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在外最怕遇到的四種自然災害,資深驢友告訴你應該這麼做

1、高空落石

  若遭遇嚴重落石處時,須趁停止落石的空檔,迅速逃離現場,事先應尋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轉彎角落,以便通過。切實保護頭部,戴上一些保護器物(如頭盔、厚衣物、木板、鐵鍋等)較為妥當。

  應該儘量避免人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場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塊,應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隊伍行進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應該保持一個安全合適的距離。

露營在外最怕遇到的四種自然災害,資深驢友告訴你應該這麼做

2、暴雨

  遭遇暴雨時,領隊應根據行進的路段和雨勢的大小以及隊員的身體狀況迅速決定,繼續行進或避雨。

  (1)繼續行進時,因暴雨影響能見度,應更加註意辨別方向。雨溼路滑,必要時使用安全繩,確保進行安全。

  (2)避雨時,應注意保暖,防雷擊,防山洪。

  (3)在宿營時遭遇暴雨時: A根據周圍地形和雨勢大小決定是否要作出營地轉移決定,將帳篷轉移到安全地點; B對帳篷進行加固,挖好排水溝; C將帳篷內多餘物品整理好,收入揹包中,準備隨時撤離; D必須輪班外出值班,一旦發現山洪暴發、泥石流等危險存在,馬上撤離帳篷。

露營在外最怕遇到的四種自然災害,資深驢友告訴你應該這麼做

3.雷電

  (1)、天空上塔狀積雲雨來臨容易形成雷電。

  (2)、頭髮豎起或者皮膚髮山顫動容易遭到雷擊。

  預防:

  (1)、如果氣象預測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狹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動。

  (3)、不要到高而空曠的地區活動。

  (4)、注意觀測積雲雨是否增大增強。

  躲避雷擊的方法:

  (1)、觀測天象判斷天氣變化情況,必須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場所。野外有山洞的話可以到山洞裡躲避。嚴禁躲在鐵皮屋裡,岩石下比較較好。如果要躲在大樹或大岩石旁邊時,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離開這些隱蔽物且半徑與這些隱蔽物同高的圓圈內蹲下來避險。根據研究,身高在這些樹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時,避雷效果最為顯著。

  (2)、要避免走進被淋溼或已經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膠布上或揹包及其他絕緣物上。同時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溼。如果是在空曠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尋找低窪地蹲下來,不要躺下。如果是在海岸線,很所小石頭,實在沒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窪地蹲下來,切勿打手機,可以雙腳併攏,手放膝蓋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頭上)。

  (3)、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屬物。把帶在身上的一切金屬物拿下放在揹包中,尤其是帶有金屬的眼鏡框、皮帶扣頭、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來。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體受災。

注意:在高山被子雷雲籠罩時,雷電也會從側面來襲。因而,要特別注意;山脊很危險,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區較安全,不可大夥兒擠在一起,要儘量採取低姿勢,所有的金屬類都要拿下來,放在揹包裡。在打雷時,海岸線穿越躲在有許多小石頭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辦法。如果有大石頭,可躲在與大石同高的距離內,但記得不要貼著大石頭了;如果是在森林,躲在與樹林高度同距離內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大樹正下方不可以,切切!注意一點水是容易傳電,所以有積水的地方很危險,嚴禁站在水裡,站在墊板上或踏在揹包上都比較安全。

  危機處理:

  (1)、及時急救,仍有生還機會,不能放棄。

  (2)、患者平臥,寬衣,解帶。

  (3)、人工呼吸,心肺復甦術。

  (4)、用手指或者針,針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湧泉、命門。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時送醫院。

露營在外最怕遇到的四種自然災害,資深驢友告訴你應該這麼做

4、洪水

  持續降雨容易引發洪水。原來清澈的水一下子變得混濁就是同山洪暴發的先兆。這時,應先擇高大的樹頂作為避難所,及時向高處轉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應拼命抓住自己的揹包(揹包可充當救生圈),或者抓住隨山洪衝來的大樹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發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於上游降下大雨,雨水會集湧而下,於數分鐘內演變為巨大山洪,如遊人適在溪中,極易為洪水沖走,引致傷亡。

露營在外最怕遇到的四種自然災害,資深驢友告訴你應該這麼做

  預防:

  (1)、除非是有準備的溯溪活動,否則不要沿溪澗河道遠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後切勿涉足溪澗。

  (3)、下雨的時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開始下雨時應迅速離開河道,往兩岸高地走。

  (5)、切勿嘗試越過已被河水蓋過的橋樑,應迅速離開河道。

  危機處理:

(1)、峽谷、溪谷活動中天氣惡劣變壞,下雨的時候要密切注意觀察下雨量的變化,

  (2)、發現流水湍急,混濁及夾雜沙泥腐爛樹木的時候,是山洪暴發之先兆,應迅速遠離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進湍急的河水裡,應抱或抓緊岸邊的石塊,樹幹或藤蔓,設法爬回岸邊或等候同伴救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