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吵理我
忽必烈為什麼選擇大都,不是因為忽必烈有多麼喜歡這個地方,而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迫使他必須定都於此。
首先,忽必烈是鐵木真的孫子,他想做的是蒙古人的汗,而不是漢族區域的蒙古君主,但問題是他雖然這麼想,形勢卻迫使他只能選擇大都。為什麼?因為他的根據地,在漠南漢地而不是漠北大草原。
正因為忽必烈的根據地在漢地,所以他招募了大批漢人幕僚,譬如元好問、許衡、姚樞這種,也對漢人的治國理念表現出一定的興趣。
但也是這一點,加上忽必烈在漢地勢力的急劇攀升,在蒙古王族內部其實產生了一種對他的懷疑。這懷疑第一便來自當時的蒙古大汗蒙哥。蒙哥曾在關中設立一個督察機構叫做鉤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財賦——實際上這就是針對忽必烈的,隨後這個機構便找出他的許多罪狀,企圖將忽必烈的中原勢力一網打盡。此後,雖然忽必烈親自去見蒙哥,兩人相對泣下,秀了一把情感戲,但蒙哥,實際上已然決定,要把中原這塊肥肉拿捏在自己手裡,絕不能給忽必烈。
隨後,蒙哥便去攻打四川,並最終在釣魚城下被擊斃。
在此時,蒙古人內部便分成了兩大團體,一部分人支持忽必烈,另一部分人則表示反對。在當時的蒙古都城和林,甚至反對忽必烈成了主流,並很快推出一個替代者阿里不哥。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忽必烈立即從元宋戰爭前線撤兵北返,而他與阿里不哥抗爭的根據地,就是當時的燕京,眼下的北京。在北京,忽必烈組成了反對阿里不哥的統一戰線,隨後便在這一波人的支持之下,做了蒙古皇帝。而草原上的蒙古人,則推舉阿里不哥做蒙古大汗。
所以此後兄弟二人的四年內戰,其實是漢化的北京人忽必烈與草原原生態的阿里不哥之間的戰爭。當然,四年之後,後者戰敗,前者便擁有了真正的大汗之位。
但是即便如此,蒙古大汗是需要展開庫裡臺大會推舉產生的,而由於三大汗國的抵制,忽必烈根本就開不成庫裡臺大會,所以的他汗位其實是自封的、不符合蒙古人一貫的認知。
忽必烈在草原上的支持度不高,最終就只能回到燕京,即所謂遷都大都。這個地方,被認為是扼住中原與塞外的咽喉之地,元朝在此,即可南控中原,又可北扼塞外。當元朝初年,蒙古本土的支持度不高之際,忽必烈就可以利用漢人的支持抵禦草原的反對勢力。而到元朝末年,漢人開始反抗之際,忽必烈的後代又可以利用草原的支持苟延殘喘。
而如果定都在傳統的漢人都城,如長安、洛陽、開封、南京這些城市,忽必烈就無法得到必要的支持,更沒有這種兩邊得利的好處。若是定都在草原之上,譬如和林,忽必烈既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也無法獲得中原漢人的支持。
所以最終,忽必烈只能選擇北京。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後分封諸子其中以四個嫡子的封地實力最為強大,從長到幼依次是朮赤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託雷汗國四大汗國。成吉思汗死後其第三子窩闊臺繼成蒙古汗位,由於‘’蒙古幼子繼承製‘’的緣故蒙古王公大臣皆反對窩闊臺繼承汗位,隨後以幼子託雷監國來平衡各方利益!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死後第一次產生分歧。窩闊臺後蒙古汗位轉到託雷一脈;由託雷之子蒙哥繼承汗位,蒙哥汗後託雷之子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為爭奪蒙古汗位致使蒙古四大汗國走向分裂!最終忽必烈在託雷汗國的基礎上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稱帝后蒙古正式分裂,朮赤之子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定都薩萊(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版圖面積包括莫斯科。蒙哥汗時期派遣同母弟旭列兀西征建立伊爾汗國(又稱伊利汗國),面積包括現今西亞的巴格達和德黑蘭;由於旭列兀和蒙哥、阿里不哥、忽必烈同是託雷之子且一母所生,所以伊爾汗國在建國伊始就承認元朝宗主國地位與元朝聯繫最為緊密。公元1314年察合臺汗國從舊都阿力麻裡(今新疆霍城)遷都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實行改革導致分裂。窩闊臺汗國存在時間最短後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蒙古帝國四大汗國是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四大汗國事實上以獨立與成吉思汗時期的四大汗國略有不同。四大汗國直到元成宗時期一致承認元宗主國地位!
所以忽必烈是在託雷汗國(元朝前身)基礎上建立元朝的,北京在託雷汗國版圖之內而莫斯科、巴格達、德黑蘭、撒馬爾罕均不在忽必烈控制之下。試問元世祖怎麼可能把都城建在其它國家呢?
天下神筆
元朝開國忽必烈為什麼選擇建都大都?石頭君覺得忽必烈這樣做應該是從方便治理、權力基礎和他對元朝這個國家的設計這幾個角度來考慮的。
忽必烈為什麼建立元朝?
石頭君在很多回答裡都提到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和之前的蒙古帝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蒙古帝國是一個橫跨歐亞的草原帝國,而元朝則是一個立足於今天中國領土的中原王朝。而忽必烈這樣做,也是有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忽必烈不這樣做自己就無法成為大汗。因為忽必烈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但蒙哥卻並不是只有忽必烈一個弟弟。蒙哥死後,本來按照蒙古傳統,託雷的幼子阿里不哥已經基本確定要繼任蒙古大汗了。但忽必烈卻不甘居人下,自行中斷滅亡南宋的軍事行動,率領漢地的大軍回到蒙古本部附近,並自行宣佈擔任蒙古大汗。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內戰形勢)
但忽必烈的這個汗位卻沒有得到其它蒙古汗國的承認,這些汗國的代表反而在幾個月之後在蒙古本部哈拉和林公推阿里不哥為大汗。所以忽必烈要想上位,就必需同時和其它幾個蒙古汗國也決裂。而忽必烈也正是這樣做的,他和阿里不哥打了四年內戰,最終戰勝了阿里不哥,並將其囚死。他雖然勝利,但其它幾個蒙古汗國中,除了之前不久由他的弟弟旭烈兀建立的伊兒汗國認可他的大汗地位之外,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卻都拒不接受他為蒙古大汗。
為穩固統治的必然選擇
因此此時蒙古帝國事實上已經解體,忽必烈對其它的蒙古大汗甚至連名義上的領導力都沒有了。而且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主要也並不是依靠在蒙古本部的實力,而是自己在多年南征南宋和大理的過程中,在漢地所積累的實力。所以其實他在蒙古地區的權力基礎始終不太穩固,而漢地卻是他的根據地。
(元大都 )
所以忽必烈要想維持自己穩定的統治,就必需要把統治中心設在漢地,但同時他也不可能遠離蒙古核心區域,因為如果遠離,蒙古本部就還會有人造反,而如果遠離蒙古核心區域,他也會喪失騎兵方面的軍事優勢。所以在這些因素的綜合考慮之下,大都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忽必烈登基之後,蒙古帝國分裂,元朝和其它幾大汗國就基本形成了上圖裡的形勢 )
因為大都雖然是漢地,卻已經被北方少數民族統治了幾百年。而且110多年前,這裡就成為了金朝的中都,已經有過作為大帝國首都的經歷。而且大都所處的位置,基本上就是草原民族傳統領地和漢地的交界點,因此雖然是漢地,卻並未遠離草原,對統治草原和漢地都具有便利性。所以在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地利條件下,忽必烈定都大都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桃花石雜談
首先,莫斯科、德黑蘭都不歸忽必烈管,那是四大汗國的地盤兒。莫斯科的金帳汗國那是和忽必烈有仇的。伊爾汗國的創始人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弟弟(他們一母同父兄弟四人: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他支持忽必烈。
其次,元朝具體管理地區問題。這個源於蒙古帝國的分裂,蒙古帝國之所以分裂,一切源於蒙哥死後的最高權力擁有者是誰。1260年,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在大哥蒙哥死後不久,在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的支持下,繼承了蒙古大汗之位。忽必烈則在伊爾汗國的支持下繼承了蒙古大汗的位置。雙方開打內戰,到了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大汗的核心統治地區也就只是原西夏和金國的地區,我們可以稱其為“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地區”簡稱“漢化地區”。
再次,忽必烈受漢化影響較深。1241年,16歲的忽必烈開始系統學習漢文化。先是趙璧(1220年-1276年,山西懷仁人)授命教授他《大學衍義》,其後原金國狀元王鶚(1190-1273年,山東菏澤人)也開始為忽必烈講授漢文化。之後,當時還叫“子聰和尚”的劉秉忠又推薦張文謙來教授忽必烈漢文化。
1251年,蒙哥大汗授命忽必烈管理漠南、北京事務。之後,蒙哥先後將河南、陝西、雲南等地封給忽必烈。因此,忽必烈直接管轄地區就是原西夏、金國的地牌兒。
1264年,忽必烈聽從劉秉忠的建議,決定在金中都的遺址上新建都城。但劉秉忠率領學生郭守敬、趙秉溫等經過考察後,拋棄了原來的主張,決定放棄在遺址上興建,改在以金中都東北方的大寧宮為中心的地方新建都城。
大都於1266年開始興建、1267年正式興建,1272年完工、1273年宮殿完工,1274年北京第一次成為“統一中國”的首都。與此同時,忽必烈又聽從劉秉忠建議改國號為“大元蒙古”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
所以說,元朝從1270年正式出現後,他就是中國政權,而與蒙古帝國無關了。四大汗國也和元朝關係不大,直到忽必烈死後,四大汗國才承認元朝是宗主國,但不久四大汗國先後或滅亡或被人替代。
坐古談今
元以前,中原王朝的傳統北界是陰山至燕山的長城一線,對長城之北或稱漠北地區缺乏興趣。燕京在中原王朝的眼裡就是"一牆之外,逼近大虜","不教胡馬渡陰山"就是抵禦北患的最低線。
而對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則不一樣,踏破長城,南下中原是他們千百年來的夢想,蒙古帝國實現這一夢想後,燕山至陰山一線己不是南部屏障,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疆域空前遼 闊,燕京在他們眼裡就是"面平陸,負重山,南通江淮,北連溯漠的財貨駢集"之地,換句話講就是,選擇定都漠北就不能"南通江淮",而選擇關中、洛陽、南京則很難"北連溯漠"。
說白了,漠北就是蒙元的故地,蒙古人的大後方,一旦天下有變,可以捲起財物,一溜煙兒遁回老家。以至於當朱元璋把元順帝趕回漠北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成為後來明朝定都北京的初衷。明人認為"以燕京而視中原,居高負險,有建瓴之勢","形勝甲天下,層山帶河,有金湯之固,誠萬古帝王之都"。滿清政府亦如此。因此,都城於燕京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不二的選擇。
手機用戶4142248477七王
這個問題太簡單,忽必烈的元帝國和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蒙古帝國疆域廣闊,元帝國實際疆域也就今天中國全境加一些周邊領土。蒙古帝國文化主要是遊牧文化,而元帝國其實已經尊崇了漢文化,例如蒙古帝國元首叫大汗,而忽必烈稱皇帝。兩大帝國的官制和禮儀也有很大不同。所以,中國古代各朝歷史,將元帝國看做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包括進二十四史內。元帝國雖然是蒙古帝國皇室建立,脫胎於蒙古帝國,但其實更類似於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這種感覺。元帝國建立後由於忽必烈推行漢文化,蒙古帝國的其他幾大汗國認為忽必烈背叛了蒙古,所以已經不再承認忽必烈的大汗之位,蒙古帝國實際已經解體,所以其他國家城市和忽必烈沒任何關係。
媒體新幹線
因為蒙族唯一的目標是統一中華,其它汗國都是去搶土地,是他們無法做大蒙古國可汗的賞賜,蒙族目標只有中華宗主國金和宋,忽必烈大帝遷都大都就是要成中華正統,但其它汗國不認同分裂了,有一個要說明的是大元仍然叫大蒙古國是並稱的,除中華大元不可能在別的地方建都的😊
龍天一馬
忽必烈受漢文化影響頗深,重用漢臣,實行漢制。建都北京主要因為當時燕京地區跟北方遊牧民族接壤。在元以前漢唐宋不建都燕京地區也是因為不斷有北方遊牧民族騷擾燕京。忽必烈定大都於北京應該是考慮南北統一及管理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