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桑植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偉大元帥賀龍的故鄉,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萬里長征出發地,也是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據地的中心地。八一南昌起義前後,人口不過十萬的桑植縣,有兩萬多人當紅軍,最後活著回來的不足一個連。命運給這片血染的土地留下三千餘名紅嫂,這些女人唱著悽美的桑植民歌,幾乎定格成一個姿勢——含悲、撫孤、守望,但她們集結成一個打不垮、衝不散的大後方,支援紅軍、養育革命。

三尺裹腳用手來扯斷,把封建枷鎖打得稀巴爛。

快穿上文明鞋,走上革命路,爭平等爭自由,大步向前!

——桑植民歌《女兒歌》

要當紅軍不怕殺,哪怕挖眼又板牙,

樹樹兒砍了樁樁兒在,冬去春來又發芽。

——桑植民歌《要當紅軍不怕殺》

馬桑樹兒搭燈臺,寫封書信與姐帶,郎去當兵姐在家……

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鑰匙不到鎖不開。

——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

餘豔用一年的時間紮根桑植,走訪在世老紅軍、紅軍嫂以及他們的後代,挖掘桑植紅軍嫂感人的故事,最終完成了這部報告文學作品——《守望初心》。書中她刻畫了殷成福、餘芝姑、戴桂香等一批紅軍嫂鮮活的形象。她們是女人,是妻子,是母親,她們送走了丈夫,又送走了兒子,最終只剩下自己。她們把悠長寂寞化作無盡懷念,用痴情堅貞把歲月等老。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守望初心》,餘豔 著,中譯出版社出版

《守望初心》讀者見面會現場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3月21日,餘豔帶著她的《守望初心》走進了我們的“中版好書”系列活動現場,與讀者分享了她聽到的那些動人故事,以及這部報告文學的創作歷程。這部作品中,餘豔刻畫的湘妹子紅軍嫂有信念,能抗天抗地,具有大愛。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餘豔深入光榮院採訪當年的歷史見證人

守望回家的親人 一顆不變的初心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為什麼會定書名為《守望初心》?餘豔介紹說,在桑植採訪殷成福的故事時,自己被深深的打動了。他們一家八口參加紅軍隊伍,最後就剩下了殷成福自己,於是她開始一個人向北追尋紅軍,同時還念念不忘找尋丟失的孫子……餘豔覺得以殷成福為代表的紅軍嫂們雖然非常苦,但她們依然堅守一顆不變的初心。帶著這顆初心,帽子上頂著紅五角星的男人走了,女人們站成了一道守望的風景。

書中描寫殷成福找到紅軍隊伍時,是這樣說的:

殷成福是被一陣嘹亮的軍號聲驚醒的,她一蹦而起:這是紅軍的軍號聲!太熟悉的軍號喲,這就是紅二、六軍團的號聲!她撒開腿就往冒著硝煙的戰場上跑。終於看到打掃戰場的紅軍戰士,終於找到了在押一隊戰俘的隊伍。

從四川經甘肅到陝西徒步八千餘里、歷時幾個月,殷成福才在陝西富平縣叫莊裡鎮的地方找到了紅二、六軍團。準確時間是1936年12月。

當殷成福站定村中央,看到了她日思夜想的軍旗。她奔過去仰望飄飛的紅,久違的莊嚴讓她立刻站直,向軍旗敬禮,再使出全身力氣喊:

“報告:掉隊的紅軍戰士殷成福,歸——隊!”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老年時的殷成福

最大的期盼 就是他們能活著回來

良艮是讓餘豔印象比較深刻的紅軍嫂之一。丈夫跟隨紅軍部隊走後,她自己帶著兩個孩子東躲西藏,在深山裡,既要躲避敵人的追殺,又要躲避豺狼虎豹的打擾,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危險,良艮永遠將眼前的危險一一排除,再預防下一個。

1949年解放,丈夫還鄉,已另娶她人。兩人二十年之久沒有相見,良艮聽他說打仗、說救人、說長征。聽著聽著,她什麼都放下了。丈夫走了,把良艮的兒孫也都帶走了。望著他們的背影,良艮心裡只有一句話:“活著就好,活著回來兒孫才享福。”

屋空了,人孤了,良艮只能喝酒。像從前對影濁酒、流淚淺唱了幾日,慢慢加進來一些寡姐妹,大家就一起喝。她們是想勸良艮想開些,更是想重溫她們共同年輕時的激情歲月,還是羨慕良艮是她們中最幸運的,她的孩子還有個活著的——爹。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包穀地旁的紅二代,她的母親當年曾為紅軍種糧

書裡還有更多紅嫂的感人故事,小編這裡就不再劇透。《守望初心》這部作品的思想性和價值性要求最終落腳在革命的“初心”上、落在“守望初心”上。其實講的就是革命者對革命理想的追求與信仰的堅定性。

正如餘豔所說:她要為這一片血染的土地謳歌,要為這些紅軍嫂謳歌,她想要讓這些平民的英雄詩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今天能和平的生活,追根溯源都是因為那個年代她們的犧牲。

餘豔:擂響中國報告文學2018年第一聲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