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陈世美“不坏”,被写进了《秦香莲》,是闹了一件误会

陈世美是“负心汉”的代名词,他伴随着传统戏剧《秦香莲》、《铡美案》流传至今。陈世美这个名字历史上果有其人,他被编进戏剧,是闹了一件误会。

历史上陈世美“不坏”,被写进了《秦香莲》,是闹了一件误会

铡美案

简单重温一下陈世美:

宋朝仁宗年间,陈世美家境贫寒,发妻秦香莲不离不弃,对他照顾有加,陈世美苦读了十年,终于一朝得中状元,他隐瞒自己的家室,又被皇上招了驸马。

秦香莲长时间没有陈世美的消息,就带着孩子进京寻找,陈世美为了事情不败露,百般加害秦香莲,直至把她发配到边疆,多亏了包丞相明察秋毫,派展昭救了秦香莲,最后,公堂之上龙头铡铡了陈世美,负心汉数罪并罚,秦香莲沉冤昭雪,包公探案如神大快人心。

历史上的陈世美“本人”:

顺治年间,陈世美考中进士第八名,在贵州当分守道,官居四品,算是一城的行政长官,也因此他的名气在家乡很响亮,曾经的乡亲、同学都来投靠他,在他蹭吃蹭喝,想在他这某个差事。

历史上陈世美“不坏”,被写进了《秦香莲》,是闹了一件误会

秦香莲

对于曾经的同学,陈世美乐于资助,还劝诫他们多多用功,考取功名,为国报效。因此来投靠他的人更多了,实在无暇安排,干脆,大手一挥,责令下人,以后这类乡人,不问原因,全部不接待。

有两个曾经和陈世美一起上京赶考的考生,当时资助给陈世美不少钱物,帮过他不少忙,也在这吃了“闭门羹”,觉得陈世美这个人无情无义。

于是写了小说加以报复,整合了一个背信弃义、抛弃妻子、欺君罔上的故事,其主人公的名字就叫——陈世美。

没想到因为其情节精彩,广为流传。

陈世美其实为官清廉,如果他知道曾经的恩人前来,也会欣然帮忙,可是因为这个"误会",他背负了“负心汉”的骂名。

历史上陈世美“不坏”,被写进了《秦香莲》,是闹了一件误会

包丞相

不为陈世美“平反”

《秦香莲》、《铡美案》流传至今,已经成了艺术,艺术高于生活。这个故事中的戏剧性和教育意义,远大于人物本身,对于历史来说“此陈世美非彼陈世美”,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创作精神,才让这段动人故事流传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