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文化普及(六):軍迷文化,我們都是國家預備軍!

亞文化心理,最主要需要的是把握住一個精神:顛覆精神

亞文化(subculture),它是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

通俗易懂的來講,亞文化就是不是主流文化的文化,它是由一切小的群體間,因為各種因素如階級、民族、宗教、環境、理念等決定而形成有自身特徵的文化。

再通俗一點說:小眾就是亞文化。

亞文化普及(六):軍迷文化,我們都是國家預備軍!

什麼是軍迷文化?

顧名思義,“軍迷”,軍事迷、軍事粉絲的簡稱,是指酷愛軍事題材及軍旅文化的自發性群體。

也稱為軍事愛好者、軍事發燒友……,廣泛意義上,也指有軍隊情節、愛好軍事文化的群體。

軍,代表軍事、軍事文化,迷,是指愛好,也稱為“粉絲”,是英語單詞“fans”的諧音。

“fan”是“運動、電影等的愛好者” 的意思。所以,“military fans ”是“軍迷”的意思。

同時從現代粉絲取名的角度,也可從Army中引申出來“junmy”,即軍迷。

亞文化普及(六):軍迷文化,我們都是國家預備軍!

軍迷是個容易引人誤會的群體

他們關注點與其他人不一樣而且相隔甚遠,而且一定程度上和現實生活相隔甚遠。

畢竟普通人不需要了解步槍的口徑,出行也用不著坦克裝甲車戰鬥機這些看起來“喳喳呼呼”的東西。

走在街上不需要穿一身迷彩踏一雙軍靴,平時餓了也不需要用專業的單兵乾糧充飢……等等等等,喜歡軍事,如果不如當兵或者參加戰爭,那麼一輩子都只是個愛好。

你可以無限接近,卻又總是隻能是個愛好。

亞文化普及(六):軍迷文化,我們都是國家預備軍!

軍迷文化裡軍迷成長過程都很相似

剛開始會因為某些東西對軍事產生興趣。

比如一個遊戲,一期節目,一本雜誌,一本書,一次經歷(就像參觀軍事博物館啊之類的),一篇文章等等。

他們發現自己對軍事的話題一點都不厭倦,反而很感興趣。

於是他們開始主動地收集資料,瞭解信息。這個過程是一個軍迷成長的基礎。

就像人的成長過程一樣,這個算是幼兒期。

軍事一定與政治相關。

在收集軍事資料的同時,軍迷對於政治也開始有了一定的認識。另外,軍事知識可以輻射到社會的個個方面。

所以說,這個過程也是軍迷世界觀雛形的形成過程。

亞文化普及(六):軍迷文化,我們都是國家預備軍!

軍迷文化始終還是小眾的

軍圈在中國遍佈範圍是比較小的,像俄羅斯之類的一些國家,他們都無時不刻不在關注著軍事,認為軍事問題是所有人最基本的常識。

這樣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戰爭離我們過於遙遠了,缺乏對軍事的認知,社會的認知。

想對你說的話

市面上關於年輕文化表述都過時了,當意識形態失去了共鳴,需要重新構建有號召力的價值主張,如果當有趣叛逆這個詞可以形容在任何一個地方的時候,這種表述就會被人厭倦疲勞。

別讓最早的信仰者變成最早的拒絕者。

--------

關注我,不然彈JJ

寶貝你自己看著辦吧!

據說關注我的人越來越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