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路上播撒扶志种子—黑龙江省同江市开展“自强、感恩、文明”扶志主题教育活动

在扶贫路上播撒扶志种子—黑龙江省同江市开展“自强、感恩、文明”扶志主题教育活动

在扶贫路上播撒扶志种子

—黑龙江省同江市开展“自强、感恩、文明”扶志主题教育活动

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同江市深入开展“自强、感恩、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将扶志的种子深深地埋进贫困群众的心里,生根、发芽,正在茁壮成长。

播撒一颗自强不息的种子

如果把精准扶贫比作正在播种的蒲公英,那么自强便是那播撒的种子,只有种子自身的坚强,才能克服艰苦的环境茁壮成长。

“感谢党组织、感谢工作队,帮助我转变了思想、改善了生活。也请大家放心,以后我一定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村里有什么事我都会第一个参加,努力争做全村脱贫的典型。”街津口赫哲族乡卫华村贫困户于友逢人便夸党的好。于友今年48岁,因病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离异后更是认为村民都瞧不起他,不愿与他人接触,性格逐渐封闭。省武警边防总队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后多次入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并协调相关部门聘其为防火员、护林员和保洁员,帮助他增加收入,进一步坚定了他的自强意识。

近年来,同江市委充分认识到内因在脱贫攻坚中的决定性作用,从2017年就开始积极加强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自强教育,坚持以党建统领脱贫攻坚,依托8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24名驻村干部积极开展党课教育,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将党的思想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当中。通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上门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变观念、强信心、搞生产,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现状的信心和决心。先后涌现出了万长春、武利民、刘津江等一批农村合作经济带富典型,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带地入股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播撒一颗知恩感恩的种子

如果把精准扶贫比作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的水,那么知恩感恩就是那被灌溉的种子,只有学会感恩、懂得知足,才能得到最好、最适合的雨露滋润。

贫困群众韩锡庭,过去总对扶贫工作持怀疑态度,总觉得他不信共产党,所以党不会管他是穷还是富。但是在扶贫工作中,帮扶单位和工作队免费为其援助了一栋蔬菜大棚,从种植到销售一条龙帮扶,帮助他增收2万余元。在拿着沉甸甸的卖菜收入时,他感叹道:“还是共产党好啊!谁也比不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勤劳创业才能致富,才能改变生活状况。”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同江市深刻认识到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感恩意识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大走访宣讲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播电视、文化墙、文化广场、“两微一端”等媒体和平台开设脱贫攻坚宣传专栏,逐户宣讲解读扶贫政策,消除不满情绪和攀比心理,并利用国庆节、妇女节、重阳节、扶贫日等时机,通过编排小品、三句半、顺口溜、群众舞蹈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把感恩教育融入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析事明理、释疑解惑,营造知恩、感恩的浓厚氛围。

播撒一颗文明新风的种子

如果把乡村振兴比作一颗参天大树,那么文明新风就是这颗大树的种子,只有孕育出良好的村风民风家风,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翻天覆地的转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同江市始终注重村风民风转变,通过组织各村建立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自律监督作用,引导群众摆脱“面子观”,放下“攀比心”,抵制铺张浪费,推动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孝老敬亲、文明家庭、和谐邻里等评比活动。设立孝亲养老榜、道德荣誉榜、善行义举榜,举办道德讲堂,讲身边好人好事,利用现身说法,抑恶扬善、奖优罚劣,形成了鲜明的道德价值导向。同时,利用农村赶集、文化大集等契机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广场舞比赛、龙舟大赛等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各乡镇党委积极紧贴实际,围绕“我的大桥梦”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乐业镇党委围绕“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活动,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