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爲兒子的婚房奮鬥,父母該不該爲子女準備房子?

多少年前,年輕人的理想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祖國強大而奮鬥終生!”

現在呢?很多年輕人的理想是在大城市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樣,下一代不會太苦,父母過來一起生活不會太囧。做為疼愛子女在全世界出了名的中國父母們也在竭盡全力地幫著孩子們實現這一“偉大理想”。

那麼隨著大都市房價高起,工資的增長速度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大多數父母們該不該為子女買房呢?

01 覺得給兒子準備房子是應該的

何阿姨和老伴退休後,一個月的工資加一起大概也就六千多元錢。在這樣一個四線的小城市裡,本身有房子住,身體又健康,又沒有什麼不良的嗜好,就是普普通通過日子的人家,按理來說,這一個月6000元錢老兩口日子過得能能滋潤的。然而,實際上確是非常節儉。原因是有個兒子,兒子剛剛研究生畢業,留在了一個大點的城市裡工作。

孩子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可是現在沒有房子,哪有女孩願嫁給他呀!何阿姨會裁縫活,就把地下室改成了裁縫店,接點零活,一個活20元到150元不等,幫著人家改衣服,因為認真,生意也是特別的好。就這樣,多年過去了,她自己買的衣服都是便宜的,能不買就不買了。,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跟著針線打交道,加上原有的積蓄,給兒子積攢了50萬元錢。

有多少人在為兒子的婚房奮鬥,父母該不該為子女準備房子?

有客人見她太辛苦,就勸說道:“該歇歇了!老了身體重要,你已不錯了,給兒子那麼多錢!”

可是何阿姨卻感嘆道:“我這媽當的不夠格呀,別人媽都為兒子買房子還買了車,我現在裡裡外外才給兒子50萬元錢!”

何阿姨60歲的人了,還在繼續努力幹著。

02 供娃上大學就不錯了,他自己有多大能耐吃多大的飯

小張是農村孩子,父母省吃儉用供他上了大學,上大學的那天起,父親就對對他說:“家裡沒啥能耐,從此的路就自己走了!”小張也是個懂事的孩子,上了大學也知道省吃儉用,成績優秀,畢業後很快找到了工作。

工作穩定後,就開始著手個人終身大事,每次與姑娘見面,他都會把家裡的實際情況說一說,直白地告訴人家姑娘:“自己暫時買不起房子,父母也不會給買房子。”

不少姑娘望而卻步。有好心的朋友勸他,讓他與姑娘有了感情後,再跟姑娘說家裡的情況,要不然會把姑娘嚇跑的,但他總覺得那樣是騙了人家。

有多少人在為兒子的婚房奮鬥,父母該不該為子女準備房子?

有句話說得非常好,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為你打開一扇窗。公司的一個領導聽說了他跟人家姑娘相親時,第一次見面就那麼坦白自己家的情況,一切只能靠自己。開始留意他,發現他做事踏實,手腳勤快。經過一段的觀察之後就把自己親戚的孩子介紹給了他,女方家條件不錯,最後是女方帶房與他結的婚。

小張父母現在也樂呵呵地在農村過著自己的日子。

03 買房肯定是買不起了,兩家平分吧

子政的父母一個是小公務員,一個是事業單位。在外人看來,在這樣的一個小城市,過著也算是無憂的生活。

如果子政回來,父母也能給他買個100多平的房子,裝修也能裝得頂好。但子政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去了北京。

這下子可愁壞了父母,即使把家裡100平的房子賣了也就50萬左右,加上家裡的那點存款,在北京能買個廁所就不錯了。

最後,老兩口決定開個家庭會議,跟兒子明確了家裡的態度,家裡的能力就這麼多了,將來買房女方也得出錢,要不然,你們就租房子吧!

有多少人在為兒子的婚房奮鬥,父母該不該為子女準備房子?

04

為子女買房成了很多父母的心頭病,也成了很多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或者說是任務,也許在孩子快二十歲的時候,父母就不得不開始為孩子積攢彩禮錢,積攢買房錢。

貌似大多數的一代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前二十年學習,中間二十年工作結婚生子帶孩子,供送孩子上學,又一個二十年為子女準備結婚的彩禮及婚房,然後又要帶孩子的孩子,等身體不行了,等孩子的孩子上了學,不用自己的時候,自己也到了風燭殘年的年齡,人生就走到了盡頭!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父母要不要傾其所有幫著年輕人買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