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仙果”——洛川县铺实果业富民之路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喜看洛川果业新突破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使得洛川县成为世界上完全符合苹果生长7项气象指标的优生区。洛川苹果自1947年引进种植苹果以来,先后经历了引进推广、规模栽植、规模扩张、专业县建设、产业强县建设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凝聚了洛川县主政者、管理者和果农的心血。在苹果产业发展强大和果农增收的过程中,洛川县党委和政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苹果产业放在全县工作的首位,从资金扶持、产业指导、品牌拓展、果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于1987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以苹果为主的洛川县苹果局,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1995年又升级为苹果产业管理局(以下简称:洛川苹果局)。

“苹果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仙果”——洛川县铺实果业富民之路

“苹果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仙果”——洛川县铺实果业富民之路

目前,洛川苹果栽植面积50万亩,产量89万吨,产值达到了40亿元。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1亩,居全国之首,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五年达到万元以上。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县、陕西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政策扶持 苹果做优以品质取胜

7月19日,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陈长建的彩虹苹果园里人头攒动,来自全县的百余名果农在该县苹果局的组织下,参观他的苹果示范园。

在果园入口处,该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小东拿着话筒,给前来参观的果农讲解果树的规范化管理技术。果农细心地听着,不时点点头,站在前面的果农还用手机拍下视频留作资料。

“老陈,你园子里的果树长势真好,叶片碧绿肥厚,你施的是啥肥料?”一位来参观学习的果农问到。

老陈笑呵呵地说:“有机肥,这片园子全部施的有机肥,平均每株果树20斤有机肥,到了冬季,苹果采摘销售完以后,从甘肃买回羊粪和鸡粪,油渣拌和,在行间开沟,把肥料施进去。不但果树生长的养分够了,而且苹果的口感很好。”

洛川苹果局副局长王忠诚在一旁说:“别看老陈年纪大,人家管理果园可细心啦,是作务果园的一把好手。洛川县栽植的苹果树大部分是乔化富士,果农在栽植初期,果树的密度比较大,长大以后,通风、光照和作务都受到限制。县上看到这种不利于发展的情况,提出间伐的方式,好多果农不愿意间伐,认为这样会降低产量。老陈则认为间伐以后更利于果树的生长和果品的提升,是全县第一个实施间伐的果农,2013年又实施了隔行间伐。别人的苹果是以多取胜,老陈的苹果是以优取胜。”

陈长建说道:“对于洛川农民来说,苹果就是上天赐予的仙果。果农靠着苹果挣了钱,过上了幸福日子。我家有7亩果园,果树进入丰产期后,每年的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家里盖起了楼房,空调家电一应俱全,儿子也买上了小轿车。2017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来我的果园参观,听了我靠作务苹果,奔上了小康生活,连竖大拇指。”

陈长建通过苹果产业过上幸福生活,这只是该县众多果农的一个缩影,苹果产业让所有洛川果农早早地摆脱了贫困。该县果农的小汽车保有量曾在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城市中,全省排名第一,洛川果农成了全省农民羡慕的对象。

同时,经过长期的发展,洛川苹果也面临着果树老化,果园通风透光差的弊病。“要多还是要优”成了老果园发展中的选择,经过反复论证,洛川苹果局决定:在一些果树条件好的果园采取间伐的方式,改善果园通风透光。在条件差、果树老化的果园挖除残败果树,新建矮化果园。

永乡镇阿寺村是“中国苹果第一村”,该村栽植苹果历史悠久,由于树龄长,果树老化。近几年苹果产量低,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经过洛川苹果局和果农协商后,把原来老化的乔化果树挖掉,新建矮密示范园。目前,已建成285亩的高标准示范园,园区采用先进的滴灌系统。正在果园里拉枝的果农李小荣说:“我在示范园有5亩果树,原来的乔化富士树龄老化,我两口子在果园里辛辛苦苦忙上大半年,等到苹果卖完,除去投资,几乎挣不到钱。现在好了,新建的示范园全部是矮化富士,政府扶持果农修建滴管,补贴树苗,管理上采取统一标准,用不了几年,就能结出高品质的苹果,好得很,感谢政府给果农的大力支持。”

51岁的车新文今天也在阿寺村的示范园内,他是永乡镇西安宫人,是县政府今年聘请的农民技术员,年薪1万元。主要协助乡镇果办工作人员,指导和解决本乡镇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苹果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仙果”——洛川县铺实果业富民之路

洛川县聘请农民技术员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每年聘请24名农民技术员。每个农民技术员负责两个村子,每月举办一次培训会,包抓20户果农并包抓一个苹果示范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车新文作务果树30多年了,家里有10亩果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本村果园管理中是“顶呱呱”的人物,今年,他在洛川县果树修建大比武中获得三等奖。他说:“能被聘请为农民技术员,是政府对我作务技术的肯定,也是一项个人荣誉,我一定要用全部经验和技术,为果农服务好,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尽心尽力。”

为了保证洛川苹果的品质,该县还走出了一条“果、畜、沼”循环发展的路子。通过3年时间,发展成百万头生猪大县,用沼液、沼渣灌溉果树,在不适合苹果栽植的川道养羊,用羊粪生产有机肥,加大了有机肥投入,提高了苹果的品质。目前,全县配套建成沼气池2.8万座,建成“果、畜、沼”生态果园30万亩 。

“苹果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仙果”——洛川县铺实果业富民之路

永乡镇东安宫村果农刘建平正在自己的果园里搭建防雹网,他家有6亩果园,前几年搭建的防雹网风化破烂后,一直没有资金搭建新的防雹网。今年,该县为了防止自然灾害对苹果的影响,协调农行贴息贷款。每亩地可以申请3000元的贴息贷款,3年还清,并且每亩果园补助500元,缓解了果农搭建防雹网的资金压力。

理念前卫 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

该县在苹果生产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以外,还非常重视苹果产业化后整理。2017年,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工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苹果产业附加值,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

“苹果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仙果”——洛川县铺实果业富民之路

在洛川县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选果线车间,司机用叉车从冷库中运出苹果,工人们打开包装,把苹果放进水池中,进行消毒和清洗。清洗过的苹果顺着自动化传送设备进入下一站,吹风机把翻滚而来的苹果快速吹干,送到下一个检验工序。在这道工序当中,设备会自动识别苹果的颜色、大小、含糖量、瑕疵、霉心病,根据设定好的要求,就会把客户所需要苹果准确无误的送到各个分拣区的平台。然后由分拣区的工人装箱打包。最后装上冷藏车,运往全国各地,保证了消费者吃到高品质的苹果。

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喝着苹果汁,听着音乐,你也可以随意在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翻阅,让身体得到短暂的放松。不要以为这样的场景只能在咖啡馆出现,如今,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洛川苹果直营店也能让你有这种惬意的享受。与传统销售模式不同的是,洛川县在电子商务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成立了延安市第一家苹果电子商务协会——“洛川苹果电子商务协会”,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建立洛川苹果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子商务园区,在188个村设立电商服务站,实现了电商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洛川县被授予“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举办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子商务培训,制订了系列化优惠政策,鼓励果农、大学生积极开拓以网络化经营为主的新型果品经销,大力发展线上与线下营销渠道相结合的多元化营销模式,促使洛川苹果营销逐步走向现代化。

在苹果产业后整理中,该县正在建设的11条智能化选果线9月底前全部投入运行,冷气库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搭建中,20个洛川苹果标准店已经分布在北京、上海、东莞、长沙等16个城市,同时,一系列的宣传和推介也在开展中。

“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就是要让让产业发展,让果农增收,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提出的‘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殷切期望。”该县县长张继东说。

洛川苹果局局长张军旗说:“洛川苹果产业能取得这么好的效益,和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密不可分,从2000年开始,洛川县就成立了苹果产业建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县长、政协主席任副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指挥,各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苹果产业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定期召开由指挥部总指挥县委书记主持的调度会议,专门研究解决产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形成全县上下齐抓苹果产业的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