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集市溯源」欢口·贺堌集

贺堌集

「丰县集市溯源」欢口·贺堌集

贺堌集位于县城东北40里,欢口镇东南10里许,与沛县的朱王庄相邻,是丰县历史上著名的集市之一。

明《丰县志》对此有所记载。村西北隅有唐代名贤贺知章之墓,贺堌集因此而得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原本是浙江萧山人。唐“安史之乱”之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贺知章的部分后裔千里避乱,流落到苏北,在今丰沛边境的贺庄、贺堌集一带落户定居。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便发展成为独立的村落。

这支贺氏后裔为了固本知源,便在村落的西北隅虚构贺知章之墓,以示纪念。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徐州改称为武宁军,该村即被定名为贺堌集,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

自那时起,贺堌集便日渐兴隆,基建规模不断扩大。

「丰县集市溯源」欢口·贺堌集

先后建成贺堌寺、玄帝庙、观音庙、火神庙、关帝庙、佛祖庙等,这就促成了远近闻名的香火大会。

每年四个古会按阴历三月二十四,四月初四、十四、二十四,千百年来,延续至今。

贺堌集成集之初,先是每旬两个集日。夏历逢五、十为集日。后改为三、六、九日,每旬三集。

再后来又改为隔日集,夏历逢单日为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集市贸易是在不断发展的。

文革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集市曾几度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将集日固定下来,按公历以单日为集。除进行各种经营贸易外,文化生活还相当活跃,经常设场出演古装戏曲。

贺堌村曾先后成立过两三个戏班子,著名演员周万全、阎立品、李正新、张丽君等都在此入班演出过。

解放前的贺堌集,有百余户人家,五百多口人,沿200米长、5米多宽的东西大街的两旁居住。村内的这条主要街道,就是集市贸易的主要场所。

解放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状况不断好转。

1951年后,欢口供销社在此建供销门市部一处,合作商店一处,棉花收购站一处。

1983年,又建银行营业所一处。由于开展多种经营,农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原有的草房向瓦房、楼房发展,原来的东西大街拓宽至8米。

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农民经商和农副产品交易的需要,在村西头又开辟了一条长250米、宽12米的南北大街,新的农贸市场给这里的经营带来了活力,对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市场机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