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市場變局:固收產品收益率下行 餘額寶僅3.44%

核心提示2018年的資管市場有些不一樣。

2018年的資管市場有些不一樣。

與以往由於季末、月末等因素形成的固收類產品收益率上行不同,今年6月末的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均呈現緩慢下行趨勢。業內人士認為,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後,包括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等在內的資管子行業都面臨轉型。變局之下,以往的市場格局將發生改變,貨幣基金或迎來銀行理財這一強勁對手。

由於月末、季末和半年末三個時點疊加,每年6月末往往成為金融機構最"缺錢"的時刻。這個時間節點,諸如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率水平往往隨著市場資金價格上漲而"水漲船高"。

然而,今年6月末的情況卻有些不同。根據東方財富Choice資訊的統計,從6月中旬開始,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開始持續下行,從6月4日至6月10日的4.82%小幅下行到6月25日至7月1日這一週的4.79%。

最新的統計數據更是顯示,截至7月23日至7月29日這一週,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已跌至4.71%,並創出去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至於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水平,以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為例,其7日年化收益率從今年3月26日的4.2010%一路下行至7月29日的3.4430%。

理財市場變局:固收產品收益率下行 餘額寶僅3.44%

對此,申萬宏源證券分析認為,6月央行貨幣政策延續邊際放鬆,尤其是在公開市場操作方面,央行適當增加了資金投放,在擴大擔保品範圍的基礎上兩度投放了MLF,且未"跟隨"美聯儲上調操作利率。此外,央行還實施了定向降準,支持債轉股與小微企業貸款,這使得6月份市場的流動性整體平穩,跨季資金面雖一度有所抬升但波動有限。

但央行及時且有效的資金投放不是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等固收類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全部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資管新規出臺後,資管市場的變局已然開啟。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未來銀行理財和貨幣基金等固收產品很可能互為對手。

普益標準認為,從流動性溢價的角度看,銀行理財的短期限產品流動性溢價顯著高於長期限產品的流動性溢價,這表明為獲得產品的高流動性,銀行理財客戶願意放棄大部分收益訴求。在此背景下,類貨幣基金理財產品或將成為銀行資管未來重要轉型方向之一。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某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當前環境下,下半年貨幣政策邊際放鬆有望持續,資金利率回調將持續帶動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貨幣基金與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息差收窄,加之銀行理財投資門檻降低,部分資金可能從貨幣基金流向銀行的"類貨基"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