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鏡湯傑黃酒釀造工藝——紹興黃酒的釀造技術要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是浙江省紹興市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紹興酒是中國黃酒的傑出代表,漢族的民族特產。今天唐三鏡湯傑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紹興黃酒的釀造工藝。

唐三鏡湯傑黃酒釀造工藝——紹興黃酒的釀造技術要

紹興黃酒是以穀物、紅薯等為原料,經過蒸煮、糖化和發酵、壓濾而成的釀造酒。

紹興黃酒釀造的特點:

①所使用的糖化發酵劑為自然培養的麥曲和酒藥,或由純菌種培養的麥曲、米曲、麩曲及酒母。由各種黴菌、酵母和細菌共同參與作用。這些多種糖化發酵劑、複雜的酶系,各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以及它們在釀造過程中的種種作用,使黃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

②黃酒發酵為開放式的、高濃度的、較低溫的、長時間的糖化發酵並行型,因而發酵醪不易酸敗,並能獲得相當高的酒度及風味獨特的風味酒。

③新酒必須殺菌,並經一定的貯存期,才能變成芳香醇厚的陳酒。

唐三鏡湯傑黃酒釀造工藝——紹興黃酒的釀造技術要

製作紹興黃酒的原料和工具:

鮮紅薯50千克,大麴(或酒麴)7.5千克,花椒、小茴香、陳皮、竹葉各100克,備小口水缸1個,長木棍1條,布口袋1條。

製作紹興黃酒工藝流程:

選料蒸煮—加曲配料—發酵—壓榨—裝存。

紹興黃酒工藝操作要點

①選料蒸煮:選含糖量高的新鮮紅薯,用清水洗淨晾乾後在鍋中煮熟。

②加曲配料:將煮熟的紅薯倒入缸內,用木棍攪成泥狀,然後將花椒、茴香、竹葉、陳皮等調料,兌水22千克熬成調料水冷卻,再與壓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裝有紅薯泥的缸內,用木棍攪成稀糊狀。

③發酵:將裝好配料的缸蓋上塑料布,並將缸口封嚴,然後置於溫度為25-28攝氏度的室內發酵,每隔1—2天攪動一次。薯漿在發酵中有氣泡不斷溢出,當氣泡消失時,還要反覆攪拌,直至攪到有濃厚的黃酒味,缸的上部出現清澈的酒汁時,將發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卻。這樣製出採的黃酒不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則,製出的黃酒帶酸味。也可在發酵前,先在缸內加入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後再將料倒人。發酵時間長短不僅和溫度有關,而且和酒的質量及數量有直接關係。因此,在發酵中要及時掌握漿料的溫度。

④過濾壓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淨,把水擰乾,然後把發酵好的料裝入袋中,放在壓榨機上擠壓去渣。擠壓時,要不斷地用木棍在料漿中攪戳以壓榨乾淨。有條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然後將濾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在70-75攝氏度保溫20分鐘,目的是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細菌,並使酒中沉澱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待黃酒澄清後,便可裝入瓶中或壇中封存,入庫陳釀1年。 黃酒釀製技藝是紹興黃酒的靈魂,有時間就去紹興品一杯黃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