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但王凤雅小朋友却从未拥有过她的快乐童年……

她的生命终结后,舆论将她的家人推上了风口浪尖,“诈捐”,“用女儿筹钱给儿子治病”,“善款没有全花在治疗上”,“虐待女儿”,“王凤雅不治去世”,种种传言经过网络发酵,演变成一场罗生门。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故事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去讨论谁对谁错,公众的反应是否合理,在这场风暴里没有任何赢家。

从王凤雅小朋友的命运中,却可以看到许多受制于现实的无奈,令人唏嘘。

3岁的王凤雅患上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恶性肿瘤,这是生存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如果在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得到治疗,治愈的概率极大。

而她出生在农村,母亲杨美芹是家里主要收入来源,父亲智力有缺陷,儿子患有兔唇,全家年收入不足两万元。

事件的经过,无不受限于贫穷所带来的“认知格局”。

在农村的认知里,得癌就代表着治不好。

农村的医疗条件,也无法使王凤雅的情况得到及时诊断。

并非只是简单的没钱看病,才导致的结局。

实际上王凤雅家属,通过网络互助平台水滴筹,筹得了善款35689元。“诈捐”最早也是从这里蔓延开来,最后证实并非谣传的15万,也并没有拿去给儿子治疗兔唇。

一个连自己命运都无法掌控的农村母亲,注定了3岁眼癌女儿的悲剧。贫穷所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王凤雅母女

随手去搜索一下相关报道,就知道现实有多揪心。

我们无法再为王凤雅改写命运,但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掌管自己的命运,避免悲剧发生的可能性,是更紧迫的一件事。

在可承受范围内,为自己和家人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你就不会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将最重要的亲人置于风险暴露中。

但小贝发现有个现象,许多人没有买重疾险,而是参加了一些网络互助计划。因为每次小贝在后台值班的时候,经常就有粉丝问,XX平台,只要交9块钱就能保30万重疾,是骗人的吗?

9块钱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便宜,就算是我们精挑细选过的性价比之王的保险,随随便便也要上千元。

这样的一类产品的原型叫做相互保险,近几年一阵风吹到了国内,借着互联网创新潮流,出现了一些互助平台,恰好王凤雅事件中提到的水滴筹,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以外,还有几个比较大的平台,如轻松筹、e互助等等,上面都有这一类互助计划产品,普通人也搞不清楚里面的分别。

小贝觉得很有必要给大家深扒一下,但不打算给你贴上一大堆术语分析,其实讲个故事,聪明的你就全明白了。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力哥开了一家酒吧,雇了小贝和小钱等10人,专门待在后厨里洗杯子。

经常一不小心,就把杯子打碎了。

于是,力哥就说了,打碎一个扣工资100块。

每个月平均下来,总会有大概1个杯子壮烈牺牲。至于是谁干的呢,反正就这10个人,风水轮流转,十分之一的可能性,会落到自己头上。

扣工资扣的心疼,小贝就提议了,要不这样,每个人每个月拿10块钱出来,放到一起,打碎杯子扣工资,就从这里面出。

大家一想,与其胆战心惊的,一扣就扣100块,还不如交10块钱,就不怕打碎杯子了。划算,就这么干。

小贝拿来一个小铁盒,大家把钱放进去。这钱等于是大家的共同财产,每个人都有份参与,所以特别积极。并且平时洗杯子时,会互相提醒小心,少打碎一个杯子,等于赚了呢。

这个就是相互保险,10块钱就是保费,100块钱就是保额,小铁盒就是保险公司。只要你交了钱,打碎了杯子,小铁盒就会赔给你100块交罚款。每个参加的人,都是小铁盒的一份子,对小铁盒里的钱有发言权。

不久,因为业务扩张,人手不够,力哥又新招了几个人洗杯子。新人们也觉得这个方法好,加入了“10元小铁盒套餐”,但是玩不下去了,为啥呢?

新来的这几个家伙,简直就是辣手催杯,打碎杯子的数量直线上升,小铁盒很快就破产了。

下班后,小贝就和大伙商量,以后应该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提了很多意见。

比如,新手多交一点钱;

或者按每个人的洗杯子水平,水平差多交钱,水平高少交钱;

再或者,对于那些人品比较差,买了“保险”后就随意地干活的人,就不带他玩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这里面太麻烦了。水平什么标准衡量?你说他是故意还是不故意?到底交多少钱能刚好平衡?……

反正小贝不想管,其他人也不想操这个心,就……算了?

还是小钱眼光好,看到里面的商机,决定接管小铁盒。小钱脑子里迅速一盘算,如果花点钱请数学高手帮我算一算成本,请管理高手帮我评估带哪些人玩,再请理财高手让钱生钱,只要我收的钱比支出多,不就可以躺着赚钱啦?

但是这样一套下来,小钱要收每个人50元。好处是我们啥也不用操心,认准小钱就可以了。钱放进小铁盒,小钱拿去干啥是他的事情,只要我打碎杯子,他赔钱就行。没花完,小钱就赚了。花完了,就该他自己掏腰包,和我们无关。

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保险,保费里面含有许多成本,所以变贵了。买保险的人只是保险公司的客户,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没有发言权。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故事讲完了。

我们再回到真实世界中,看看相互保险的实际情况。

相互保险,在国外曾一度占据半壁江山。单从保费上来讲,它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但它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前提条件。

需要有契约精神,互相信任共同维系,不至破产。这就使得一些有特定需求的团体更容易实现。

比如世界上历史悠久的保赔协会,船东向它支付保险金,它提供海上保险责任。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保赔协会

19世纪成立以来,在多年的经营下,它成为了最受人尊重,航运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航运业90%的船队提供保障。

这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力。历史上,破产的相互保险公司也不少。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相互保险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规模,世界规模前10的保险公司,有6家是相互保险机构。

不过,这种形式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监管方面还未完善,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从这些成熟国家的发展经验看,相互保险未来在国内能有非常大的空间。

但目前国内诞生的网络互助平台,如轻松筹、水滴筹、e互助、爱心筹、为民筹等平台,离真正的相互保险还相差甚远。这些平台,只不过长得像相互保险,本质上和众筹捐款没什么区别。它们自己也并不以保险自居,而是更偏向公益的性质。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一人患病,众人均摊。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新瓶装旧酒。借着互联网,模仿保险最初的样子。

我们把9块钱放到小铁盒里,如果用完了,大家再继续往里放钱。由于去掉了许多成本,只留下了最核心的保障功能,费用可以很便宜,这样就可以惠及那些买不起保险的穷人。

而且互联网可以迅速聚集众多投保人,很容易就能达到小铁盒的初始运作要求,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本意是美好的,可惜现实是残酷的。

9块钱花完了,小铁盒会提醒你继续追加保费,虽然钱不多,但总感觉在“损失”,容易引起人心理上的排斥。

如果退出的人多了,追加保费会越来越频繁,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钱也会越来越多。一直在付钱,却不知道自己到时候能不能用上,又会进一步促使一些人退出,加剧这个循环……

对于真正想要获得保障,只是因为贪图便宜,而选择网络互助的人来说,不确定性就太大了。

我们买保险是为了锁定未来的风险。而这些平台保费成本多少是个未知数,一旦账户里的余额扣完,就会让你追加资金,否则互助资格就失效了。

更重要的是,是不是一定能保证你患病时,能拿到这笔钱呢?非也。

这点不仅没有明文写进互助协议里,相反,这些平台明文指出是不保证的。

例如轻松筹的产品条款里,有这样一条。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也就是说,这份保障本身就是不确定的。

你敢把风险全部指望在这样的产品上?

且不说那些打着“网络互助”旗号,存心骗钱的,即使是真正在用心经营的平台,在当下的初级阶段,也无法避免硬伤。

没有市场监管、风控不到位,在网络互助兴起的近几年里,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平台破产倒闭。

而最令人堪忧的是道德风险,诈捐、抽成、私吞、挪用等等这些负面事件时有爆出。

这是网络互助平台,回避不了的“天然缺陷”

对信息的审核,对善款的追踪,都需要投入人力和时间成本,对平台而言,无疑又加重了经营成本,这就成为了一个悖论:

要想费用低,平台就得低成本运营,给用户的保障就存在着兑付风险。要降低风险,势必又会增加成本,导致费用上升。

有这样一个硬伤存在,以中国人的尿性,会不会变成诈骗的温床,最后沦落成旁氏骗局?请原谅小贝的这种悲观态度和恶意揣测。

在王凤雅事件后,公众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结果并不乐观。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而保险行业,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全世界的国家都把保险视为命根。因为它是人类社会里,金融系统的最后底线,我们的保监会,连嗅到一丝危险的苗头,都会神经紧张。

你拿网络互助去代替保险公司的重疾险,那真是天真到愚蠢了!

如果你没有穷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请正儿八经买一份重疾险。

那网络互助就没有一点价值了吗?也不是。

如果已经买好了重疾险,纯属为了公益,即使爱心有被滥用的可能性,也不改初心。相信多少总有机会,可以帮到真正需要的人,可以买。

我们敬重所有的善意!

无论是这些已经破产倒闭的,或是正在探索中挣扎的网络互助平台;

还是那些即使受到伤害,也愿意继续伸出援手的人。

愿我们继续前行。

交9块钱就能保30万,是真的吗?

让悲剧少一些,请随手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