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藕,来看看古诗词文中的藕吧


我国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是经历史检验、很多眼神确认过的好食材。清朝第一部大型官修综合性农书是由鄂尔泰等40多人编写的《钦定授时通考》,其中提到了藕:“气味甘平,无毒,消食解渴,散气生肌;蒸食开味补五脏,实下焦”。

藕在我国种植的历史悠久。汉代《尔雅》中有:“荷……其根藕”,人们对藕已经有了认识和规范。在南北朝时代,藕的种植比较普遍。南北朝鲍令晖写了一首《近代杂歌·青阳歌曲》:“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有关藕的诗词,流传至今的很多,如今读起来都觉得清凉爽口。如宋代李流谦写的《食藕》中有:“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宋代苏辙写的《踏藕》中有:“清泉浴泥滓,粲齿碎冰霜。”明代于慎行写的《赐鲜藕》中有:“冰丝欲断鲛人缕,琼液疑含阆苑霜”等等。


此外,还有宋代杨万里写的《小集食藕极嫩》,写了吃到极嫩的藕——“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宋代苏轼写的《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写了对藕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等等。

宋代王怀隐、陈昭遇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中介绍了“藕羹方”,是能治心脏烦热、止渴除口干、散积血的极有效的方子。“藕薄荷菜豉上以水浓煎。豉汁中作羹。入五味。饱食之。饥即再作食之。”

用藕制作的藕粉,是一种滋补佳品。明代高濂编写的《遵生八笺》中大赞藕粉的好处——“服之,轻身延年”;同时还介绍了制作方法:“取粗者,洗净捣烂,布绞取汁,以密布再滤过,澄去上清水。如汁稠难澄,添水搅即成为粉。”藕粉吃了好处多,做起来却不容易,清代顾仲在《养小录》中说:“每藕二十斤,可成一斤。”也难怪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藕粉非自磨者,信之不真。”


藕可以素炒,可以煲汤,还可以制成藕汁食用。明代虞淳熙写的《中秋西湖社集分韵得齐字一百韵》中有:“牵丝和藕汁,腾馥脍橙齑。”宋代王怀隐、陈昭遇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藕汁的制作和功效:“藕上以蜜一合相和。服之。”“治烦热少睡多渴。”

我国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但还是有少量的物品买卖活动,其中包括藕,这也证明了人们对藕的喜爱,对藕是有需求的。如唐代杜荀鹤写的《送人游吴》中有:“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