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路上播撒扶志種子—黑龍江省同江市開展「自強、感恩、文明」扶志主題教育活動

在扶貧路上播撒扶志種子—黑龍江省同江市開展“自強、感恩、文明”扶志主題教育活動

在扶貧路上播撒扶志種子

—黑龍江省同江市開展“自強、感恩、文明”扶志主題教育活動

按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要求,同江市深入開展“自強、感恩、文明”主題教育活動,將扶志的種子深深地埋進貧困群眾的心裡,生根、發芽,正在茁壯成長。

播撒一顆自強不息的種子

如果把精準扶貧比作正在播種的蒲公英,那麼自強便是那播撒的種子,只有種子自身的堅強,才能克服艱苦的環境茁壯成長。

“感謝黨組織、感謝工作隊,幫助我轉變了思想、改善了生活。也請大家放心,以後我一定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村裡有什麼事我都會第一個參加,努力爭做全村脫貧的典型。”街津口赫哲族鄉衛華村貧困戶於友逢人便誇黨的好。於友今年48歲,因病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離異後更是認為村民都瞧不起他,不願與他人接觸,性格逐漸封閉。省武警邊防總隊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多次入戶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積極做好思想工作,並協調相關部門聘其為防火員、護林員和保潔員,幫助他增加收入,進一步堅定了他的自強意識。

近年來,同江市委充分認識到內因在脫貧攻堅中的決定性作用,從2017年就開始積極加強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自強教育,堅持以黨建統領脫貧攻堅,依託85名駐村第一書記和124名駐村幹部積極開展黨課教育,加強基層黨員幹部的思想引導,將黨的思想教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日常工作和群眾生產生活當中。通過鄉村幹部、駐村幹部和幫扶責任人入戶走訪、上門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擺事實、講道理,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變觀念、強信心、搞生產,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依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現狀的信心和決心。先後湧現出了萬長春、武利民、劉津江等一批農村合作經濟帶富典型,通過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吸納貧困戶帶地入股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播撒一顆知恩感恩的種子

如果把精準扶貧比作大水漫灌和精準滴灌的水,那麼知恩感恩就是那被灌溉的種子,只有學會感恩、懂得知足,才能得到最好、最適合的雨露滋潤。

貧困群眾韓錫庭,過去總對扶貧工作持懷疑態度,總覺得他不信共產黨,所以黨不會管他是窮還是富。但是在扶貧工作中,幫扶單位和工作隊免費為其援助了一棟蔬菜大棚,從種植到銷售一條龍幫扶,幫助他增收2萬餘元。在拿著沉甸甸的賣菜收入時,他感嘆道:“還是共產黨好啊!誰也比不了,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勤勞創業才能致富,才能改變生活狀況。”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同江市深刻認識到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感恩意識的重要性,積極組織開展政策宣傳、大走訪宣講等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利用宣傳欄、宣傳標語、廣播電視、文化牆、文化廣場、“兩微一端”等媒體和平臺開設脫貧攻堅宣傳專欄,逐戶宣講解讀扶貧政策,消除不滿情緒和攀比心理,並利用國慶節、婦女節、重陽節、扶貧日等時機,通過編排小品、三句半、順口溜、群眾舞蹈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文藝節目,把感恩教育融入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析事明理、釋疑解惑,營造知恩、感恩的濃厚氛圍。

播撒一顆文明新風的種子

如果把鄉村振興比作一顆參天大樹,那麼文明新風就是這顆大樹的種子,只有孕育出良好的村風民風家風,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翻天覆地的轉變。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同江市始終注重村風民風轉變,通過組織各村建立村規民約,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自律監督作用,引導群眾擺脫“面子觀”,放下“攀比心”,抵制鋪張浪費,推動勤儉持家、勤勞致富。廣泛開展道德模範、孝老敬親、文明家庭、和諧鄰里等評比活動。設立孝親養老榜、道德榮譽榜、善行義舉榜,舉辦道德講堂,講身邊好人好事,利用現身說法,抑惡揚善、獎優罰劣,形成了鮮明的道德價值導向。同時,利用農村趕集、文化大集等契機和傳統節日,廣泛開展廣場舞比賽、龍舟大賽等積極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營造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

各鄉鎮黨委積極緊貼實際,圍繞“我的大橋夢”主題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樂業鎮黨委圍繞“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活動,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不斷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