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爲何沒有「北伐」?

多年來,有一種觀點認為革命黨、孫中山“軟弱、妥協”,所以沒有北伐。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最初,革命黨人確實是準備打到北京的,徹底推翻清朝統治,但是革命黨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沒錢。要北伐,第一要有幾十萬的軍隊,有幾十萬的軍隊,每天就得供給軍隊吃飯,除了開伙,還要發工資(關餉),還要許許多多槍支,還需要大量子彈。想要從長江一帶打到北京去,沒有大量軍費怎麼可能。

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為何沒有“北伐”?

武昌起義爆發後,孫中山當時還在美國,他並沒立刻從美國回來到前線去指揮戰鬥,而是先到英國,然後去了法國,主要去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要求英法兩國採取中立政策,不要幫助清朝政府。這一點,英國和法國政府同意了。第二件事是希望英法兩國的銀行、財團借錢給革命黨人。法國的資本家代表告訴孫中山:要我現在借錢給你是不可能的,等你成立了政府,而且這個政府得到國際承認,那個時候就將錢借給你。這樣,孫中山在英國、法國轉了一圈,一分錢也沒有借到。他回到上海後,有記者就問孫中山:請問你這次回國帶回了多少錢?孫中山回答說:我告訴你們吧,我可是一分錢都沒有,革命依靠的是什麼?革命依靠的是精神,我帶回來的是革命精神。

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為何沒有“北伐”?

革命精神當然重要,但是沒有錢也不行啊,所以孫中山回國之後最主要的一件事還是借錢,籌備北伐所必需的經費。他想了一個辦法:我用企業做抵押,你把錢借給我。孫中山拿出來的第一個抵押品是漢冶萍公司,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煤鐵聯合企業。孫中山要以“中日合辦”的名義向日本資本家借錢。日本資本家覺得有利可圖,同意借。可是一部分革命黨人不同意。章太炎就說:我們革命本來就是為了保護國家的利力,革命還沒有成功,你就用漢冶萍做抵押品,怎麼可以呢?“中日合辦”漢冶萍的計劃就此擱淺了。最後,孫中山被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了,再向日本人借,條件是將滿洲租給日本,向日本人借1000萬。但是日本的陸軍大臣不幹,他說滿洲本來就是日本1904年在日俄戰爭中的戰利品,根本就沒有必要用錢去租。所以,這次借款計劃也吹了。

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為何沒有“北伐”?

由此可見,孫中山是在逼得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同意南北議和的。孫中山曾對胡漢民說:“我們要利用袁世凱,如果將袁世凱利用得比較好的話,那就比用兵打仗強過10倍。袁世凱將

來也許會做壞事情,但是當他做壞事情的時候,他的統治基礎已經不牢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再推翻他就會很容易。”南京臨時政府最窮的時候,國庫裡有多少錢呢?胡漢民有一個回憶:南京臨時政府最困難的時候國庫裡只有十塊大洋。靠十塊大洋,南京臨時政府這個國家機構都沒有辦法運轉。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了兩個月,就欠了一大筆債,最後這筆債是袁世凱還的。

辛亥革命後,革命黨人為何沒有“北伐”?

總之,革命黨人沒有北伐,不是孫中山不想北伐,也不是革命黨人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而是因為沒有北伐所必需的資金。孫中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向袁世凱妥協的。歷史證明,孫中山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後來袁世凱雖然當了皇帝,但是隻當了83天,1917年張勳復辟,只復辟了12天,所以最後的勝利者還是孫中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