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血常規化驗單上每個項目都是什麼?(1)——白細胞

現在只要進醫院看病,都先讓患者化驗一下血常規(醫學術語叫做血細胞分析)。網上分析血常規結果的帖子也很多,但是很少提到各個項目為什麼要化驗它們,它們又是怎麼得到結果的。現在由我來分析一下。

血常規化驗單上每個項目都是什麼?(1)——白細胞

血常規化驗單

首先,血常規就是為了取得血液裡的血細胞的相關信息。由於血液裡就是三種血細胞,所以化驗單上分為三塊:白細胞信息(從“白細胞數目”到“嗜鹼性粒細胞數目“),紅細胞信息(從“紅細胞數目”到“紅細胞分佈寬度標準差”),血小板信息(其餘)。

現在說一下白細胞信息(從“白細胞數目”到“嗜鹼性粒細胞數目“)

白細胞數目(WBC)是看1L血液裡有多少個白細胞,白細胞與抗感染有關,當然骨髓造血出現異常也會有改變。化驗方法是把紅細胞和血小板用試劑溶解破壞掉,然後數一數剩下的細胞,可以在顯微鏡下肉眼數,也可以用機器數。機器數就是在管道里流過處理後的血液,每流過一個細胞就會有一個電壓變化(電位差),記下電位變化發生多少次就是流過多少細胞。但是有的病人會在血液裡出現了不成熟的紅細胞,就是骨髓裡新生的紅細胞還沒有把細胞核拋棄掉就進入了血液,這時機器計數就可能把不成熟紅細胞也算作白細胞,所以以前常要肉眼人工分析加以修正,現在的機器已經添加了此功能,會在機器顯示屏上給出一個大致校正的結果(不會出現在化驗單上,只有化驗員在後臺能知道)。

血液裡的白細胞分為五種:中性粒細胞(NE),淋巴細胞(LY),單核細胞(MO),嗜酸粒細胞(EO)和嗜鹼粒細胞(BA)。五種細胞各有功能,而且正常情況下佔有的比例相對穩定。

血常規分析儀出現以前,把五種白細胞分別計數,要靠一種叫做瑞氏染色的技術:把血液在玻璃片上推開,讓血細胞單層平鋪,加上瑞氏染液,染色後,五種白細胞的大小、細胞核的顏色形狀還有細胞質裡面顆粒的大小數量顏色就清楚了,計數100-200白細胞裡各有多少個(如下圖,大個的是中性粒細胞,可以看見細胞質裡有很多顆粒,這就是粒細胞名稱的來源,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同樣)。

血常規化驗單上每個項目都是什麼?(1)——白細胞

現在使用血細胞分析儀,用的染色液是熒光染色液,激光激發出的熒光給出以下信息:體積大小(單核細胞≥三種粒細胞>淋巴細胞),細胞核形狀(三種粒細胞分成幾塊,術語叫分葉,單核細胞是單個核扭曲摺疊,淋巴細胞有一圓核),顆粒複雜程度(嗜鹼粒細胞顆粒大但少,嗜酸粒細胞又大又多,中性粒細胞多但是小,單核細胞又小又少,淋巴細胞沒有顆粒)。由此每個細胞在三維座標體系中都有一個位置,並且最終形成五個細胞團,分別對應五種細胞。儀器分析幾千到幾萬細胞,算出每種細胞佔多少比例,如下圖,上中為二維,下為三維。

血常規化驗單上每個項目都是什麼?(1)——白細胞

血常規化驗單上每個項目都是什麼?(1)——白細胞

血常規化驗單上每個項目都是什麼?(1)——白細胞

由於淋巴細胞各種亞型在細胞體積、細胞核、顆粒三方面都相近,所以血細胞分析儀是不能給出淋巴細胞亞群結果的。

有時候患者拿到短期內連續兩次報告,發現白細胞的數量相差很大,就懷疑是否做錯了。實際上可能不是,因為白細胞數量也是有晝夜節律的,一天內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相差一倍。根據粒細胞群發育階段,人為地分為分裂池、成熟池、貯備池、循環池和邊緣池等。前三池的白細胞都在骨髓裡;進入外周血的成熟白細胞有一半隨血液而循環,稱為循環池,白細胞計數值就是循環池的細胞數; 進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白細胞,粘附於微靜脈血管壁,邊緣池和循環池粒細胞保持動態平衡,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邊緣池和循環池中的粒細胞可一過性地從一方轉向另一方,使白細胞計數顯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動,所以一天內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相差一倍。當受到感染時,機體不能等著骨髓現造白細胞,而是把骨髓貯備池的白細胞釋放入血液起作用,所以白細胞數升高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