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峯:扶志+扶智 提振羣衆「精氣神」

文安村豆書強、豆書虎等貧困戶成立合作社,抱團發展甜瓜產業;中心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繼生自學制作香豆腐,每月純收入7000元左右;越來越多村民自覺參加環境衛生整治,爭當文明戶……這些都是西峰區實施精神扶貧帶來的益處。

西峰:扶志+扶智 提振群眾“精氣神”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峰區在加大基礎扶貧、產業扶貧的同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推進精神扶貧,有效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激發脫貧攻堅的強大內生動力。

西峰區針對部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持續加強思想引導,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各級幫扶幹部圍繞“為什麼窮”“窮在哪裡”“靠什麼脫貧”三個問題,與貧困群眾交流對接,幫助定產業、定計劃、定目標,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同時,開展技能培訓,變“政府輸血”為“自主造血”。緊扣“提升技能、穩定就業”主題,結合產業培育、市場需求和貧困戶個人意願,針對性地開展技能素質提升專項行動,做到貧困家庭、新增“兩後生”技能培訓全覆蓋。累計培訓農民2.7萬人次,使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

西峰:扶志+扶智 提振群眾“精氣神”

今年64歲的折立峰是董志鎮莊子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常年患病,兒子視力殘疾,全家人的生計就靠他種莊稼。在幫扶幹部的鼓勵和幫助下,折立峰栽植了14畝果樹,多次參加村上組織的種植培訓班,並長期在新光果樹農民專業合作社務工,積累種植經驗。如今他不僅把自家果園管理得井井有條,還成了合作社的技術員,憑手藝幫其他果農修剪果樹。他說:“我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能賺80元錢,3年後果樹進入盛果期,預計一畝果園純收入達1萬元。”

西峰區還把“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作為脫貧攻堅的內在要求,採取非貧困村帶貧困村、美麗庭院戶帶貧困戶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參與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著力消除視覺貧困。發揮紅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和村規民約的教化約束作用,下氣力整治“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培養良好習慣,變“舊習俗”為“新風尚”。

西峰:扶志+扶智 提振群眾“精氣神”

“以前,村民的環境意識不高,亂扔垃圾、亂放雜物的現象很普遍,參加義務勞動也不積極。今年村上出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約法十條後,每天有組長、黨員帶頭維護環境,村民不僅改掉亂扔垃圾的習慣,還自覺清掃門前衛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董志鎮野林村副支書金振興說。(盤小美 白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