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一人是罪, 屠萬人是雄這就是白起

殺一人是罪, 屠萬人是雄這就是白起

白起 圖片,來自網絡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白起有名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相信大家對白起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常平之戰坑殺40萬眾人,但是以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力這時有點不可能的 ,那白起真是一個殺人狂嗎

白起生於不祥,出生的時候,秦的國力就已經十分強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國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的大戰略,強將成了秦國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後繼續貫徹商鞅的變法國策,徹底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順應時勢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他征戰無數百戰百勝,常平之戰更是將他推向了人生巔峰。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曆四月至九月間,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戰爭的起因在於趙孝成王的貪婪惹怒了秦國,秦發兵攻打。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一路軍隊攻打併佔領了韓國的緱氏(今河南偃師市南)和綸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懾韓國。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併佔領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的軍隊在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接應上黨的百姓

廉頗善守,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然而沒想到秦國召集百萬青壯,疏通渠道,讓秦國可以直接從水路運糧,其運糧甚至比趙國更快,更暢通。而趙國卻相反,開始並沒想到變成持久戰,開戰不久就糧草匱乏,廉頗拖了兩個月,但農事在即,一直僵持會導致趙國陷入無糧可食的局面。同時將本來善於野戰的趙軍用於防守戰,讓秦軍順利包抄趙國後方,不斷騷擾趙國的糧道,讓趙國雪上加霜,完全失去了主動權,同時由於趙國外交上的失敗(注:魏、韓、楚皆畏秦,齊恨趙曾參與樂毅伐齊,燕國與秦國交好),導致趙國陷於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絕地。

殺一人是罪, 屠萬人是雄這就是白起

來自網絡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九月,因為趙國王的無能,臨陣換將,致使趙國失利。白起把他們堵在了長平戰場,斷了糧道,致使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於是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於是,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軍隊因無主將指揮,剩下的士兵向秦將白起投降。白起說:“趙國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於是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命令秦國軍隊將趙國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簡直把趙國嚇傻了,趙國全國上下一片震驚,於是白起殺神之名流傳了下來

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死傷過半,即雙方傷亡七十五萬左右。此役成為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誠如古人論及東周500年的戰爭時,唯推晉陽、長平兩役,所謂“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漂滷”。

毛澤東:“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殺一人是罪, 屠萬人是雄這就是白起。如果有更專業的看法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