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不紅,天理不容

徐崢不紅,天理不容

徐崢個人早就紅了。

但他是《我不是藥神》劇組中名氣最大的,我們就要用他作為整個劇組的代表。因此這裡所說的徐崢,是指《我不是藥神》的主創團隊。

憑著《我不是藥神》所表現的“草根大愛”,徐崢必須紅。徐崢不紅,天理不容。

這“草根大愛”是:主角程勇每個月損失幾十萬,冒著犯罪坐牢的風險,走私印度藥,低於進貨價賣給病人,救活了上千個垂危的病人。

這條主線的設置,其實很像25年的一部經典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中,辛德勒是一個德國奸商,不但吃喝玩樂情人無數,而且還想利用二戰大發一筆戰爭財。但在創辦工廠的過程中,他卻因為一次次地目睹了猶太人的悲慘遭遇,而動了惻隱之心。

此後,辛德勒用所有財產打通關節賄賂德國軍官,得以購買猶太人成為他工廠的工人。表面上的理由是猶太人像牲口一樣老實,但又聰明,而且價格低,實際上他是讓他的工廠,成為了庇護猶太人的安全場所。

就這樣,前前後後,辛德勒共救出1100個猶太人。電影最後,被他所救的猶太人中的倖存者及他們的後代,流著淚向辛德勒致敬。

《我不是藥神》中,徐崢飾演的程勇,也有點像辛德勒。他本是個人生的失敗者,離了婚,還被妻子看不起,連兒子也保不住,身上還有著市井之徒的痞氣,且以賣印度神油維生,窮得連房租也付不出。

這樣一個人,卻在病人的感召下,成為一個犧牲自己利益也在所不惜的拯救者。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大愛,甚至還超過了辛德勒。

因為辛德勒有基督教的背景,博愛是該教的主旨之一,而程勇沒有信仰背景,他只是憑著生存的本能走到這一步的。

因此,我想說:程勇比辛德勒更偉大。

影片接近尾聲時,在程勇被押解到監獄的路上,被他救過的患者們圍著車子送他,人群中還出現了已經死去的呂受益和黃毛。這場面,也讓人感動得流下眼淚。

總之,《我不是藥神》在浩如紅海般的國產片中,第一次表現了普通人的大愛,實屬難能可貴,非常讓人動容,甚至讓人淚流滿面。

徐崢不紅,天理不容

說到這裡,我要把視野拉遠,看看這幾十年間的我所看的電影。

我看電影是一批一批看的。比如1980年代前後,那個時候我還小,我看了一批大陸電影。我感覺當時我們內地有很多好電影。

然後90年代早中期,我看了一大批香港片,香港很多類型片,包括黑幫片、文藝片、武俠片等。

90年代後期到2000年代前期,主要是看好萊塢主流電影,比如凱文·科斯特納的、斯皮爾伯格的、梅爾·吉布森的,還有好多科幻片。

之後2000年代後期到2010年代早期,差不多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就追印度片。配有中文字幕的印度片,我看過的有三四百部。

這當中,穿插看過一些韓國片,香港片也沒有中斷觀看。

附帶,這期間斷斷續續也有看過一些大陸片。但,確實是看一次噁心一次,越看越噁心。後來決定再也不去看了,實在受不了了。

那麼這樣一來,中間會有些比較。韓國片整體味道很像香港片;印度片整體味道很像好萊塢主流大片。

香港片、韓國片感覺拍得比較刺激、比較緊湊,充滿矛盾鬥爭。它們大多數在挖掘現實世界的人性,並用感官刺激的方法推動劇情。

但是好萊塢主流片和印度寶萊塢的電影,雖然也有感官刺激,但給我印象更深的,是它們所烘托出來的一種溫馨的氛圍。

它們總體上是在表現一種大愛:一般,片子整體講的是大愛、大團圓,中間穿插各種小愛。

徐崢不紅,天理不容

整體上,好萊塢主流片和寶萊塢電影,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它們不像港臺片和韓國片,以刺激為主,刺激你的感官,它們是以大愛為主,中間穿插刺激的東西。

它們的公式是:刺激+大愛。

舉個例子,我很喜歡的一個場景是,在《微笑人生》裡,哥哥總是硬把錢塞到弟弟的口袋裡,前後很多次。

硬塞錢給別人,硬給別人東西,類似這樣的場景,印度片經常有。我給它的點評是:硬要做好事。

再舉個例子。他們年輕人怎麼泡妞?跟我們內地電影一對照,對比十分顯明。我們這裡泡妞,講的是要多帥,要多有錢,要多大名氣,才能輕鬆泡到妞。但在印度電影裡,恰恰相反。

印度的片子裡,你又有錢又帥,對女人是一點都沒吸引力的,這些根本不是泡妞的資本。他們泡妞的資本是什麼呢?

比如說有一個片子,印度的一個著名演員,外號小老虎演的。他泡妞的時候,就在姑娘面前做好事,扶老太太過馬路,打抱不平,幫人揹包,撿到錢包還給人,不斷的給乞丐送錢,等等。

阿米爾·汗有一部非常棒的電影,《未知死亡》。裡面講阿米爾•汗演的電信大亨,愛上了阿辛演的小廣告模特。

他本來對她沒有感覺,後來為什麼愛上她呢?因為有一次他在路上,看見她機智地,通過一扇大鐵門,幫助殘疾兒童像盪鞦韆一樣地,蕩過一片水窪地。

這個畫面,讓他一下子對她產生了好感。

後來,阿辛從黑幫大佬兼人販子手中,救出了25名少女,惹來殺身之禍。阿米爾·汗遭到這事的連累,被黑幫打傷頭部,只能保留十五分鐘的記憶。

但阿辛拯救眾人的精神感召著他,讓他憑藉有限的記憶,艱難地替阿辛報了仇。

徐崢不紅,天理不容

就是說,在印度片裡,要泡到妞,你得去做好事;要傍到大老闆,你也得去做好事。你越做好事,那個妞就越喜歡你;你越做好事,那個大老闆就越喜歡你。

甚至小老虎還說過一句話:“你們女孩子眼光真短淺,看到人家做好事做慈善你就愛上他?萬一他做的是假的呢?故意做給你看的呢?”

這個話,從反面說明這樣的價值觀,在印度女孩那兒很普遍,以至有人假裝做好事,就跟我們這邊的人假裝有錢人一樣。

比較起來,我們以前的電影就是不倫不類,什麼都沒有。它們沒有任何愛意,沒有任何溫暖,看了之後會非常難受。

它們表演的愛,總是很虛假。同時它們也不敢表現感官刺激,因為審查通不過。所以它們一直處於一種不倫不類的境地,弄一些不倫不類的片子。

所以我為什麼說,徐崢這次必須紅?

徐崢這是大陸片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片中表現普通人的大愛、草根的大愛。

儘管他的這種大愛,也是後面受刺激而產生的。開始他只是為了賺錢,後來因為一起賣藥的呂受益死了,受了刺激,出來重新走私藥片,不賺錢,500塊賣掉,他可能這個時候已經虧了。

再到後來,幾千塊收購進來的藥,500塊賣掉,每個月虧幾十萬。他是這樣一步步過來的。

無論如何,就“草根大愛”這一點,已使得徐崢這個片子,和我們此前的其它片子,遠遠地拉開了距離。它們已經不是在同一個維度了。

徐崢這部片子的意義,就在這裡。

徐崢不紅,天理不容

所以徐崢(包括《我不是藥神》整個主創團隊)這次是非常了得的,他要在既有的框架下,在現有的人心下面,去做出符合天理大道的好片子。

現有的人心都那麼浮躁、急躁,要掙錢、出名、發財,同時呢又內訌那麼厲害。在這種情況下,徐崢還是探索出一條路子。這是非常棒的。

如果他這條路子,會成為中國電影新的方向,那意味著中國電影會迎來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