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或許在每一箇中華男兒的心裡都有一個軍人夢,能夠守護萬家燈火、守護和平與安寧,那是多麼酷的一件事。

於是一批又一批的熱血青年,他們滿腔熱忱、步伐堅定的走進了部隊,此後保家衛國便有了自己的身影。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哪有需要,他們就在哪

沒日沒夜的訓練,不在乎汗水侵透衣服、不在乎烈日曬傷後背、不在乎寒風刺痛身骨。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他們唯一在乎的,就是在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能夠手拎重物,肩築港灣,步行萬里。

哪怕不知前方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哪怕明知危險重重、哪怕不知此去是否還能歸來、他們也義不容辭的第一時間出現,所以我們看到了: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當洪水肆虐,人民生命財產面臨威脅時,他們聞令而動火速投入戰鬥:扛沙袋、築堤壩、運物資、救群眾,沒有絲毫猶豫,他們與時間賽跑、與洪魔抗爭,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帶給人民。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衝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也永遠是人民子弟兵,餘震困不住他們救援的步伐,潛在的危險阻擋不了逆行的身影,只想抓緊時間多營救一名被困的群眾,爭分奪秒時刻牢記一名士兵的使命。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在海拔4700米的邊防高地,邊防哨點前,漫天風雪中挺立著“兩棵松”。他們與寂寞為伍、與風雪搏鬥,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可在完成使命後他們又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在奉獻了無數個日夜後,終於,他們到了退伍的年紀,完成最後一次任務,回頭看著揮灑汗水的熱土,眼裡全是不捨。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再啟程 播撒綠色種子

剛離開部隊時,或許他們也短暫的懷疑過、質疑過,迷茫過,但所幸,軍旅生涯留給他們的精神始終在激勵著他們。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訓練場上的摸爬滾打,吃苦耐勞,讓他們懂得永遠都不指望天上掉餡餅,要靠自己努力換回成功。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軍營裡學會的團結和利他,讓他們明白在生活中要時刻考慮他人利益,為大家著想。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戰友間的情誼,讓他們學會了會奉獻,不要計較回報。

帶著軍人的意志力和精神,他們開始了新的征程,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繼續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轉業不轉志 退伍不褪色

有的人去到邊遠鄉村紮根基層、埋頭苦幹;有的人在辦公樓幹著朝九晚五的工作,恪盡職守;有的人去創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給需要的人,克己奉公;還有的人回到老家農村,帶領村民致富、為扶貧工作添磚加瓦。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他們都盡職盡責的幹好每一份工作,軍人精神在他們身上始終展現的淋漓盡致。

曾經退伍兵,如今事業成,今天他們繼續前行,用行動闡釋著“退伍不褪色”!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這群可愛的人,一直都在,不曾離開。

為了致敬,今晚《致富經》欄目也將播出退伍士兵回鄉創業的精彩故事。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來自江蘇省宿遷市的施俊山就是一名退伍軍人,前半生,他奮力拼搏,保家衛國,退伍後回到家鄉立志創業, 要為家鄉的經濟貢獻一份力量。他回鄉種植蓮藕,只用了8個月,就純賺400多萬。

隨後他養龍蝦,種桃子,不成想,眼看能賺錢的項目卻成了一個個賠錢的坑。別人勸他放棄,他卻說軍人的性格就是迎難而上。

走出硝煙,他們的身影依舊在我們身邊

於是他另闢蹊徑,用別人想不到的方式打開了銷路,他變著花樣賺錢,只用了五年,就成長為行業翹楚。

但一人賺錢不是他的目的,施俊山發動周邊村莊的農戶到他的農莊打工

,平均一個月賺到3000元,解決了生活溫飽。在施俊山的創業路上究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