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字總結綜藝生態:無、知、少、女

由於人們日常時間的無限碎片化,品牌營銷最大的敵人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友商和競品,而是如何搶佔大眾的眼球和時間。這一秒,只要我們在一起,很多奇妙聯繫將可能相繼產生。隨著品牌的介入,娛樂營銷成為新時代廣告營銷的主力軍。

細數2018年最吸引眼球的娛樂營銷內容,非綜藝節目莫屬,明星養成類、歌舞唱跳類、文化藝術類、真人秀探險類、搞笑休閒類……層出不窮目不暇接,各大品牌也是蜂擁而至,“軟硬兼施”巧妙植入,線上線下組合發拳,以期實現品牌推廣和銷量轉化。

綜藝節目火爆的有很多,但是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品牌貌似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很多持幣觀望的品牌主也更加猶豫。做娛樂營銷,最怕什麼?只有人氣沒有銷量,只有粉絲沒有轉化率。玩得很熱鬧,效益很骨感。對於綜藝為主的娛樂營銷,關鍵點和痛點是什麼?怎麼更好地入場?我們拜訪了印紀傳媒集團娛樂總經理徐衛兵,他給我們帶來了他的洞察和心得。

四个字总结综艺生态:无、知、少、女

印紀傳媒集團娛樂總經理 徐衛兵

四個字總結現在的綜藝生態:無、知、少、女

綜藝節目,通常指利用多種形式特色製作出能夠滿足觀眾審美需求的內容,然後通過電視、網絡等廣為傳播。有什麼樣的受眾,就會有什麼樣的模式,綜藝秀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模式問題。只有八百多萬人口的以色列,曾經制作出了很多優秀的綜藝節目,他們的模式被美國人買了版權後複製模仿,接著做了全球化輸出,然後複製到各個國家做本土化,先複製到韓國,又複製到中國臺灣,然後中國大陸開始“抄”臺灣的,大致經歷了這樣一個歷程。

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綜藝發展很快,有了一些原創的內容,但是還沒有達到模式輸出的水平。模式不僅是一個創意的點子,還體現在創作能力和執行能力,體現在執行上的精緻程度、經濟程度。在目前中國的綜藝市場裡,還沒有真正打造出可以稱為IP的東西,或者說衍生價值還不夠強。像電影《哈利波特》、漫威超級英雄、迪士尼玩偶等等,它們的衍生價值就很強,目前我們的綜藝的IP轉化還有待提高。

用四個字可以基本總結現在的國內的綜藝生態:無、知、少、女。無,就是無厘頭、搞笑、喜劇、情景解構,人們看綜藝不會有很強的目的性,主要就是為了解壓,輕鬆無腦哈哈一笑;知,就是知識,像《中國詩詞大會》《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滿足消費者獲取知識的需求,把知識轉化成一個可消費的娛樂場景;少,指青少年,不管是之前的《快樂大本營》,還是最近的《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偶像練習生》,玩的都是少年時期人的狀態。少年要什麼?要關注、要成名、要顏值,要和別人不一樣,滿足這群人的精神需求;女,主要指的是“她世界”,情感的、婚戀的、親子等節目,都是以女性為主要消費者的。把這四個字洞察深了,就能做出不錯的綜藝節目。

品牌營銷的五個境界:最強植入是基因植入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內容越來越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各種屏所裹挾,其中“三大三小”成為最主要“劊子手”。所謂三大是指遊戲、影視、綜藝,三小指音樂、體育、時尚,它們佔據了人們一天中主要的時間。這些細分領域,每一個都有其獨特的特色。

四个字总结综艺生态:无、知、少、女

比如說電影,它讓一個人進入一個特定的空間裡面待兩個小時,屬於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電視,是從上帝視角,聚焦在地球上的某一個角落,比如一個國家、一條街道、一個家庭,看這裡男男女女的故事,玩的是人物關係圖。綜藝,則是當下這個時刻,我們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以及內心洞察的綜合性的反應,它更真實,觀眾的融入感更強。

綜藝,以其豐富多變的藝術表現形式,最近幾年備受品牌主的青睞,想方設法要打入綜藝生態。最強的植入是基因的植入,要想擁有比較高的植入境界,品牌就要打造強故事、強IP、強話題,甚至把品牌本身做成IP,來講故事。

四个字总结综艺生态:无、知、少、女

娛樂營銷領域,品牌植入可以劃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冠名,品牌作為節目內容的支持者,從中有所露出;第二個層次是,品牌作為內容的道具,像vivo、OPPO手機,它們贊助的影視、綜藝節目,都會使產品成為故事中的道具;第三個層次是品牌成為故事裡的人物,品牌作為內容的角色參演者,如果一個品牌的個性成了故事裡的角色,比如《吐槽大會》裡VIVO產品經理上去吐槽,成了節目裡的一個人物;第四個層次,品牌作為內容的講述者,比如整個節目的故事由一個品牌來講。

最厲害的是第五個層次,品牌本身就是故事。如果整個綜藝節目講的就是“你”的故事,但是不露痕跡、不露心機,把社會文化洞察、社會痛點都找到了,品牌又正好能夠治癒它,這就將娛樂營銷提高到了頂層境界,在多元共生的互聯網強大邏輯下,就可以實現品牌和內容的共榮共生。

綜藝最需要解決好兩個點:痛點和熱點

綜藝節目五花八門,有的霸屏火爆,有的無人問津,大家關注度差距這麼大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打造成功的綜藝節目呢?徐衛兵認為,要解決兩個點:痛點和熱點。痛點,是當今社會正在發生的或者亟待解決的,老百姓十分關心的點。節目製作團隊通過調研、通過研發,找到問題解決方案,讓痛點變成一個熱點,這個節目基本就可以成功了。比如說近期熱映的、豆瓣評分非常高的《我不是藥神》,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電影找到“買藥貴、看病難”的社會痛點,通過電影的形式,推廣成了全民關注的熱點,並帶來了社會上一些好的改變。

綜藝可以解決哪些社會熱點或痛點問題呢?徐衛兵舉例說,現在有很多獨居老人、空巢老人,老人們的生活沒人關心,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怎麼解決呢?怎麼把老人的價值發揮出來呢?老人的特點是什麼,有時間,有閱歷,沒事幹,是否可以和當下大家關心的婚戀問題相聯繫?年輕人不會談戀愛、離婚率高,老年人卻可能很擅長,找四位老太太組建一個老年婚戀顧問團,去和年輕人聊天。既有意思,又解決了社會痛點,這是現在做綜藝要解決的核心要點。

四个字总结综艺生态:无、知、少、女

小豬佩奇為什麼火?因為社會太累了,大家渴望迴歸家庭,迴歸最純真的本我,迴歸到做廣告的社會洞察、文化洞察。社會是有痛點的,每年的痛點不一樣,做一個綜藝可以某種程度上有所解決,這是多贏的事情。

品牌現在做廣告營銷的時候,也更加註重精神價值和社會責任感,它們也在找訴求。像999感冒靈的《有人偷偷愛著你》《謝謝你陌生人》《健康本該如此》等一系列反映社會痛點的溫情短片,裡面有很多洞察都可以作為真人秀節目的一個創意出發點,如果嫁接得好的話,就是最好的跨界和內容營銷。

品牌-粉絲-內容,未來這個三角形會共融共生

隨著未來互動的加深,進入多屏時代、跨屏時代,我們整個人都被包圍了,需求就會被精準激發出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剛結婚的年輕人可能需要房子、裝修,有了孩子就需要母嬰用品,各種營銷就會接踵而來。品牌、粉絲、內容,未來這個三角形會共融共生。

四个字总结综艺生态:无、知、少、女

我們以前的銷售模式是,先投放廣告刺激消費者,留下印象,在以後的買賣中使消費者優先選擇投放過廣告的那個品牌的產品,試用以後再決定會不會成為它的忠實用戶。但現在這個時間大大縮短了,品牌的營銷刺激,消費者會即時地查看它的口碑、點評如何,不用使用就可以直接決定買或不買,購買都是瞬間完成的。

綜藝節目中會設置越來越多的購買點,而且都很巧妙,在你最興奮的時間點精準地推給你最需要的產品。最近很多養成類節目通過購買產品為明星投票的行為,相對來說是一種初級的,並不高明的營銷模式。

未來綜藝都可能會有一個“陪你看”的功能,其實我們看綜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共振,找共同話題,一起去討論、去發彈幕。未來,可能會有一個AI系統能夠和你隨時隨地溝通,向你定向推產品,這是未來很快就可以實現的一個趨勢。

傳遞正能量的綜藝才可以走得更遠

四个字总结综艺生态:无、知、少、女

互聯網時代蒸蒸日上,文化產業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訊息、電視、電影等都以日漸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而人們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在這個信息和行動比嚴重失調的時代,在空前便利的多媒體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聰明,也比任何時候都輕飄。

國家對文化產業和文化輸出越來越重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電影事業的改革與拆分,是站在“把關人”的角度對輸出內容的思想質量、藝術品格、產業方向進行把關,從而發揮出文化軟實力。主旋律內容將是接下來媒介傳遞到大眾的重頭戲,而如何把提升文化價值與增加觀賞趣味結合起來,是值得探討與思考的。

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是很受大眾歡迎的,國家一定會加強有關青少年正確引導的節目的管控力度,玩得不好就“被歇菜”了。年輕人的精神世界需要一些信仰,我們都年輕過,我們也追過星,有崇拜的人,我也想像周潤發、劉德華一樣,但是喜歡明星和瘋狂追星是兩種不同的狀態,明星要傳遞正能量,如果只靠顏值吸引一大批少男少女的追逐,很容易過氣或走偏,引入不正確的方向,弄得不好就會對他所參與節目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品牌和內容合作,從一開始的story telling講故事,讓大家體驗到內容;第二層次要做到story sharing分享故事,讓大家去聊、去傳播;第三層次要做到storytravling,就是二次傳播、三次傳播,做衍生產品,網友甚至可以自己製作一些新的話題,現在很多IP都在做衍生品。只有傳播正能量的內容,才能經得住所有人的考驗,才會走得更遠,有爭議的內容可能會短時間博眼球,但絕對會限制自身的上升高度。

相對於綜藝大片時代,我們更期待大情懷作品

有人提到網絡綜藝正在進行第二次升級,2018年將進入綜藝大片時代。所謂的綜藝大片無非是大投入、大製作、大讚助,視覺效果追求電影質感等等。其實,品牌現在不要盲目去追逐頭部資源,也要重視腰部資源。頭部地區資源,大家已經爭得頭破血流了,腰部的資源還是比較有潛力的。像投資地產一樣,一片荒地投資火了才算成功,本來就黃金地段再去搶就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且花費十分巨大。

電影藝術是所有內容形式的金字塔尖,像歐洲的電影,大多是小成本、大情懷,充滿溫暖和正能量。未來綜藝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想要有電影質感不如直接去看電影,老百姓真正想看的還是節目裡面的故事和情感,找到一個精準的痛點或熱點。

綜藝的本質,就是人當下此時此刻的感受、狀態、宣洩、表達,影視劇我們只能看,沒辦法“進去”,綜藝可以,在那個時間找到“我”的角色,某種狀態下和遊戲有點像。5G時代的內容都是“液態”的,是可以流動的,觀眾參與度越高、討論度越大的內容越受歡迎。

未來一檔綜藝節目是否受到大眾的歡迎,主要還是看它是否找到了社會痛點,是否和熱點結合找到了解決方案。小眾狂歡、大眾圍觀,真正的潛力在腰部的資源,更垂直、更單純、更小眾,建議品牌不要某個項目火了就一窩蜂地去跟,社會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