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独立性比较强的区域综合体。资源、人口、信息在区域内的流动强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自上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依靠环境资源丰富,形成了以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煤炭等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速全面下滑,尤其是辽宁省在GDP挤水后堪称经济硬着陆,急需进行改革。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而实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式将会成为东北振兴、弯道超车的有力支撑点。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沈阳夜景)

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造成了环境污染与产能过剩。寻求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行之有效和最少的环境资源成本、最小的时间成本正是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改造传统的工业经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等手段,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经济增长与环境脱钩为主攻方向,建立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文明下的工业体系,以此促进东北经济腾飞。

生态文明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构建一种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关于这种产业结构的涵义,是源自于现代可持续性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962年卡逊《寂静的春天》,1972年《增长的极限》引起人们关于资源利用、工业增长、环境破坏的思考。随后国内外的学者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概念,指出要建立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在现代工业体系当中,单位产出消耗资源最多、排放污染物最多的便是以钢铁、石化、煤炭、装备等为主的重工业,而恰恰重工业在东北工业体系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东北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处于工业化早期水平,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占比较低。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北方明珠大连)

在东北的第二产业中,传统的重工业占比过高。黑龙江省的重工业在第二产业占比重高达80%,其中能源工业占比达到54%(2006年时占比达80%)。在汽车工业重镇长春,汽车制造占工业产值的60%(2008年峰值为67.8%)。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

这些占比过高的能源和重工业,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产业链短,又多处于价格链低端。东北处于整个工业产业链的上游,能源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利于产业链中下游企业,而对于上游企业的打击则是毁灭性的。所以当国际市场出现需求低迷之际,作为中国能源和重工业最密集的区域,东北所承受的冲击是最直接的,工业产值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外贸出口下滑,以往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就爆发了。在此基础上,转变此种工业结构向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便成为志在必行的事情。推动产业改革并向生态文明工业迈进将成为新的经济动力。而生态文明下的工业转变,并不是一味减少重工业,而是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现有企业向产业链下游转变,以减少上游资源性产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依托东北工业的雄厚基础发展更多如环保等朝阳产业,在治理环境污染、提升人类居住环境的同时支撑经济发展,让环保产业壮大驶向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唤醒东北经济的新引擎。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鞍山夜景)

东北地区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涵盖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多种类型。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三省一区为主干,各地市分散的现状。但很多地市的行政区划将一个完整的生态区域进行了划分,甚至出现了辖区划分的争执。以大兴安岭地区为例,大兴安岭山脉为主的林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而大兴安岭地区的行政驻地在加格达奇区,加格达奇区及松岭的地权归属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这些年呼伦贝尔市政府一直呼吁收回黑龙江省对于松加地区的管辖权。大兴安岭林区在行政区划的调整下被人为分割,对林区的维护和科研开发制造困难。

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一,生态环境的状态也有差异。在行政属地碎片化的情况下,建议重新调整东北三省一区的行政规划,将内蒙古东部真正融入到东北地区发展中来。省域市域划分进行优化调整,将东北地区各地资源优势化。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执行者,政府部门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当中应充当先锋者的作用。东北地区老式的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官本位”的思想难以转变,造成了各种“政绩工程”、“政府干预市场”、“庸政懒政”、“吃拿卡要”等怪状,可以说是导致东北经济失速的重要推手。贯彻生态伦理,将其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性和谐状态的理念运用到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当中。

改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通过各级党校培训教育和深入实践,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和绿色执政理念,提升其决策管理的科学性。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

东北地区受原有思维影响,政府“有形之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使市场“无形之手”难以发挥作用,必须坚持简政放权并利用好市场这只手,发展良好的市场经济。打破有些部门“抱着审批权不放”的现状,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及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仍是制约企业投资热情的重要因素,进而造成了所谓的“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谚语。无法吸引资本到东北地区投资会让东北的经济发展进入恶性循环,所以改善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转变政府官员思想势在必行。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大庆油田)

树立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依托东北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海洋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面向公众开放,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普及宣教场馆;着力打造多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东北作为城镇化较高的地区,要率先进行文脉传承与创新发展。区域内传统的红山文化、鲜卑文化等闻名全国,以此组织生态文化普查,探索、感悟蕴含在自然山水、植物动物中的生态文化内涵;东北区域内少数民族众多,如满族、蒙古族等民族都拥有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以此挖掘、整理蕴藏在典籍史志、民族风情、民俗习惯、人文轶事、工艺美术、建筑古迹、古树名木中的生态文化;调查带有时代印迹、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形态,结合生态文化资源调查研究、收集梳理,建立生态文化数据库,分类分级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复,使其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繁荣生态文化的深厚基础。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呼伦贝尔大草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从原始文明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进步的首要动力便是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从原始文明的石器应用,铁器使人类改造自然能力飞跃的农业文明,蒸汽机出现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文明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所以,中华民族在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道路上,必须以科技的提升为基石。

在产业链的位置上,东北的企业多以原、初字号为主,随着产能过剩和全国经济增长降速,导致对东北的许多企业冲击巨大。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让处在产业链上游的初级制造产品利润大幅下滑。而上游产业大都是消耗资源多、污染排放高的产业且利润微小。

关键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他人手里,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离不开技术的创新。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通辽)

在传统工业进入瓶颈,资源消耗而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加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将会有力支撑经济的发展。为此,东北应发挥大型企业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密集,工业基础好的优势与长处,由政府组织协调,改变国企技术创新的观念,构建产学研融合平台。努力完成培育新兴产业,系统推进改革试验,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拉动产教一体发展。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保证科技成果与创新成果不断产生,将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应用技术,这个转变应当由产业部门与企业融资完成。

给企业更加灵活的空间,促其重视人才的留用和研发工作,挽回东北大量人才“东南飞”的状况。对科研机构进行定性定类,加大扶持力度,不盲目将科研院所推向企业,尽快解决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给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丹东铁桥)

东北需要在创新的浪潮中打造更多的高端产业,增强民企的活力。以高新技术伴随工艺设备的环保改造,重点开发清洁生产技术以此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赢,让生态文明理念注入现代化工业的血液中。

东北到底如何振兴?

(鞍钢)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路径之一,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结合,希望东北的未来更加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