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头襄邑之战,此人不愧为前燕不败战神,来看看他是谁?

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关注人文悟宇!

两晋南北朝(46): 3月19日始写两晋南北朝,见此篇,有兴趣者翻篇前往!

桓温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过了2年也就是356年再次北伐,这一次讨伐的对象是流窜于中原的羌族首领,也就是那个反戈殷浩的姚襄。

姚襄反了殷浩之后,屯兵盱眙,招募流民,一下聚众7万,在桓温第一次北伐之初,遣使投降前燕。

枋头襄邑之战,此人不愧为前燕不败战神,来看看他是谁?

姚襄

当时的洛阳被原冉闵手下将领周成占据。这个周成投降东晋后,又叛,在354年从宛县攻取洛阳,过上了军阀割据的小日子。

姚襄虽然投降前燕,但实际上却是自成一股势力,当时姚家也想进据关中但被苻洪得其先手,所以只能在中原四处游荡,苦于没有进退有据之根据地。

355年,姚襄决定北上,遂进据许昌,356年攻打周成的洛阳。

正好桓温屡次上表,要求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实在熬不过桓温,只能再次诏告桓温,意思是你先搞定了洛阳,咱们再说!

于是,桓温的第二次北伐,直奔姚襄而来。

枋头襄邑之战,此人不愧为前燕不败战神,来看看他是谁?

于是两军交战于伊水(洛河支流),姚襄大败,逃亡洛阳北山,但依然追随姚襄者甚众,约有5千多人,被桓温俘获的许昌和洛阳百姓,无不面北而泣,可见姚襄的领袖魅力,怎么感觉有点像当年的刘备啊!

曾在姚襄手下干过的弘农杨亮认为,姚襄的器宇轩昂,如同孙策,雄才武略,远胜孙策。当然,最后他的结局却比孙策差了许多。

此为桓温的第二次北伐。但洛阳之后也就一孤城,守备士卒也就区区数千人,在365年被慕容恪和慕容垂攻陷,落入前燕之手。

实际上,在那一段时期,中原偏弱,如果东晋倾全力图之,北伐之梦未尝不可实现。

369年,桓温发动了他此生最后一次北伐,兵发前燕。

历来北伐,粮草后勤补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桓温的第一次北伐也因粮草不济而失败。古时的粮草运输通常借助于河道,而北方在秋冬季节河道干涸,无法运输。因此,桓温的谋士郗超给出了两个作战方案:

一:在秋冬季节来临之前,也就是夏季,直捣前燕都城邺城,与之决战,根据当时的军事实力,前燕必败。

二:如第一策过于轻率,则在今年运输粮草,准备充足之后,待来年夏天再战,也必能获胜。

但桓温一不敢直捣邺城,二不想待到来年,仍然坚持徐进图之,当然,他也知道粮草之重要性,所以,派遣袁真攻打谯(安徽亳县)、梁(河南商丘),入荥阳(河南荥阳),希望能够打开石门,把黄河水引进汴渠,以利水运!

但袁真打下了谯梁,未能打开石门。

我们再来看桓温!他一路顺利,于7月到达枋头,距离邺城只有200里,当时邺城慌乱,前燕准备放弃邺城,逃回东北,如果此时桓温急速进军,必能全胜,然桓温持重过头,白白贻误战机,待前燕镇定下来,慕容垂出战,那么一切就不好办了!

枋头襄邑之战,此人不愧为前燕不败战神,来看看他是谁?

慕容垂出兵枋头,与桓温对峙,一方面增兵加强石门防御,另一方面派兵截断桓温粮道。桓温白白在枋头浪费两月,直到9月份,秋冬来临,果然粮草补给不够,只能退兵,而且水路不畅,不得已焚毁兵船,放弃辎重,由陆路撤回,一路上凿井而饮,行700余里。

慕容垂派8000骑兵,悄悄尾随,待几天后,桓温戒备松懈,疲惫不堪之际,急速推进,在襄邑今河南雎县,设下埋伏,掩杀桓温,斩首万级!

枋头襄邑之战,此人不愧为前燕不败战神,来看看他是谁?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又告失败!

慕容垂在他的履历上又添一笔!后面我们还会再次说起他!

枋头襄邑之战,此人不愧为前燕不败战神,来看看他是谁?

点击标题右下方关注人文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