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我慢和我執

枕著《論語》,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58期。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梁冬|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我慢和我執

01

瞭解自己的認知邊界,覺察自己心智模式的侷限性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由是孔子的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這個人,好勇好強,喜歡“霸王硬上弓”,搞不定的也要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子路很有創業精神,但也註定了他人生結局的悲劇。

因此,孔子針對子路的性格,專門跟他說:“我平常告訴你的東西,你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要勇於承認自己不知道,並且知道自己並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知道自己知道,是一個境界;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另外一個境界。瞭解自己的認知邊界,覺察自己心智模式的侷限性,是你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一個前提條件。

《未來簡史》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書中講到,在過去兩三百年的時間裡,就整體人類而言,人們終於開始相信一樣東西——我們終於知道原來有很多東西是自己不知道的。

以往很多人相信這個世界有全知、全能、全然的知識,我們之所以不瞭解,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或者沒有親近它,但它肯定是可以知道的(這個“它”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

而在過去的兩百年,人類發現,只要你承認自己不知道,並且也知道這個邊界可以藉由自己的努力去突破、去擴展的話,就可以做到很多以前只有通過祈禱才能做到的事。比如《西遊記》裡的金角大王,有呼風喚雨的本事。

其實,每個民族都有類似的傳說,或者認為祭司、巫師才能做這件事。但是現在,你也可以做到,只要用根據空氣動力研究而製成的機器,向天發一炮,就能下雨了。

以前,人們要通過祈求等各種方法才能夠獲得淡水,現在以色列人已經發現可以用科學的方式把海水變成淡水,甚至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水。有一天,我在鳳凰衛視的一檔節目裡看見一款設備,只需要把它的電源插上,就能自動提純萃取空氣中的水,然後滴出來。在這樣的房子裡,沒有水管,只要有電線,你就有水喝。

甚至還可以接一個充電器,當你在沙漠裡開著車,它就能夠滴出水來。如果這些研究人員不是通過對科技的鑽研,不是突破了自己的認知邊界——知道自己曾經不知道這件事,但是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之後,願意去嘗試,去試驗,最後得出結論——他們是永遠不會得到這麼簡便的方法的。

梁冬|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我慢和我執

02

只有時時告訴自己“我不知道”,才會放下一顆我慢的心

智人在向神人轉換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在於人類開始集體地意識到,很多東西自己不知道,而且也無需祈求他者送給自己,相反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實驗、試錯、假設、推翻、再去連接……就可以創造出新的東西。

對於小梁來說,這種觀念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我曾經非常堅定地認為這個世界的真理早就被人說清楚了,我們只要讓那個知道的人用某種方式去經營就可以了。

現在我逐漸地調整或者說改變了自己的立場。我認為,也許我們首先應該承認有很多東西沒有人知道——我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但我卻可以通過學習,通過意識到沒有人知道這一前提,再去創造新知。

也許這個觀點會引起很多朋友不適,請先不要急著反駁,不要生氣、憎恨,先想一想,過去大部分時間,我們在生活方面獲得的這些科技進步,是不是藉由創作,而不是藉由祈禱得來的?

小梁也常常會有這樣的觀點,心生一絲的猶豫和懷疑,真的是這樣嗎?起碼我現在願意嘗試思考這樣的問題。除了宏觀層面,在微觀層面,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個人時時提醒自己:“我對很多東西不知道”是多麼重要的一個心智模式啊。

只有時時告訴自己“我不知道”,才會放下一顆我慢的心。

太安私塾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同學,有些同學讀完北京大學EMBA,再讀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來我們這裡上課;有些同學可能來自一家三線城市的小企業,當然,這家企業做得也不錯。也許他們在別的學校絕對不會成為同學,因為別的學校會用一種很奇怪的方式同質化學生,導致進來的同學都差不多,而小梁卻刻意地想讓這些背景完全不同的同學一起進入一個“生命共同體”——太安私塾。

其原因是,我希望藉由那些大概率事件不會坐在一張飯桌上吃飯,也不會一起交流的人,在這樣一個場所裡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讓你覺察自己的傲慢心是如何升起的,然後通過一系列方法鼓勵大家,從不同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可以學習的東西。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些觀點散落在《論語》的各個篇章。我們藉由對這句話的學習,其實可以發現很有意思的內在背景——我不知道的遠遠多於我知道的,所以我要保持對顯而易見的事情的謙卑感。

梁冬|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我慢和我執

03

處處留心生活,也可以幫我們放下我慢和我執

我的外公是會計學教授,他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使我受益終生。他說:“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句話當然不是我外公原創,他只是轉述。)在我四十幾年的生活歷練中,發現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太大了。

我兒子喜歡吃披薩、薯條,喝可樂,擁有一切當代小朋友的種種慾望和快樂,說不上高級,也說不上低級。既然他愛,我就要尊重他喜歡這件事。

我帶他去披薩店、烤翅店、炸薯條店吃東西、喝可樂,然後我跟他說:“爸爸有個條件,你進來之後,要觀察為什麼這家店的雞翅比那家店的雞翅好吃,為什麼這家店的生意比那家店的生意好?”

他剛開始的時候會跟我說:“嗯,因為這家店的雞翅脆,那家店的雞翅不那麼脆;這家店的服務員長得漂亮,那家店的服務員長得不好看……”

我用同樣的問題反覆問他,他就慢慢慢慢地跟我講:“這裡的人比較多,因為這家店本來就處在一個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那家店的人少,是因為它所處的位置人流量也不大。這家店的選擇很少,所以你在選的時候就會選最好吃那一個;那家店可供選擇的太多了,都看不過來了。這家店音樂的聲音很大,所以你可以在聊天的時候不用擔心影響別人;那家店沒有音樂,所以我一大聲說話,可能就會影響別人……”

我說:“真希望你把這個練習保持終生,如果你到七十歲的時候還有興趣走進一家熟悉的披薩店、薯條店,也能夠發現這家店更好吃的新的原因,那就太好了。因為你知道自己永遠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所以你才會保持謙卑,保持敏而好學的心態。”

關鍵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現自己還可以在熟悉的地方,看到以前不曾看到的東西的更多可能性時,你才會對自己內在的豐富性,提出永無止境的要求,我慢就去除了。

而且當你發現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執也就去除了。我執,就是對自己以前做事情的路徑和方法的依賴。當你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種方法可以同時達到這個目的,就不會那麼深深地我執了。

如果我們能夠時時提醒自己“我不知道,我還有很多不瞭解的情況”,最起碼你會覺得自己旁邊的這些人都是很可愛的。

學《論語》真是一件讓人心生愧疚的事,因為每一天的學習對照自己的行為,說出來都覺得不好意思。

梁冬|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我慢和我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