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底褲掉了!

文 / 鑑車哥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和資本的大力推動下,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且這一規模優勢正在加速擴大,為此中國自主品牌也在全球新能源車賽道成功卡位。

新能源車,底褲掉了!

另一方面,基於不搖號、不限行、經濟實惠及鋪天蓋地的宣傳等主客觀因素,大家在買車時總會把新能源車作為優先選項。

然而,眾多事實數據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遠沒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下面,鑑車哥就給大家扒拉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冰與火之歌”。

經濟性並不突出

若你是基於所在城市搖號、限行等客觀限制,不得不購買新能源車(擁有專用號牌且不在限行之列),鑑車哥完全可以理解;

若你是純粹地想為環保做貢獻,這點兒也可以理解;

即使就是為享受那點補貼,鑑車哥還是可以理解。

不過,若只是想圖個經濟實惠,那你怕是要失望了。且不說在安裝充電樁時,你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糟心麻煩事,其用車成本也是一點兒都不輸燃油車。

下面,鑑車哥為大家大致算個賬。

首先,同一級別內,新能源車的售價是要高於燃油車的

如一臺普通的A級家轎,像國產的帝豪、逸動、傳祺GA4等等,基本在10萬以內就可買到。但同樣級別的電動汽車,如艾瑞澤EV、帝豪EV、逸動EV等,售價就要12萬左右。

之前有補貼,國家還可以替消費者分攤這部分成本,不過隨著國家補貼的陸續退出,未來新能源車就難言性價比了。

其次,較於燃油車,新能源車在用車成本上的優勢可忽略不計。

油費VS電費

一般來講A級車油耗平均差不多7L左右,咱們按每升7元計算,每公里大概0.49元。電費的計算就稍顯麻煩。

國網公共充電樁:按照峰谷分時計算電價,高峰期電價(1.0044元/度)、平時(0.6950元/度)、谷時(0.3946元/度)三類,加上0.8元/度的充電服務費,充電價格在1.2 ~ 1.8元/度。

每公里的費用大概是0.3 ~ 0.45元。

商業公共充電樁:電價大約是每度電1.2 ~ 1.5元,加上0.8元/度服務費,最後價格約為2 ~ 2.3元/度。每公里的費用大概是0.5 ~ 0.57元。但是商業充電還可能要停車費用。

所以,綜合算下來,一輛A級燃油車每年的油費大概9800元左右,電動車大概每年6000 —11400元。

在北上廣城市裡,如果你有自己的充電樁停車位,那麼你的電動車的確要比內燃機省錢,前提是有這樣的條件,而這樣條件遠遠高於一輛燃油機帶來的所有費用!

保養方面

燃油車大概5000公里就保養了,保養費用非常便宜,如果只是個小保,換換機油就行,費用為260元。

在保養方面,電動車的確比燃油車低的多,只要去店裡檢查就可以了,檢查分為AB兩種交替檢查,1萬公里一次。A檢查為120元,B檢查為320元。

咱們在算算燃油車基本的每年保養費用是1040元,而電動車每年費用是440元。

所以,在用車經濟性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可謂是半斤對八兩。而且考慮到純電動車在續航上的短板,講真,還是燃油車讓我們更省心。

新能源車,底褲掉了!

巨頭髮力,“中國隊”前程堪憂

因國家限牌、補貼等政策扶持及本土優勢,使得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佔據了先發優勢。

如下圖所示,在中國純電動車、插電混動汽車TOP10榜單上,除寶馬外,清一色的國產品牌。

新能源車,底褲掉了!

這些年的輿論宣傳也給國人造成了一種錯覺,即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賽道,中國品牌正在趕超西方汽車工業。

然而一些數據顯示,自主品牌們只是溫室裡的花朵,或者說正淪為西方巨頭們教育客戶的炮灰。

美國EPA組織一直以能耗作為一輛新能源車的重要指標,並設定了“MPG”值作為考量標準,而在新能源汽車“MPGe”的計算上,“e”代表的是每加侖汽油能行駛的英里數。將“汽油”轉換為了“電”,換算後就變成每“33.7度”電可以行駛多少英里。

電耗值更能準確反應一款車的續航能力。例如兩輛車的電池容量是50kWh,同樣以100km/h的速度行駛,而百公里的電耗差距是一倍,你說哪輛車的技術更好?

然而如下圖,霸佔榜單的基本是寶馬、大眾、本田、現代、日產、特斯拉等巨頭。唯一上榜的中國品牌就是比亞迪,不過與國際巨頭們比起來仍差一大截。

由此亦可見,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技術水平。

新能源車,底褲掉了!

新能源車,底褲掉了!

正因為新能源車的能耗表現尤為關鍵,所以降低電耗同時努力提高電池密度將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核心方向,然而遺憾的是從上半年裡中國市場內出現的新車型來看,我們並沒有看到多少這類技術上的進步,多數車企仍僅是將滿足政策補貼要求的續航里程作為目標。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對不懂的人來說,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好不熱鬧。然而與別人一對比,底褲立馬就露出來了。

如今隨著外資巨頭們的磨刀霍霍,留給自主品牌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新能源車,底褲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