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互联,激发空间的社交功能

仲量联行4月发布的《中国12强:全球格局下的中国城市》报告中,首次加入了城市“未来竞争力”系列评估指标,即一个城市在面对新趋势时,是否具备迎接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城市是有机发展的活力生命体。聚焦人口结构改变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所带来的需求侧的变化,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并实现社会功能结构、城市历史文化、市民精神情感等软件的延伸与更新,实现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对人才和产业聚集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是驱动城市自我生长的真正源动力。”——仲量联行战略顾问部中国区暨华东区总监徐岱雄

仲量联行在城市规划的功能研究过程中始终秉承“活力·互动”这一宗旨,即赋予空间和建筑更多的社交功能,让建筑与周边功能产生更深刻与直接的互动联系。

例如在仲量联行助力成都市政府打造的天府绿道项目中,基于周边资源布局分析和消费者行为研究,探索在新产品和经济形态的植入,从而赋予天府绿道更为多元及独特的产业生态链条,改变了传统绿道面向对象仅为运动爱好者或散步人群的局限。

深度互联,激发空间的社交功能

“融合不是单纯的物理叠加,而是从大到小每一个场景的真正应用和体现。绿道不仅需要承载慢行系统和绿色交通的功能,更要串联起各种都市第三产业功能。”——仲量联行成都分公司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

在参与上海浦东滨江新民洋地区整体定位及价值研判时,充分考虑其作为陆家嘴金融区外溢产业的最佳承接地,以及拥有众多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的特色,仲量联行提出以“滨江步道3.0——一条有生命会互动的道路”为核心纽带,导入多元化产业要素,融合城市生活、工作、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的规划建议,推动未来滨江绿带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融合,在空间利用、功能互动、社交体验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同样在参与上海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徐家汇体育中心项目整体改造中,仲量联行从功能设施和有效客群的维度切入,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核心提升策略:以更专业的场馆承接多方赛事、以更全面的设施服务全民体育、以更“体育”的模式转变收入结构、以更开放的态度展现体育文化。改造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改造,更重点关注软性实力维度的功能升级,符合未来体育相关人群的核心诉求。

深度互联,激发空间的社交功能

在盘活城市核心工业用地时,我们依然考虑到了其历史文化传承需求和与周围空间深度互联的必要。

“地处城市核心的工业用地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遗留,如何在盘活过程中既能够满足用途及功能的变更,同时又将上述历史文化进行保留、且与新建建筑进行有机的融合,通常是政府、原业主与当地居民共同的诉求。在参与深圳原金威啤酒厂城市更新项目中,我们采用了‘修旧如旧,旧中出新’的定位策略,即在不改变原建筑形态的基础上,采取外立面改造的方式使其成为项目对外展示的亮点;同时,建议引入创新的特色酒店、展示空间、生态餐饮等业态,使其功能与更新后的项目融为一体,并满足未来区域的配套需求。”——仲量联行华南区战略顾问部总监翟琳璟

在赋予城市公共设施更多的社交功能的技术层面,把握前瞻科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确立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从奥运前我们参与奥林匹克中心区产业及功能定位,到北京金融街、CBD与北京绿化隔离带建设,并做为丰台区政府顾问,借鉴国际城市发展经验为北京南城发展规划提出专业建议,我们深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前瞻科技蓬勃发展。展望未来,科技将更为深度地影响和颠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把握住科技这一时代的脉搏,城市发展方能蒸蒸日上。”——

仲量联行战略顾问部中国区暨华北区总监张艺艺

深度互联,激发空间的社交功能

“创新驱动已成为当今全球各大城市发展的核心命题。科技创新重新回归城市中心区,科技、制度、管理、业态、文化、商业模式等的创新,不仅推动着城市产业和经济的转型迭代,也引领了城市空间和内容的更新升级。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创新不再局限于是硅谷IT巨头们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商业模式等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开始对传统产业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工作形式、消费体验的要求的提升,将推动城市空间持续更新迭代。”——

仲量联行战略顾问部中国区暨华东区总监徐岱雄

仲量联行中国区战略顾问部深耕城市发展研究,引领行业升级与持续创新,长期为各地政府与相关企业提供“区域-产业-土地-开发-运营”的一站式系统咨询服务,并建立多个城市研究领域的专业细分团队,以前瞻视野与产业深刻理解指导专业、高效的定制化服务,助力城市运营者的战略决策与项目实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