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萧岗菜心成为一种传说

这些年来,很多生物物种逐渐灭绝了。但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珍稀动植物上,而对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消失,却不免显得麻木。比如广州的“萧岗菜心”、“泮塘五秀”等等,不少曾经让人津津乐道的特色食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而一个个“香消玉殒”,进而成为了美好的“传说”。

当萧岗菜心成为一种传说

当年,“萧岗菜心”在广州时非常出名的,并一度成为白天鹅宾馆的“专供产品”。由于萧岗一带土质和水质都很好,而且是露天菜地种植,所以这里的菜心吃来又甜又香又滑,现在市面上很多菜心根本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时至今日,香港很多商贩还在借萧岗菜心的大名招徕生意。前两年,听说还有少量种植,如今,高楼林立的萧岗恐怕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了。

现在,广州老西关一带的酒楼大多仍保留着“泮塘五秀”这道菜,但只不过“徒有其名”罢了。“泮塘五秀”是指旧时广州泮塘(今荔湾湖公园、泮塘路、南岸路、中山八路)一带种植的五种水生植物。它们分别是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早几年,这“五秀”曾经在泮塘对岸大坦沙岛的坦尾地区还有少量种植。如今,恐怕也不知所踪了。

当萧岗菜心成为一种传说

如今,“萧岗菜心”已经成为一种传说。对此,我们已经无力回天。但防止此类“传说”的蔓延,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花都区的炭步芋头曾经是非常出名的,但是,我逛了几家广州的街市,想了解一下炭步芋头的价格行情,但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炭步芋头”这四个字。而且,问到年轻一点的菜贩,他们居然根本不知道“炭步芋头”为何物。“炭步芋头”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记得40年前我入行的时候,“炭步芋头”是与“荔浦芋头”齐名的“名芋”,只是供应量相对比较少。说到“炭步芋头”,还有一段令我难忘的故事。

当萧岗菜心成为一种传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花县县委书记以重金礼聘“点心状元”罗坤师傅(花都人)坐镇“花都宾馆”。不久,他请我们白天鹅饮食部一班人去交流。席 间,有一道用“炭步芋头”烹制的“xo酱银鱼仔清蒸芋头”菜肴,让我们过口难忘。他们将芋头切成丝,上面在铺以银鱼仔与“xo酱”清蒸,“炭步芋头”的粉、嫩、香、滑质地,吸足了银鱼仔与xo酱的惹味,回味无穷。

回到“白天鹅”,我们本想以金华火腿代替银鱼丝,对这道菜进行重新演绎,但试过市面上很多种芋头,怎么也做不出那种风味。于是,我请罗坤师傅帮忙找“炭步芋头”。但他却遗憾地告诉我,实在帮不了我们。因为“炭步芋头”的季节性太强,产量也很低,而且也不能保证每一个芋头都那么“轻(真正的“炭步文岗芋头”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粉、滑、香”。

当萧岗菜心成为一种传说

从此,“炭步芋头”成为我一个不解的“心结”。

这些年,虽然“炭步芋头”还没有成为一种“传说”,但市场上难觅踪迹,显示出其生存状况似乎并不乐观。相反,乐昌张溪的“炮弹芋头”(也称为“火山芋头”)却大行其道,在广州很多餐厅的门前堆得像小山一样。据说,当年台湾人发现了这种芋头后如获至宝。随后,当地便不断扩大种植,并积极推广。同样是品质优良的芋头,与广州一步之遥的“炭步芋头”难道就自甘落后、无动于衷?

因此,在接到“炭步芋头养生论坛”主办方的邀请时,我觉得很有必要出席。

当萧岗菜心成为一种传说

论坛当日,“半岛集团”总裁利永周先生为我们几位嘉宾安排了一顿特别的午餐。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主人家特意上了一道,什么配料也不放的“清蒸炭步芋头”。终于又找回了那种又香、又粉、又滑的感觉。吃在口中,心里感叹,“炭步芋头”本不该如此落寞。

炭步芋头以文岗所产最为著称,这里的气候、土壤、水质与众不同,如何利用好自然资源,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这才是“炭步芋头”的立根之本。只有正本清源,扩大种植才有实质的意义。

当萧岗菜心成为一种传说

从“萧岗菜心”不该消失,到“炭步芋头”不该沉寂。作为城市的规划者与管理者,应该承担起历史的责任。而作为种植者,也要沉得住气,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

这一点,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有一年去日本,我发现鹿儿岛的市中心居然有一片稻田。原来,尽管这里的地价很贵,但这块土地的业主就是不卖,不建房子,而是用来种稻子给自己吃;而在富士山下的千叶县,我发现那里水蜜桃树下的地面上都铺满了锡纸。原来,当地果农希望生长出来的水蜜桃,上下都受到阳光的滋润,用锡纸反射阳光到水蜜桃的底部,这样更能保证其又大又甜又多汁。

想要吃到真正的美味佳肴,我们要学会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