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一旦变得狂热,就可能成为一个警告信号,表示过分强烈的蔡戈尼效应正在慢慢主宰你的消遣运动!

正文共:1492 字 1 图

预计阅读时间: 4 分钟

有一位女士,出差在酒店里,第二天和客户谈判时显得精神萎靡不振。客户间起原因,她说自己头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原来,这位女士快要睡者的时候,听到楼上的旅客的一只鞋掉到了天花板上,然后她就一直等着另外一只鞋掉下来,才能放心人睡,可谁知道另外一只鞋直没有掉下来,于是她在这种烦乱的心绪里就失眠了。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戈尼克在一个记忆实验中有着惊人的发现。她让被试者做二十二件简单的事情,如写下一首喜欢的诗、从五十五倒数到十七、用线串起一串珠子,等等。完成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试验者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实验完毕后,蔡戈尼克在出乎被试者意料的情况下,让他们立刻回忆自己做了些什么工作,结果在被试者的回忆过程中未完成的工作被回忆起来的概率是68%,而已完成的工作被回忆起来的概率是43%。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蔡戈尼效应:人们天生有一种对事情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让他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在生活中,蔡戈尼效应比比皆是。

球赛奇烂无比,球迷们还是看到了终场;电影无聊透顶,观众还是看完才悉数离场;手中的书如同鸡肋,读者却仍然期待下一刻会有惊喜……这些不完成不甘心的行为,都是蔡戈尼效应的体现,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促使我们按时去完成工作和事务。

有一位爱睡懒觉的钢琴家,他每天早上都要赖床,而他的妻子为使他起床,便在钢琴上弹出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因为人类心理所存在的天生的完成欲迫使他在钢琴上弹完他在脑中早已完成的乐句。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完成就心有不甘,有人曾说:“在只猩猩面前画一个未完成的圆圈,如果它能找到粉笔的话,也会迫不及待地去努力将它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倘若你正在发微博,家人喊你吃饭,此时你便会本能地回应:“等一下,马上就好。”或是游戏正打得酣畅,忽然有人叫你出去逛街,你大概也是要打完这局再说。

当然,蔡戈尼效应也会使人走人一个极端:当蔡戈尼效应过强时,人就会陷人过分强迫的状态,在面对一件任务时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以至于让那些没做完的事给自己造成了压力。

一名经理离职前整理文档,发现工作和生活中一堆未完成的“烂尾楼”,那叫一个郁闷-我怎么会这样半途而废呢?再想想,记忆中最纠结的感情,是不是没有结局的那一桩?印象中最漂亮的衣服,是不是没有买下的那件?最近心头飘着的,是不是那些等着自己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人们在做任务时引起的紧张状态会一直持续到任务完成。若是中断,这种紧张状态会让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未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人对“未完成”的记忆要远远优于那些“已完成”。

所以,为了避免一些极端情况的发生,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警惕蔡戈尼效应不正常地发展,要注意将源于人类天生完成欲的力平衡好。

内容节选自《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

兴趣一旦变得狂热,就可能成为一个警告信号,表示过分强烈的蔡戈尼效应正在慢慢主宰你的消遣运动!

再复杂的人心,在心理学面前也是一片透明,本书以有趣、专业、深入的笔触,浓缩了73个心理学上广泛运用的心理效应,用浅显直白的案例,全新解读心理效应的深层运用,适用于商业谈判、职场沟通、人际交往、家庭教育等各种领域,也是认知自身、掌控情绪、规划人生的启蒙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