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我也想写基金,但是没有前期基础,没有SCI,好忐忑啊怎么办?好多小伙伴都困扰于此。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写。

可是我没写过啊!不会啊!答:废话!谁没有过第一次啊!

原谅今天麦子的慰问就是这么简单粗暴0.0接下来我们就好好谋划一下,怎样把第一篇SCI搞到手。

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咱能写什么类型的文章?

就算大家都是零基础,每个人起始的处境还是不一样的。有的小伙伴已经有了自己的课题,或者直接从老板那里接到了课题,做了实验;或者在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准备分一杯羹。但有的人连课题都还没有,或者师兄师姐不给分羹。

前者的情况稍好一些,参考一下别人做实验的文章,即论著Original Article),照猫画虎也就写得差不多了。因为课题不管是你自己设计的,还是老板、师兄师姐设计的,你为了透彻地理解它、做好它,肯定已经读过不少相关文献了(你肯定读了的对吧?不要说没读哦!),应当对本实验有相当通透的理解,再加上自己的实验记录、平时跟大家的问题讨论和思考、笔记,整理一下就好了。

后者虽然略显暗淡,但也不要捉急,办法是有的。

综述(Review):这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但操作起来并不简单。SCI上的综述,大多都是牛人所作,对其研究领域做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回顾,一般还是编辑约稿的。但如果你前期读了很多文献,对某个领域有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见解,也不妨一试,可以先给期刊编辑发封邮件,简要介绍下综述内容,问他是否同意投稿。同意的话就可以撸起袖子干了。

信/评论(Letter/Comment):光从平时读文献中获取素材的话,这个类型也可以尝试。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有了一点感想,或者手头有别的数据、读过的其他文章支持/反对该文,就可以整理成一篇文章发表。不过更多见也更容易发的还是反对意见,所以处理不好的话容易得罪人。虽然科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百家争鸣的,但又不得不在意人情社会,全看你的魄力和演技了。

要演戏就要演稳了:客观,就事论事。先简要介绍一下对方的文章,然后直接甩证据,最后讨论尽量语气平实,可以写成“我们得到了怎样怎样的结论,和某教授某文所述不一样,可能有什么什么原因(此时可以直接道出对方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别忘了分析己方因素),建议读者在做出临床决策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之类。

病例报告(Case Report):临床医生也很容易想到这个办法,毕竟手边的素材嘛,一挖一麻袋。但是,大家都是医生,谁没见过几个病例啊?所以要写病例报告的话,必须有亮点,要满足以下3点至少其一:(1)必须是首例报道;(2)必须是罕见的,独特的;(3)能够证明某个专家的假说或者理论。

内容跟病房的大病历差不多,要包括首诊症状,诊断程序、方法,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治疗结果和跟踪随访。但除了报告病例本身,讨论的内容更为重要,包括医生的诊断/鉴别诊断思路和分析、既往文献的回顾等等。听说协和住院医平时的大病历也非常注重这部分,要是遇到符合要求的病例是不是翻译一下就可以投出去了。

NEJM上有个麻省总院病例报告专栏,每周一例,是很好的参考,平时也可以当故事来读一读。

临床实验研究计划(Study Protocol):以上三种类型都反映了你对自己所关注的领域有一定的见解,那么Study Protocol就是你把见解、想法付诸实践的前一步准备了。它是报道即将进行(或者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只需要报道相关研究计划(试验目的、试验方案等详细内容),不需要研究结果。

当然也不必指望高分期刊,肯定高不了,而且这类文章本来也不要求多高分。比如BMC系列,对投Protocol类的稿件有个说明,如果能提供证据证明本方案已通过伦理审查或得到主流基金机构(major funding body)资助,那就不需要同行评审。不过多major才叫major,麦子也不知道,总之见过国内三甲医院的院级资助的Protocol,但也经过了同行评审。这样的基础大概能申请国自然的青年基金吧,当然有本实验的后续报道就更好了。

写作难?找个模子填材料

有了思路,但真的要写了还是会咬笔头。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个模子把自己的材料灌进去。想想要做个大卫头像雕塑,是泥浆灌模简单还是从一块石头雕刻出来简单呢?先瞄准一家期刊,按照该刊的要求去写吧。

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那要选哪家期刊?老板和同组的大伙伴们都是很好的资源,因为你的研究方向肯定和他们有联系的吧。把比较成熟完善的想法和老板说说,请他给你推荐合适的期刊。如果他一定要你自力更生,那不妨把他发过的文章研究一下,他的哪种类型文章都投过哪些杂志,模仿起来。为什么一定要跟在老板屁股后面?——因为老板是你的靠山啊!他投得多的期刊,说不定编辑还能眼熟他的名字。

如果你自己就是开山祖师……就从平时读过的文献里找吧。同样是找一篇和你正策划的那篇同领域、同类型的文章,要是它家期刊的IF你觉得自己还够得着的话,Bingo!

从文章去找期刊有一个好处,因为每家期刊的宗旨、接收文章的类型都各有特色,要是直接找期刊的话你还要先了解各刊的胃口,对于只想发一篇文章的新手来说没什么卵用;倒追的话,这期刊都发过的类似的文章了肯定我这篇也在接收范围里。

还有一个小问题,新手往往不太自信,选择偏低分的期刊,于是就容易掉坑里。其实可以往高分的试试,万一被接收了呢?就算被拒,也许还能收到很有价值的意见。如果非要投不太主流的杂志,万一人家被踢出SCI了岂不是白发?可以用Thomson Reuters网站下的Master Journal List工具(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mjl/)来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期刊名字,以Scientific Reports为例,下拉框中选择Full Journal Title。

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搜出来的对应期刊下,Coverage列表即为收录该刊的数据库,看到Science Citation Index就放心了。

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找到心仪的期刊之后,先上官网把Guide to Authors/For Authors之类的页面熟悉起来,看清要求,从文章内容、文件格式、插图分辨率到cover letter的必备内容等等繁杂又不能忽视。然后看看该刊里同类型的文章,模仿它的结构来组织自己的素材,把素材组织好了其实文章也就差不多了。

模仿着写完之后,你至少已经有一篇成型的文章了,哪怕到时候这家期刊不接收,改投另一家,修改起来也比从零开始写轻松多了。

呃,你说难是指语言?这个只有靠平时多读多积累了。听说现在四六级的作文都不让用老例句了,SCI就更很难说了,培养语感才是王道。而且我们母语非英语的,太依赖例句的话文本重复率一不小心就很高。虽然靠语感也不可必免会用上常见句型,但毕竟是在理解、融通的基础上运用,还是显得自然一些。

有时候写不出来不一定是语言问题,而是故事本身不够充实,没话可说。所以还是多把精力花在内容上吧,靠日常读文献、做实验、写记录、讨论和思考来积累。

写完投出去之前,别忘了请老板和所有署名的共同作者读一遍。正经讲,因为他们署名了,所以要让他们确认文章符合自己的学术利益。虽然其实大家并没有那么耿直,但是对你自己来说,也需要一双fresh eyes来审查校对,万一出丑不要先出到审稿人那里,所以跟你在一条绳上的所有蚂蚱无疑是最佳选择。让老板把握大方向(瞄一眼),有投稿经验的师兄师姐审结构、逻辑、图表、学术语言规范等等,师弟师妹挑拼写、语法错误,就酱。

恭喜你啊,到这里好像就差临门一脚了!不过你还要和守门员大战三百回合,而且守门员还不止一个。这可能比写作还要让人焦心,因为写的时候你至少有事做,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干等。

文章投出去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你以为是临门一脚,其实还在中场徘徊:

我还没有SCI怎么办?第一篇搞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