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醫生帶你看肝功能化驗單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每天進行著數以千計的生化反應,除了生產日常所需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物質外,還參與體內的能量與物質代謝,功能非常複查。肝功能檢查的各項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肝損傷時的生化改變,臨床醫生藉助這些客觀指標推斷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態以及可能的病因,為下一步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方向,下面我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些臨床常用的肝功能評價指標。

肝病醫生帶你看肝功能化驗單​血清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即谷丙轉氨酶 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即穀草轉氨酶 AST)是診斷肝膽系統疾病中應用最廣的酶。但是,大家要注意,除了肝臟,轉氨酶在心肌、骨骼肌、腎臟內含量也非常豐富,當這些組織損害或者病變時也會出現轉氨酶的升高,因此我們不能一看見轉氨酶升高就認為是肝臟病變,還須排除其他臟器的損傷。嚴格來說,轉氨酶不屬於肝臟的功能評價指標,它們主要反映肝臟炎症的輕重,即肝臟結構的破壞程度。那麼這種炎症程度如何界定呢?


肝病醫生帶你看肝功能化驗單​一般來說,正常值上限5倍以內為輕度炎症,5~10倍正常值上限為中度炎症,超過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為重度炎症。即便是重度炎症,也並不意味著預後就差,因為肝臟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所以我們不能通過轉氨酶的水平來判斷肝病的嚴重程度。對於一些特定的肝病,我們要關注AST與ALT的比值,如在酒精性肝病中,AST/ALT比值常常>2,如果>3,則要高度懷疑本病。鹼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轉肽酶(γ-GT)明顯升高提示肝內膽汁淤積,因此臨床上我們習慣稱這兩個酶為膽系酶,它升高的幅度也反應出膽汁淤積的程度。膽汁淤積的形成既可以是由於肝外膽道的阻塞,如胰頭癌、膽道結石等;也可以是肝內膽汁淤積,如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藥物性肝炎等。除此之外,ALP和γ-GT升高可見於肝內佔位性病變,特別是在肝惡性腫瘤中,γ-GT升高可以非常明顯,因此,它對於診斷肝癌也是具有一定的價值。

肝病醫生帶你看肝功能化驗單​血清膽紅素血清總膽紅素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黃疸指數,是肝功能檢查中非常重要的指標,它由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構成,直接反應肝細胞損害或膽汁淤積的嚴重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造成膽紅素升高的原因很多,我們可以根血清總膽紅素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黃疸指數,是肝功能檢查中非常重要的指標,它由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構成,直接反應肝細胞損害或膽汁淤積的嚴重程度,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造成膽紅素升高的原因很多,我們可以根據總膽紅素的構成大致判斷黃疸的形成原因。如果總膽紅素中主要為直接膽紅素(比重超過60%),多考慮阻塞性黃疸,提示肝內外膽道梗阻,膽汁排泌不暢;反之,如果總膽紅素中以間接膽紅素為主(比重超過60%),則多為溶血性黃疸,但溶血所致的黃疸不會太高,一般在85mmol/L以下。對於肝細胞性黃疸來說,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在總膽紅素中的佔比差不多,基本上在1:1左右。總體而言,總膽紅素越高,說明肝功能在惡化,膽汁淤積更加嚴重,病情加重,預後不好。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反應肝臟合成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標,正常值為35~55g/L。正常人血漿白蛋白的半衰期為20~26天,由於半衰期較長,對肝臟合成能力的反映具有滯後性,不能立即反映急性肝細胞損害,因此血漿白蛋白不是反映肝臟損害的一個靈敏的指標,往往在肝臟慢性和嚴重損害時才有所反映。白蛋白合成的前體前白蛋白的半衰期僅為1.9天,能夠反映肝臟近期的合成能力,故對於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的診斷價值。正常人血清球蛋白值為20~30g/L,包括α1、α2、β、γ四種。α1球蛋白升高多見於急性細菌性感染和廣泛腫瘤;α2和β球蛋白升高主要見於肝內外膽汁淤積,特別是慢性膽汁淤積伴高脂血症時;γ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升高多見於肝臟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反應以及失代償期的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原時間雖然不在肝功能指標之列,但它確實是反映肝臟合成能力的重要指標,這主要是因為相當一部分凝血因子是在肝內合成。凝血酶原時間的長短與肝細胞損害程度有一定的關係,在嚴重肝病時,特別是爆發性肝功能衰竭時,如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在排除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情況下,提示肝細胞損害嚴重,預後較差。以上這些都是臨床上非常關注的肝功能指標,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指標如膽鹼酯酶、血氨、總膽固醇、膽汁酸等,它們也分別反映了肝臟合成與代謝功能。準確地解讀這些指標,有助於我們進行臨床決策,更好的把握病情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