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说话晚是语言障碍吗?父母该怎么做?

201866發


上面这张表,展现的是0-3岁宝宝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宝宝没有“达标”,家长也不要着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发育的节奏,说话晚一点也属于正常。

但是,我们也不能轻信“贵人语迟”这样的客套话,还是需要学会区分什么情况可以继续观察,什么情况必须带宝宝看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宝宝出现下面这两种情况,家长就要重视起来,及早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做进一步地评估及干预。

1、不能用身体语言交流(12个月以后)

宝宝无法通过身体动作、眼神等方式去表达需求,或和我们做简单地交流。

2、不能执行简单的指令(18-24个月)

宝宝不能准确理解大人说话的意思。比如,你和孩子说:“宝宝,帮妈妈拿一下水杯”,他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或者不理会你。

如果就医后,医生认为宝宝语言发育出现问题,那么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宝宝进行干预。

当然,不管宝宝是否语言发育有问题。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帮助和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

1、多和宝宝说话

想让宝宝爱说话,家长首先要变成“话痨”。

这里说的“话痨”,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而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和宝宝介绍遇到的每一个事物,确保足够的词汇和信息输入量,并且最好用完整的句子和语法描述出相关行为或场景。

2、积极正确地回应

从宝宝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简单音节开始,家长就要做好随时回应他们的准备——这种回应,可以是语言加夸张的表情,也可以是模仿宝宝的发音。

一唱一和,宝宝对有人能“理解”和“回应”自己,会感到非常开心,这也会激励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3、明知故问

很多家长已经成为宝宝的“高级翻译”,例如宝宝用小手朝门口一指,就知道宝宝是想出去玩了;宝宝哼哼唧唧,就是想喝奶了。

但是,往往家里有这样的高级翻译,宝宝语言表达都会比较迟缓——因为他不需要说,就能顺利达到目的。

因此,家长有时不妨“故意曲解”宝宝的想法,比如宝宝哼哼唧唧想喝奶,家长可以故意问,“你是想要玩小熊吗?”观察宝宝会想出什么办法向你表示他的需求,随后,再假装恍然大悟的样子,给宝宝喂奶。

4、创造环境

语言是通过反复沟通、交流习得的。

除了家庭环境,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不同的交流和活动机会,让孩子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


崔玉涛育学园


不是语言障碍。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说话早,有的说话晚。但是,语言能力也可以通过我们后天的培养而提升的。我们都知道听说读写,其实这四个字里,就隐含了孩子培养孩子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秘诀,那就是听,如果其它几个能力是蓄水池的话,听就是水源。只有水源充足,其它蓄水池里面才会有水。这些能力都是现有输入,才有输出。


所以,想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能说会道,表达清晰。就让孩子从小开始能听到丰富多彩的语言。说话是一种模仿能力,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说了。那丰富多彩的语言又来自哪里呢,父母需要做什么呢?

日常生活里多和宝宝进行面对面交流

交流是词汇生长的花园,句子是由词汇组成的,因此,妈妈应该从小就和宝宝多交流,重要的不是他能不能听懂,而是他能是否能听到。我们把词汇放到有意义的句子里,说给孩子听,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有极大的好处。我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家里的人都喜欢跟他说话,我也是,从来没把他当成一个小宝宝,就像对着一个朋友一样,正常的交流,跟他分享我工作中,生活中的乐趣与烦恼,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自问自答,就是给他听的。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坚持下来,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要比同龄孩子好。在两岁的时候已经可以说整句的话了,等到三四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和我进行很多交流,可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每天睡前读故事给孩子听

我们跟孩子的日常交流,词汇毕竟是有限的,不会涉及到很多生僻词。有时候也很难做到语言优美。可正是绘本具备的。根据孩子的特点专门给孩子的书,有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了作者的精雕细琢。我们要做的就是读给孩子听。从孩子一岁开始我就买书给他玩,因为聚少离多,读的很少。从三岁开始,我们自己带孩子,我每天读故事给他听,一直坚持到现在。他现在跟我们的交流经常会冒出一些成语,谚语,也会用比喻,拟人这些修辞手法,其实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他就是会说,表达正确,为什么呢,因为他听过。自然而然就会用了。


所以,站在一个妈妈的角度,而且也算是过来人,强烈建议您在日常生活里跟孩子一起做这两件事儿,一定会对宝贝的语言能力有好处。


小晗晗爱阅读


每个宝宝的发育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妈妈们不必太过精细对比,徒增心理压力,要相信我们的宝宝都是语言天才。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研究证明,智力发展首先是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纪录思维成果的工具。

始于胎儿时期

科学家通过宝宝吮吸频率的大小测量宝宝对某一种声音是否有偏好,实验证明出生2天的宝宝就能分辨母语与陌生语言,他们更喜欢听自己的母语胜过其他语言;宝宝的哭声里也带有明显的母语韵律,法国的宝宝以法语由低到高的方式哭,德国的宝宝以德语从高到低的方式哭,全世界的宝宝都以自己的母语方式在哭;另外,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听到妈妈说话,心跳就会加快,对陌生人的声音就没有这样的反应。以上的研究表明,婴儿语言学习始于胎儿时期

怀孕的妈妈们是不是感到很振奋,马上开始给宝宝讲故事、放音频了?NO!在你怀孕的前半段,你的宝宝多半只想要不受打扰,他每秒要产生8千个神经细胞,他很忙啊,而且他的耳朵甚至还没有连接到大脑可以让他感知声音的区域。但是怀孕的后半程,开始你的语音胎教吧,跟你的宝宝聊聊天、讲讲故事,让宝宝充分地吸收自己语言当中不同的音节变化和韵律特征,这样的一个胎教过程有助于宝宝将来的语言发展。胎教的时候给宝宝听不同频率的音乐,这种音高感知的起伏对宝宝的语言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出生后的语言学习历程

华盛顿大学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所副主任、言语听觉学教授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认为,0-7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她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是语言天才,直到7岁后,语言学习的效率开始急剧下降。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17岁后,语言的学习效率变得很低,基本失去了第二语言学习的天赋,大多数人基本要靠努力了。

新生儿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了解他眼中的世界。他会听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观察你的脸,看你的嘴巴是如何运动的,从中获取语言信息,从音调高低背后感知情绪。你可以面对他做一些夸张的脸部动作——学会像你一样运动嘴巴是宝宝咿呀学语的前兆;给宝宝唱韵律感强的歌,让他逐渐习惯词汇的模式和声音;轻声细语地跟宝宝说话,把正在做的事和看到的景物介绍给他,让跟宝宝说话成为习惯。

2~3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会对你笑,甚至发出咯咯的笑声,那是宝宝与你进行的简单对话,是他表现情绪的新方式。你可以指着宝宝身体部位,用儿歌的形式说出名称,甚至可以把宝宝的手放到那个身体部位,让他参与进来。

4个月

这时的宝宝会在玩耍时发出一些语音,他不仅会在意你说话的方式,还会开始关注如何发音以及词语和句子的组织方式,他们开始牙牙学语。每天多跟宝宝说话,以此来鼓励他,并且可以根据宝宝发出的单音节,来教他说含有这个音的简单词语,例如:ba和爸爸。

5~6个月

这时宝宝能够发出辅音,尝试把听到的声音对应起来。当你喊出他的名字,他就会有所察觉,甚至会做出反应并且扭头转向你。宝宝非常喜欢重复玩简单的语言和动作类游戏,可以跟他做鬼脸、伸舌头或者躲起来突然出现,然后对他笑,他会读懂你的信号和你一起笑。也可以对着玩具说话做角色扮演,宝宝会看得出神。

6-7个月

宝宝牙牙学语,可以发出元音和辅音的简单组合。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积极的模仿说话,在这之前他一整天都只是重复一个音,但现在他会试着跟随你的引导发出更多的声音。他不仅能与你交谈,还能反射你的情绪。试着教宝宝一些简单的音节和词语,可以更好的引导语言发育。

8-12个月

前几个月的叽叽咕咕已经被现在比较清晰的发音取代,除了单音节,甚至还可以发出双音节了,比如喊出baba或mama。10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理解语调,他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开始对简单的语言命令有反应,可以试着向宝宝发出请求,让他配合你完成小任务,比如“给我一个吻”、“拿下那个玩具”,互动得越多,越是能够激发他的交流欲望。

12~18个月

这段时间称为“回音期”,因为这时宝宝的说话方式还是主要以模仿为主。如:你几岁?孩子也会重复:你几岁。这个时期家长应该让宝宝多听、反复听故事,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词汇库。

18~24个月

这段时间称为“称呼期”,也是宝宝词汇的爆发期。这个时期的宝宝知道物品各有名称,会把名称和相应的物品联系在一起。家长可以告之宝宝物品名称,然后提问:“这是什么?”此一问一答来锻炼孩子的词汇量。此外宝宝会简单描述自己意愿,当他想要喝奶时会说:“奶瓶!”,家长引导宝宝完善语句“给我奶瓶我要喝奶”,一旦宝宝能够多说出一个字或词,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宝宝建立说话的兴趣和信心。

2-3岁

这段时间称为“好问期”,2到3岁的宝宝已经能够说简单的句子,会使用代词你、我、他,喜欢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提问,爱问“为什么”。家长在这个时期中应耐心解答“为什么”,引导孩子用清晰的话语、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机会。多鼓励宝宝与他人交往,带宝宝外出活动,帮助宝宝更好地建立词汇量。

0-3岁是婴儿发展关键时期,语言习得几乎完成,情感开始发展,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形成。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又一个小高峰,你应该尽可能多的引导孩子理解并扩充词汇量。

3~6岁

这段时间的宝宝能够用成熟的句子与他人交流,这时家长要注意继续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多看多听少儿节目,与孩子一起看宝宝图书,边看边引导宝宝复述故事,还可以和宝宝一起

续编没有看完的故事情节,激发宝宝的想象力。鼓励宝宝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家长助攻指南

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新生儿大脑已经为人类语音的刺激做好了准备,从怀孕后半程就可以开始了。孩子听到的字词越多,他能听懂和可以表达的字词就越多,除了喂饭时候不要跟孩子说话以外,家长应该随时随地跟孩子交流,家长越话痨,宝宝词汇量越大,坚持不厌其烦地跟宝宝讲述每一件事情,你们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看到什么,正在做什么,开动脑筋侃大山吧,家长也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孩子的交流兴趣,可以假装打电话或者用小玩具喇叭给孩子唱歌、传话、讲故事。

实验表明,在孩童时期跟他说话, 孩子2岁能懂的基本的语法,到3岁时,比几乎不和孩子说话的父母家庭的孩子IQ高出1.5倍,等孩子上学时,数学科学能学得更好,高中时这种孩子62%进入特长班。 说啥都可以,养成这个习惯吧。

建立语言的联系

帮助孩子建立语言与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之间的联系。建立语言与动作的联系,如脱衣服的时候说“我们脱衣服”;建立语言与见闻之间的联系,如看到小狗,指着小狗说“小狗”,看到小狗拉屎,说“小狗在拉屎”;建立条件反射,当宝宝无意中发出“ma”的音节,你就出现在他面前,多次后会让他将两者联系起来。

音频视频都无法取代

研究表明,经常接触婴儿早教光盘的宝宝竟然比从未接触过的宝宝词汇量更少,事实上,让宝宝与最棒的玩伴——家庭成员一起游戏、聊天,接受适宜的刺激才是最好的语言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婴幼儿是通过听成人说话来学习语言的,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在个体语言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想用电视、电脑、pad、手机等所有的电子设备替代亲子对话的,就不要浪费电了,这个真的没办法偷懒。

说话方式也很重要

研究表明,受到的父母关注越多,宝宝受益越多,与孩子对话时,最好能够面对面,以20~30厘米为宜。

尽量使用“父母语”。尝试使用夸张的、抑扬顿挫的强调说出短句并重复,就是“父母语”,也叫儿童指向语言。“父母语”有三个特点 :长元音、短促而清晰的辅音,越来越高的语调。尽量把元音拉长,慢速而有旋律的语调有助于婴儿通过对比分辨音节,至于高音调有助于婴幼儿模仿讲话的特,婴儿的声带尺寸只有成人的四分之一,他们只能那么“高调”。此外,“父母语”能够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从而快速学习语言。家长好像都有这个本能这么做,但是有了科学依据好像不会那么尴尬了。

使用正式的词汇。很多人认为由于宝宝的词汇量太小了,所以他们根本就听不清楚不同词和词的差别,其实针对19个月大的汉语宝宝做的实验表明,他们已经能够在非常精细的语音层面上区分汉语不同的声调,这样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加工能力其实是和成人的加工能力一致的。那么在我们平时和宝宝对话的时候,就不要使用叠词,比如说吃饭饭、睡觉觉等等,因为当我们给他们多余的词的时候,会加重婴幼儿学习的负担,另外也不要用自创的或者简化的词语,虽然很可爱有趣,但是对宝宝语言发育并没有帮助。


旺宝家


宝宝说话晚,不一定是语言障碍,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能排除孩子生理上的问题,不到两周岁的孩子,目前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这个很正常,不算语言发育晚,完全在正常孩子的语言发育范围。一般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好了。

如果孩子生理上有问题,如听力障碍、唇腭裂和智力障碍等,那就必须及时给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大一点,就不太好康复训练了。

由于您的问题描述过于简单,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只能做以上分析。

总之,我个人感觉和判断,孩子的语言发育很正常,不算太晚,安全在正常孩子的语言发育范围。家长不用过分担心,长大一些就好了。


口吃大舌头语言矫正


举个例子吧,我大姐家的小孩,三四岁的时候说话才会说话,说的不利索。但我二姐家的小孩,两岁多的时候就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我大姐还特别担心,现在大姐家小孩八岁了,说话也利索了。

我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关系吧,我二姐家一家人都特别能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程陪伴,经常在一起互动,所以表达能力强。但我大姐平时就不爱说话,老公常年不在家,也不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和小孩零交流,后来上了幼儿园,有小朋友一起玩,慢慢的锻炼,表达能力才提升起来。

所以小孩说话晚,不是语言障碍,是和小孩互动交流太少。没事多陪陪孩子才是真的。


大川与鱼


要分很多情况!有的是小时候说话晚,长大照样很有成就。有的确实说话晚是存在问题,或者环境原因。不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所以也不敢赌自己的孩子现在不行,以后就好了!

所以建议还是找专业人士看一看,采取相关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