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國寶」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去世,姜昆悼念常寶華惋惜


圖:駱玉笙(1914.8.31—2002.5.5),藝名小彩舞,她在70餘年的京韻大鼓藝術生涯中,研習繼承前輩的藝術成就,博採眾家之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創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開拓了京韻大鼓藝術的新生面,達到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高峰。

圖:她剛剛6個月被送給江湖藝人天津人駱彩武做養女,“小彩舞”這個藝名最初就是這樣得來的。駱玉笙從小就跟著養父母漂泊於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從4歲起她就開始配合養父演出雜耍。常常是駱彩武在變魔術的時候,把駱玉笙變出來,讓她給圍觀的人唱上一段二黃。

圖:艱難的生活摔打出駱玉笙堅強的個性,奠定了她走向藝術高峰的基石。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的夫子廟,漢口的大舞臺,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足跡。1931年,在養父死後,17歲的駱玉笙正式演唱京韻大鼓,自17歲改唱京韻大鼓,1934年拜韓永祿為師,學劉(寶全)派大鼓曲目。


圖:在80年代末以後的駱玉笙,由於年齡的關係,登臺的機會已經不多,演唱也以小段為主,但每每登臺,熱情的觀眾便如趨之若鶩一般,可見駱玉笙三個字對曲藝觀眾的意義之大。2002年5月5日,這位藝術大師因呼吸系統衰竭在天津辭世,享年89歲,她在寂靜中離開親人,離開她熱愛的文藝舞臺和觀眾。

圖:她爐火純青的藝術,在當今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獨佔一席,被中國人民和海外炎黃子孫譽為“國寶”。她演唱的《劍閣聞鈴》,那低迴婉轉的腔調,如泣如訴,使人如醉如痴似的, 當唱到“我的妃子呀……”,那份真摯深厚之感情, 一下子爆發出來,令人迴腸蕩氣。

圖:駱玉笙致力於京韻大鼓藝術的傳播,陸倚琴(1934-)、劉春愛(1949-)二人為其影響力最大的兩位弟子。晚年又收著名電影術表演藝術家王鐵成、京劇演員李夢熊、評戲演員王冠麗、臺灣學生李紅為弟子,以圖把博大精深的曲藝藝術播撒的更加廣闊的空間。


圖:北京、天津、河北、臺灣等地區的文藝工作者和觀眾來到北倉殯儀館,為國寶級藝術大師駱玉笙送行。近500人胸佩白花,在哀樂聲中向駱老深深鞠躬,表達哀思。文藝界知名人士馮驥才、羅揚、劉蘭芳、姜昆、常寶華、蘇文茂、李伯祥、張志寬以及駱玉笙的弟子們出現在弔唁現場。

圖:相聲名家姜昆哽咽著接待了記者的採訪。他說:“駱老是上一個世紀藝術界的奇蹟。因為沒有哪一個人從四歲紅到八十九歲,而且能在藝術上不斷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講,駱玉笙是長青樹和不老松。駱老生前每次見到我,總是鼓勵我多創作和表演新節目,為振興曲藝和吸引青年觀眾做貢獻,我一定記住她的話,多出作品奉獻給親愛的觀眾。”

圖:駱玉笙在臺灣的兩位弟子桂靜文和王友蘭是專程從臺北趕到天津,為老師送別的。 馬三立老人原計劃前往參加駱玉笙的追悼活動,但被醫生勸止了。到場的弔唁者中,一批青少年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是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的學生。她那“細雨輕陰過小窗,閒將筆墨寄疏狂”的恬淡意境和“萬里春光”的豪闊氣勢,將永遠留在大家心中,與喜愛她的觀眾同在,她那“金嗓鼓王”的妙音絕響將長留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