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勇猛無敵稱霸天下,卻因罕見愛好丟了天下

文∕趙立波

李存勖,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亞子”。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後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劉守光)使得晉國逐漸強大起來。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史稱後唐,是為後唐莊宗。同年十二月滅後梁,實現了對中國北方的大部統一。以勇猛聞名。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存詞四首,載《尊前集》。

926年死於兵變。

清代詩人嚴遂成曾在數百年後賦詩感慨:“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這首詩記述的正是事關李存勖生死存亡的重大戰役,這一年他23歲(公元908年)時,李克用死,臨終囑託三事:解潞州(即上黨)之圍;滅梁(朱溫)報仇;恢復唐室宗社。李存勖戴孝出征,恰恰就在三垂岡大戰而勝,為稱霸中原舉行了奠基禮。三垂岡於是載入史冊。

李存勖借一戰而立足北方,使得天下大震。就連不可一世的朱溫不得不發自內心的羨慕李克用能有這樣的好兒子:“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豬狗)爾!”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好的知己,他對李克用能有如此優秀的繼承人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李存勖勇猛無敵稱霸天下,卻因罕見愛好丟了天下

唐末五代十國割據圖

史載,唐昭宗在第一次看到還是個孩子的李存勖的時候就撫摸著他的頭說:兒將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於予家。”《北夢瑣言》雲:昭宗曰:“此子可亞其父。”故而很多人都叫他“亞子”。可以說,李存勖在很小的時候就得到了唐王室的眷顧和期許。戰場是李存勖的必修課,一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對於他今後的人生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跟隨父親;李克用轉戰南北的時候,他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到的戰略戰術。父親李克用在控制河南的朱溫交戰屢次失利的情況下,顯得十分灰心,11歲的李存勖卻忽然給了他巨大的鼓勵:“朱全忠恃其武力,吞滅四鄰,想篡奪帝位,這是自取滅亡。我們千萬不可灰心喪氣,要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李克用聽後大為高興,重新振作起來,與朱全忠對抗。”

在此後的十二年之間,李存勖迅速在戰爭中長大成人,據《舊五代史》記載:“帝洞曉音律,常令歌舞於前。十三習《春秋》,手自繕寫,略通大義。及壯,便射騎,膽略絕人,其心豁如也。”這段話很值得品味。李氏父子,本是沙陀民族,為西突厥別部,西突厥阿史那氏征服的部族,以朱邪為姓。處月分佈在金娑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格達山,一說為尼赤金山)南,蒲類海(今新疆東北部巴里坤湖)東,名為沙陀的大沙漠一帶,唐太宗置沙陀府,因此號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沙陀民族本來就有極其強大的戰鬥力,抗挫能力極強,良好的基因,在李存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他的爺爺朱邪赤心因率騎兵助唐鎮壓龐勳起義﹐被授予大同軍節度使﹐賜姓李﹐名國昌﹐後又因助唐抵禦回鶻而遷為鄜延﹑振武節度使。自此祖宗三代都以軍功和威猛著稱於世

晚唐早已是氣數已盡,就像一把沙子,毫無凝聚力和權威,在朱溫、李茂貞等等軍閥的眼裡無不對毫無實力可言的晚唐是一塊巨大的肥肉。客觀而言,晚唐實亡於黃巢起義,這一次起義雖然最終被消滅,但是同時也徹底瓦解了唐朝的實力,使得政治系統失去控制力,地方將領無不擁兵自重,根本不再聽朝廷指揮,倒是唐朝已經被各自的軍閥利用,作為攻打另一方勢力的藉口。

李存勖勇猛無敵稱霸天下,卻因罕見愛好丟了天下

李存勖(885年-926年)

李克用和朱溫結下的仇是最大的,這裡一開始都是是私仇,李克用曾經率部搭救過被黃巢圍困的朱溫,朱溫為答謝李克用出兵相助,特地在汴州驛館上源驛設宴款待,為其慶功接風。此時的李克用二十八歲,比朱溫小了四歲,李克用年輕氣盛,加上剛建戰功,對朱溫有恩,因此酒席上異常驕橫,喝酒之後更是不把朱溫放在眼裡,大放厥詞。這下惹惱了朱溫,當天晚上,朱溫包圍了驛館,縱火放箭,想斬草除根,既消白天之氣,又消滅以後的對手。李克用在親隨的保護下,加上雷雨掩護,總算揀了條命,但三百名親兵卻全部被殺。從此,雙方結下了死仇,戰爭不斷,直到後梁被滅。上源驛事件後,李克用與朱溫的矛盾表面化、直接化。在唐朝末年鎮壓黃巢起義軍的過程中朱溫與李克用逐漸成為最大的兩派勢力,黃巢一死,他們的霸權爭奪也必然會到來。

然而兩人相較之後,李克用還是鬥不過朱溫,為此在臨死的時候他鄭重的把這個仇交給了李存勖這個愛子。在經過多年的考察之後,李克用得出了這孩子一定比自己強很多的結論,無論是在馬上步下,還是兵書策略,這些都比自己強很多,能有這樣的兒子值得託付,

臨終前老頭子李克用囑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幽州的劉仁恭,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滅世敵朱全忠。跪在李克用旁邊的李存勖哀泣不已,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父親交給的遺命,使勁磕頭答應之後,李克用才放心的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為此他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臨出征就派人取來,放在精製的絲套裡,帶著上陣,打了勝仗,又送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縣)打敗了朱全忠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接著,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經過十多年的交戰,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親遺命,於公元923

年攻滅後梁,統一北方。完成了所有使命的李存勖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這麼多年的征塵勞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同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不久遷都洛陽,年號“同光”,史稱後唐。

李存勖的其興也勃焉在歷史上實在少有,因為他面對的敵人和強大的軍事挑戰不是一家,而是數家。在很短的幾年內,又被他各個擊破實數歷史罕見。

稱帝后的李存勖,原本可以繼續掃清存在的部分政治勢力,乘熱打鐵,或可重新建立一個強大帝國也未可知。然而,他卻忽然的志得意滿起來,以為他完成了所有既定目標,不辱使命了。可以開始享受天下,與此同時,逐漸向另一個他的愛好裡投入巨大精力——演戲。

這個在古代被視為地位極其低下的“優伶”卻被一個赫赫武功蓋世的開國皇帝喜歡並且親自去參演,這實在讓人有點匪夷所思。卸去鎧甲,沒穿黃袍幾天就開始著上了戲裝,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像模像樣的藝名“李天下”。關於他喜歡演戲,歷史上記載了一段很著名的一件事情,有一次上臺演戲,他連喊兩聲“李天下”!一個伶人上去扇了他個耳光,周圍人都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問為什麼打他,伶人阿諛地說: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兩聲,還有一人是誰呢?李存勖聽了不僅沒有責罰 ,反而予以賞賜,

,以此可知,李存勖已經入戲太深。

李存勖勇猛無敵稱霸天下,卻因罕見愛好丟了天下

李存勖的藝名:李天下

伶人受到皇帝寵幸,可以自由出入宮中和皇帝打打鬧鬧,侮辱戲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鎮為了求他們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還爭著送禮巴結。李存勖還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經百戰的將士於不顧,而去封身無寸功的伶人當刺史。此外,李存勖還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宮太監,把他們作為心腹,擔任官中各執事和諸鎮的監軍。將領們受到宦官的監視、侮辱,讀書人也斷了進身之路。同時,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搶民女入宮,有一次,竟搶了駐守魏州將士們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

最讓朝臣不滿的是,大肆重用奸邪之人。對於後梁的功勞李存勖曾經歸於自己一人,說天下是他用十指取得的,抹殺了眾將的戰功。對於戰功赫赫的李嗣源他也妄加猜忌,。

忠良之將郭崇韜被劉皇后害死時,他聽之任之。遠離忠臣良將的李存勖對唐朝年的腐敗士人卻格外器重,重用蘇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蘇循本來是唐朝臣子,朱溫稱帝前後,鞍前馬後地效勞不止,被當時的人所鄙視,罵他為“唐之鴟梟,當今之狐魅”,貶斥回鄉。李存勖建後唐時,由於以興復唐朝為旗號,曾下詔尋訪唐朝的衣冠,蘇循又重新出山,見到李存勖即用唐朝見皇帝的禮拜見。當時文武眾臣都沒有用朝賀之禮,蘇循卻跪拜高呼萬歲,涕流稱臣,使李存勖喜形於色,歡於內心。第二天,蘇循又敬獻三十管大筆,說是“畫日筆”。畫日筆原為皇帝專用,李存勖更是高興,立即任命他在舊任禮部尚書的基礎上兼皇帝河東節度副使。除了蘇循,李存勖又招納唐朝舊臣,鑽營之徒紛紛再現,像豆盧革等人任職後不但敗壞了政治,還侵蝕了一些將領,唐末時的腐敗世風又重在後唐瀰漫起來。

李存勖誅殺大功臣郭崇韜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危害,,毛澤東曾在對這段歷史重要人物的時候曾說過:“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然而他對這兩個最重要的助手都先後被他處死。

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自己還未穩固的政權的重要維護力量,並由此引發了“蝴蝶效應”,以前跟他賣命的將領人人自危,開始跟他離心離德,找準機會開始捉摸推掉他,這其中對李存勖危害最大的要輸他的幹兄弟李嗣源。

李嗣源曾被李克用認為乾兒子,在統一後唐這段歷史中立下赫赫戰功。李存勖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李嗣源率晉軍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並於路側迎接李存勖時,莊宗大悅,手牽著李嗣源的衣服,以頭貼著李嗣源說:“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立”。

然而這幾年來的政治表現不僅讓大家失望,還為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開始擔憂。李嗣源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加之對帝位的覬覦。讓他決定鋌而走險,下一次最大的賭注,那就是舉兵造反。

公元903年,李嗣源在將士們的擁戴下,率軍進入汴京,準備自立為帝。李存勖得訊忙拿出內府的金帛賞給洛陽的將士,逼他們開赴汴水。軍到中牟縣,聽說李嗣源已進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勢已去急返洛陽,路上兵立逃走一半。回到洛陽後,他試圖抵抗李嗣源的進攻。四月,李嗣源先鋒石敬瑭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勖決定自己率軍去扼守。丁亥日,軍隊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陽城外等候出發,李存勖正用早餐。這時,被提升為親軍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趁軍隊都調到城外候命之機發動兵變,帶著叛亂的士兵亂殺亂砍,火燒興教門,趁火勢殺入宮內,在混亂中射死了前來帶領侍衛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陽,派人從灰燼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屍骨,葬於雍陵。看著李存勖的骨頭,李嗣源心裡也很不是滋味,畢竟他們曾經經歷了太多的生死考驗,和風雨同舟的苦難日子。

李存勖勇猛無敵稱霸天下,卻因罕見愛好丟了天下

李存勖身死國破

李存勖其亡也忽焉,他巨大的英雄主義和不理政事任用優伶從而入戲太深,導致不思進取,最終讓他在歷史上猶如一道流星迅速放光又瞬間滑落,他的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引起了許多人的深度思考和評價。

宋代歐陽修曾說:“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說得實在恰如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