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或许在每一个中华男儿的心里都有一个军人梦,能够守护万家灯火、守护和平与安宁,那是多么酷的一件事。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他们满腔热忱、步伐坚定的走进了部队,此后保家卫国便有了自己的身影。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哪有需要,他们就在哪

没日没夜的训练,不在乎汗水侵透衣服、不在乎烈日晒伤后背、不在乎寒风刺痛身骨。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他们唯一在乎的,就是在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能够手拎重物,肩筑港湾,步行万里。

哪怕不知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哪怕明知危险重重、哪怕不知此去是否还能归来、他们也义不容辞的第一时间出现,所以我们看到了: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当洪水肆虐,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威胁时,他们闻令而动火速投入战斗:扛沙袋、筑堤坝、运物资、救群众,没有丝毫犹豫,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洪魔抗争,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人民。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也永远是人民子弟兵,余震困不住他们救援的步伐,潜在的危险阻挡不了逆行的身影,只想抓紧时间多营救一名被困的群众,争分夺秒时刻牢记一名士兵的使命。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在海拔4700米的边防高地,边防哨点前,漫天风雪中挺立着“两棵松”。他们与寂寞为伍、与风雪搏斗,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可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又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在奉献了无数个日夜后,终于,他们到了退伍的年纪,完成最后一次任务,回头看着挥洒汗水的热土,眼里全是不舍。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再启程 播撒绿色种子

刚离开部队时,或许他们也短暂的怀疑过、质疑过,迷茫过,但所幸,军旅生涯留给他们的精神始终在激励着他们。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吃苦耐劳,让他们懂得永远都不指望天上掉馅饼,要靠自己努力换回成功。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军营里学会的团结和利他,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要时刻考虑他人利益,为大家着想。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战友间的情谊,让他们学会了会奉献,不要计较回报。

带着军人的意志力和精神,他们开始了新的征程,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继续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转业不转志 退伍不褪色

有的人去到边远乡村扎根基层、埋头苦干;有的人在办公楼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恪尽职守;有的人去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需要的人,克己奉公;还有的人回到老家农村,带领村民致富、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他们都尽职尽责的干好每一份工作,军人精神在他们身上始终展现的淋漓尽致。

曾经退伍兵,如今事业成,今天他们继续前行,用行动阐释着“退伍不褪色”!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这群可爱的人,一直都在,不曾离开。

为了致敬,今晚《致富经》栏目也将播出退伍士兵回乡创业的精彩故事。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来自江苏省宿迁市的施俊山就是一名退伍军人,前半生,他奋力拼搏,保家卫国,退伍后回到家乡立志创业, 要为家乡的经济贡献一份力量。他回乡种植莲藕,只用了8个月,就纯赚400多万。

随后他养龙虾,种桃子,不成想,眼看能赚钱的项目却成了一个个赔钱的坑。别人劝他放弃,他却说军人的性格就是迎难而上。

走出硝烟,他们的身影依旧在我们身边

于是他另辟蹊径,用别人想不到的方式打开了销路,他变着花样赚钱,只用了五年,就成长为行业翘楚。

但一人赚钱不是他的目的,施俊山发动周边村庄的农户到他的农庄打工

,平均一个月赚到3000元,解决了生活温饱。在施俊山的创业路上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