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好宦官,明朝占了三


說到宦官,人們不免想到太監、公公、宦官亂政。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少不了宦官作惡,從趙高、十常侍、魏忠賢、王振、劉瑾、不絕於耳,個個罄竹難書。今天說的四位,卻獨樹一幟,他們在各自的方面做出了貢獻,做出了表率,可以說,這四位是中國古代好宦官。

蔡倫。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時入宮,後因權力鬥爭自殺。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巨大。就連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也特別展示了蔡倫的造紙術。蔡倫之貢獻,再怎麼讚頌也不為過。

鄭和。這也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明朝永樂年間宦官,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1433年,鄭和在回途中病逝,享年62歲。鄭和下西洋,傳為佳話。

馮保。明朝萬曆年間宦官。萬曆年幼,首輔張居正執政,馮保精明的團結在周圍,為政局的穩定和新政的有效落實做出了貢獻,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復甦局面。 馮保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他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鑑圖說》、《四書》等很多書。後因萬曆的嫉恨,馮保被放逐到南京,後因病而死,家產亦被抄收。

王承恩。一部《江山風雨情》,王剛老師的演技讓此人物入木三分。事實上,王承恩忠心護主,在李自成破北京後,眾多文臣紛紛投降,而王承恩忠心不二的事蹟確實可歌可泣。最終,王承恩與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這是一位忠心的太監,也是一位好太監。 以上四位,都有各自的貢獻和事蹟,大家最欣賞誰?還知道哪些作風優良的太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