是军阀,民族大义这东西说起来简单但真的不是谁都有的。

你说张作霖不向日本人妥协,这是事实,但是他心里有民族大义嘛?不一定,他本身是个军阀、土匪,他拒绝日本人是因为日本人想动他的地盘而已,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才是军阀们的关心的地方。

段祺瑞、吴佩孚手握雄兵时不出卖民族利益,下野孑然一身时也坚决抗日,这才算是爱国军阀。

宋哲元也被人说成抗日英雄,确实,他领导了一系列对日作战,但是他最后也是要妥协的,他认为日本人吞不下中国不会全面开战,他认为不断退让就能保持自己“华北王”的身份,当时山东的韩复渠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俩人的背后是南京,是中央军,一边不敢和日本人开战,另一边害怕和日本人硬碰硬中央军进来给自己吞了,如此而已。

韩复渠让出山东这种行为,那就是汉奸无疑,但是他的身死一定是因为他不属于中央军派系。

这些个西北军的老大哥是谁啊?爱国将领冯玉祥啊,在抗日战争中冯玉祥一身全是虚职,因为蒋一直提防他——蒋一开始让他去整合原西北军实力筹备抗日,但是他被原部下宋哲元、韩复渠等人赶了回来,因为这些人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地盘就算是老长官也不能染指,冯玉祥在抗战中各地奔走筹款演讲抗日,但是你说他要在韩复渠那个位置上,你觉得他这个倒戈将军会强到哪里去?

你说汪精卫那样的大汉奸,他若是在27年争权成功,他还会走那条路吗?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类似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