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滥用,你可能在成为一头“钱牛”

西医治疗疾病更多的是病名检索,根据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一种现状:病人用药越来越多,病情控制越来越困难。

尤其在慢性疾病上,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在我们接触的病例中就有这样一位患者:

王耀先生,由于年近80,患有心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粘稠慢性疾病,一天用药达到13种!

PS:很多时候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这类糖尿病患者常见疾病是相互伴随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代谢不平衡造成。

  • 西洛他唑片(培达)——治疗心血管疾病
  •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治疗心肌梗塞
  • 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治疗高胆固醇
  • 缬沙坦胶囊(代文)——治疗高血压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胸痛
  • 呋塞米片(速尿)——治疗水肿性疾病、高血压
  • 螺内酯片(安体舒通)——治疗水肿性疾病、高血压
  •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耐信)——治疗肠道疾病
  • 替普瑞酮胶囊(施维舒)——治疗急性胃炎、胃溃疡
  • 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新万爽力)——预防心绞痛发作
  • 甲钴胺分散片(卓和)——抗贫血性药物
  • 氢苯磺酸钙胶囊(昊畅)——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笔芯) 16单位——控制高血糖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笔芯) 12单位——控制高血糖
药物滥用,你可能在成为一头“钱牛”

这是一位78岁老人一天要服用的药物和注射的药量。

在这里我们统计一下:老人每天日常要服用21颗胶囊,注射28单位胰岛素,不包括其他常见疾病(诸如感冒之类)。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每天吃这么多药对身体不会有影响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肯定有!

可检查后的结果呢,还是需要服用同类药物来压制身体疾病。

这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医疗上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我们只能单纯的依靠药物来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就像海洛因和大麻一样,不仅让患者“欲罢不能”,更是一步步“毒害”着我们的身体。

药物滥用,你可能在成为一头“钱牛”

▲过度的药物摄入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病人已经半只脚迈入ICU,一旦脱离药物的依赖就可能直接面对死亡。

我们的医疗对待一些慢性疾病只能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患者能做的也只是不停的花钱吃药,如同一头奶牛一般,不停的吃草挤奶。

最后病情反而越来越难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而在这张巨大的医疗商业网之下,背后获利的永远是制药厂商。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单单一颗小小的降脂药——立普妥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带来的全球销售额就高达107亿美元。

仅仅靠一粒胶囊就带了近700亿元的销售金额。

这是何等的暴利!完全是一座永不枯竭的金矿!

药物滥用,你可能在成为一头“钱牛”

▲庞大的医疗产业

同样的事情在糖尿病治疗中也很常见,全球大约有1亿糖尿病患者使用注射胰岛素。

作为胰岛素大佬诺和诺德,在国内占有八成的市场率,仅2010年诺和锐销售额就已达到35.16亿美元,诺和平的销售额也达到12.27亿美元。

这还不包括他的降糖药物(2015其降糖药物的销售额高达120亿美元)!

我想即使是现在影视圈“阴阳合同”带来的“利润”也远比上这些慢性病药物带来的价值。

但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方式。

一个真正的医生对于病人最应该做的是用药上的减法,而不是一味的加大患者的用药量,强制给患者身体带来负担。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需要服用20多粒药物来控制心脏、血脂、血糖问题。

这种将药当饭吃的治疗形式,只能让患者的身体每天都处于一个抢救式平衡的状态,稍有闪失就可能要了病人的性命,最后又如何能解决他的诉求呢。

药物的滥用是现在医疗体系中常见的问题,尤其在慢性病治疗这一块。

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只能依靠服用药物控制病情,最后药越吃越多,病越来越重。

上文提到的王老先生在我们的帮助下,12天内撤掉8种药物,病人反而从原来的动辄气喘吁吁行走到现在可以健步5000步。

原来28单位的胰岛素也全部拿掉,只用时12天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这就是中医和西医在对待慢性病上的区别:

中医的治疗从人体出发,从症状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的根本。

西医的治疗从病情出发,根据相应的病情提供对应的治疗方案。

上述的病例告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流传至今的中医绝对有其独到之处,中医可以治疗大病;中医不是慢郎中;中医在现代同样大有可为。


药物滥用,你可能在成为一头“钱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